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本周四凌晨,美联储将会召开9月份的议息会议,本次会议加息预计并不是重点,美联储开始着手缩表才是。
就在市场预计美联储准备开始微型缩表(根据美联储在6月议息会议上提出了缩表计划。美联储计划一开始每月减少60亿国债、40亿机构债和MBS。这么点量和美联储4.5万亿的资产负债表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之际,9月18日美国财政部公告了一个大消息:
7月份,中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增持规模环比增加195亿美元,创近1年来单月增持最高水平;且算上7月份,这是今年中国连续第六个月增持美国国债。
当前,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总体规模为1.17万亿美元,继6月份重新夺回美国第一大债权国后,连续第二月保持第一。
美国财政部国债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被市场广泛认可,中国增持国债“子账户”――比利时账户,也出现了增持美国国债的情况,7月份比利时账户增持了11亿美元;
因此合并中国自己和比利时账户的话,一共增持近206亿美元。
1
此时问题来了,我们中国为何在美联储打算缩表之际,很可能出现美国国债收益率走高,国债价格回落的时候连续增持,且加大计量增持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暴哥觉得我们有必要得先回顾一下,之前中国连续减持美国国债的原因。
从下面两张图不难发现,我们国家趋势性的减持美国国债和人民币汇率趋势性贬值基本上市同步,可以认为是2015年811汇改开始。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变化
人民币汇率走势
这期间面临到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变大,美国经济向好推出宽松且开始加息等等内外的因素。
鉴于当时的情况,抛售美国国债的行为主要解释如下:
1、为了保汇率,被动减持美元资产;2、多元化外汇储备,去美元化;3、为了应对当时国内对美元的需求等等;
我们假设上述减持美国国债阶段的理由成立,当我们展开反向操作,即从减持重新回到增持,这个理由是不是也可以翻转过来呢?
先看第一个,汇率。
确实,截止到目前为止,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整体是升值的,保汇率的人物阶段性结束,但是,我们目前是属于从结果推倒原因,如果回到2017年初,暴哥以为估计没有人能够预测到人民币是这么个走势。当时市场和舆论一面倒的认为人民币年底破7是很有可能。
那么面对这种预期,央行或许不应该增持美国国债,而应该继续减持,以保汇率。
但我们现在看到,央行的操作可谓神操作,他似乎早就知道人民币会企稳,开始升值,所以有意识的从减持转而到增值美国国债。
当然,说央行全然碰运气那不对,央行可以通过自己的干预来帮助人民币升值,比如加入逆周期因子,比如收紧货币政策等等,但是央行无法预计中国经济的走势以及美国方面的经济走势和特朗普执政的状况等等。所以说,央行增持美国国债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碰上了,从结果看还是神操作。
再看第二个,多元化外汇储备,去美元化。
按理说这个理由应该是长期的,不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变动,也就是从方向来说,减持美国国债应该是长期性的。
然而,大家看到了,我们连续增持美国国债,这个行为似乎和这个原因是矛盾的。不过如果我们细分来看也说的过去。
首先,根据央行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我国外汇储备三年来首次7个月连续环比增长。
对于外汇储备连续增持,外管局的解释是:国际金融资产价格。
如果以10年期美国国债(目前我们不知道我国持有美债的结构,长短期的比例,不过应该以长期国债为主)价格为例,2017年一直是升值的状态。
所以从资产价格而不是数量的角度来解释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美国十年期国债价格变动
再有,其实我们的外汇储备整体而言是上升的,那么谈到美国国债或者美元资产上,其比重如果下降就符合多元化外汇储备的需求。
根据天风宏观团队的测算,我国外汇储备按照货币类型比重变化如下:
可以看到基本上美元资产在持续的下跌。
因此,如果我们结合美债价格的上涨因素,一并看待这个问题,那么多元化外汇储备的因素并没有主体变化,仍然在进行中。
第三个原因为了应对国内需求。
从外管局的结售汇情况上,我们可以简单测度市场国内对于美元的需求。根据8月份的情况来看结售汇逆差为38亿美元。7月份这个数据是等值155亿美元;6月份是209亿美元;
应该说从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7月开始,结售汇逆差已经大大缓解,也就是说国内对于美元的需求已经不再那么强烈了。不过这似乎无法解释,6月份以前结售汇逆差持续扩大的情况,只能说央行有这个自信,亦步亦趋的缓解人民币贬值预期。
总结一下,暴哥以为我们央行增持美国国债的行为,原因主要是美国国债升值;我们在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过程中相应的配置美国国债;此前减持美国国债的因素(主要是汇率)渐渐消失。
2
不过接下来,问题又来了,我们不断地增持美国国债会有什么影响呢?
暴哥以为影响得从内外两方面来说:
从内部来说:
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让人民币稳定波动。进入8月份,人民币快速升值达到一个阶段性的顶点,大有扭转此前贬值预期的态势。快速的升值,其实对于我们的经济稳定是不利的,也不利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改的推进。因此,央行及时推出举措,把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率由20%下调至0%
此消息一出,人民币和美国国债同步变动:
购买美国国债的举动其实可以说也是在帮助美元企稳,美债企稳,从而间接的让人民币释放一部分升值压力,尤其可以看到7月份购债规模是1年新高,人民币预期一定程度扭转也在这个阶段。
从经济性的角度来说,考虑到人民币兑美元未来的贬值幅度以及美国长期国债价格的变动,加速增持美国国债也是有利可图的。因为根据走势来看,十年期国债的价格变动相对人民币未来的贬值情况来说可能更小。
从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角度来说,目前美国国债仍然是最具流动性的无风险资产,也只有美元债券这么大的规模才能够装得下我们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需求。(如果我们短期之内,通过黄金储备外汇,那么黄金价格必然大幅上涨,引起西方的警觉,这也是一个着眼点;换言之目前没办法,只有配置美国国债)
此外,中国维系一个较高水平的美国国债,仍然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大大的筹码,加重中国在和美国打交道的话语权。
从外部,主要是对美国来说,我国增持美国国债的作用可能更大。
对于特朗普而言,加大财政刺激,需要低利率的环境。现在美联储加息,引导短期利率不断走高。如果长期利率也快速走高的话,那么特朗普企图刺激美国经济增速3%以上的美梦基本就很难实现了。因此,从特朗普的角度出发,短期而言,希望能有一个相对低的利率的环境。
美联储加息引导短期利率不断走高
中国增持美国长期国债,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特朗普维系长端利率在较低的水平,做一个顺水人情。
而且,中国展现出来的姿态其实有助于全球对于美国金融市场稳定的信心,也能够从预期的角度来说,给特朗普剪不断理还乱的内政释放一部分压力。
不过,对于美联储来说,可能中国不断的增持美国国债就有一些问题了。对美联储而言,货币政策收紧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直接调控短期利率带动长期利率的上涨,让金融市场冷静下来,防止未来通胀的快速增长。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有效实施需要利率有效的传导,但是现在很明显的,短期利率走高,长期利率却一直跟不上,也就是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弱化和扭曲。这个原因其实正是发端于美元和美元资产全球化地位的反噬效果。(当然也有美国通胀持续不达标的关系)
成也萧何败萧何,大家觉得美国有金融霸权,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影响全世界,但殊不知,美元资产的全球化其实也可能最终导致其货币政策得着眼于持有美元资产规模巨大的国家的“心意”,比如中国,日本等等,而不再那么具有独立性。
3
最后暴哥想说,当下中美之间的关系确实是难分彼此,经济上的依存度可以说历史上少有。美国经济如果不行了,我们中国也必然受到负面的影响。短期之内,帮人即帮己。
不过,中长期来说,摆脱美国的经济束缚是必须的,无论是贸易层面还是金融层面。贸易层面,中国要进一步转变为消费性的社会,替代美国如今的全球地位(释放被房地产束缚的消费潜能可能也是必备因素);
金融层面,一个硬币两个面,美元资产多是筹码,但同时也是掣肘,总规受制于美国经济、政治的变化。为了在金融层面摆脱美国的魅影,做大我们自己的金融市场,做大股市、债市、大宗商品市场是必须的,同时让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让人民币自由流通,更具国际化也是不可或缺的。
贸易和金融最终必须两手都要硬,缺一不可,不然终归无法形成一个良性的人民币自我强化循环体系。(像美国一样,从贸易端把美元撒出去,从金融端收回来)
相信我们终归会看到人民币替代美元,全世界购买人民币债券,而非美国国债那一天的到来!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