近日,首批公募FOF(基金中的基金)获批,公募基金正式步入FOF时代。但其实FOF在国内并非新鲜事物,券商资管的FOF产品规模保守估计早已超过2000亿元,今年以来约51.22%的产品实现正收益。
一位FOF投资主办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公募FOF产品的优势在于投资者购买门槛较低,而券商资管的FOF产品起步较早,并且基金研究实力强,目前更容易被投资者认可,尤其受银行等机构资金青睐。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目前除了有55只公募FOF基金在审批中,券商资管还在申请备案设立新的FOF产品,并且更多地采用“银行资金+自有资金跟投”模式。
规模超2000亿
FOF与一般基金的区别在于,FOF是以基金为投资标的,通过专业机构对基金进行筛选组合成不同策略的配置,而基金是以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为投资标的。
近日,首批公募基金FOF获批,将发行FOF产品的管理人从原来的券商或银行,扩展到了公募基金。
事实上,早在2007年或更早前就有券商资管发行FOF产品,只不过以集合理财计划的产品形式存在,并且不一定出现FOF字眼。
比如国泰君安的第一只FOF产品“君得益”就成立于2007年,2008年至2010年实现累计收益率11.24%,是当时长期业绩最好的FOF型产品,不过,现在已经到期结束。
据Wind统计,目前券商资管发行的FOF产品规模约为2079.29亿,不过,在2016年之前发行的产品非常少,大部分产品是这两年发行的。今年以来,这些券商资管FOF产品约51.22%获得正收益。
上海一家券商资管子公司透露,近期正在筹备成立新的FOF产品,主要还是采用“银行资金+自有资金跟投”模式。
两大优势暂领先
近年来,基金产品推陈出新,可供投资者投资的产品类型更加丰富。但基金投资者的困惑却在加深,投资的难度不断增加。
一家上海券商的资管子公司表示,近年来市场风格转换迅速,几乎一年一变,一旦没有踏准节拍,很可能全年无收。而基金业本身的快速发展导致人才紧缺,从业人员近几年来一直频繁流动,基金业绩的持续性难以得到保证,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基金投资的难度。
券商资管虽然很早就涉足FOF业务,但这些年来业绩耀眼的不多,资产配置的领域仍然存在很多难题。
一位主要接受银行委外资金的券商FOF投资主办人告诉记者:“FOF采用什么策略是根据委托人或渠道定制的,今年全市场中性策略基本都不赚钱,市场波动率较小,指数表现很强,但如果变更策略则要等待银行更改协议。”
也就是说,FOF投资一方面挑选团队稳定、策略灵活,能在各种市场环境里“游刃有余”的基金,另一方面又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投资理念,主动选择适应市场风格的基金。
不过,与公募基金相比,券商资管短期内优势还比较明显,一来是从事FOF投资时间较早,二来是基金研究实力较强。
也有券商资管从事FOF投资时间较长,比如国泰君安资管FOF产品累计规模超过35亿,并且有大量的高净值个人客户,其团队算是国内最早的券商资管FOF投研团队,后来变成国泰君安资管的机构金融部。
此外,一些券商的研究所本来就拥有专业基金研究人员,研究实力强大。但同时,券商资管FOF产品的投资门槛比公募基金要高,未来也面临着竞争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