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李树超
见习记者 陆慧婧
从指引发布到产品落地发行―公募系基金中基金(FOF)走过的这一年,已经和将要给基金行业带来许多变化。2016年9月23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从法律法规上对公募FOF做出规范;今年9月8日,南方、华夏、嘉实、建信、泰达宏利、海富通等基金公司旗下FOF首批获得证监会批文;9月26日,南方、华夏、嘉实、建信、海富通旗下五只FOF将正式发行,公募FOF产品将走进千家万户。
短短一年时间,基金行业围绕FOF搭建团队、布局产品线、加强内部调研,一系列动作引发整个基金投研体系的重塑,行业生态悄然改变。这一年,酝酿的不仅仅是公募FOF的新时代,更是公募基金行业的新时代。
招聘人员搭建团队
资产配置高手吃香
作为新的产品类型,公募FOF最直接的影响是“人”的变化,尤其是基金研究员、FOF基金经理,预计随着这类产品的逐渐成熟,此类人员将成为基金公司争抢的明星。
长信基金FOF投资部总监邓虎表示,基金公司FOF部门人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类似保险机构等过去可以直接进行基金投资的金融机构,基金公司直接把这些团队聘请过来做FOF投资;二是原先在基金公司做宏观策略的研究人员,未来可以在FOF投资部从事资产配置研究;三是量化投资人才,通过量化手段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和基金优选。
华夏基金董事总经理、宏观配置部投资总监、资产配置部行政负责人孙彬认为,近几年,资本市场发展很快,底层资产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FOF投资经理专注资产配置和风格选择,通过优选底层产品,可以有效改善组合的投资业绩,底层基金的投资经理专注特定策略,获得持续且稳定的超额收益。
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经理王颂也表示,与传统的基金投研体系相比,FOF投资同样需要对宏观经济、不同资产特性有深入研究的投研人员。此外,FOF投研体系还需要能将客户的风险收益需求通过资产配置模型构建战略性配置比例的投研人员,对不同资产之间的联动关系细致把握的投研人员以及对底层基金标的有独到研究的人才等。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产品总监也表示,筹备发行FOF的基金公司均独立设置了FOF投资部,从公司内外部吸收优秀人才。公司内部,一般是从量化投资部、产品开发部调配人手;公司外部,一般是从保险公司、券商寻找有过基金投资和基金研究经验的人才。同时,基金公司的风控、交易、后台运作等支持部门也都为FOF业务的开展进行了人员储备。
据了解,目前已有46家公募基金公司申报了FOF产品,也就是说准备好参与FOF投资的公司还不到一半,未来还将有基金公司布局这一业务。而且,目前基金公司的FOF人员基本在5人左右,布局较早的公司有7~10人,随着公募FOF业务增多,FOF团队会继续扩充,人才需求空间很大。
调研基金经理
FOF让基金同业交流互动增多
FOF以投资基金为主,调研基金经理成为必修课,相较以前只调研上市公司的情形,可以说是行业的又一重大变化。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目前各公司的FOF团队已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调研,有的已调研了一半以上的基金公司以及数十位基金经理。
据了解,FOF团队在调研之前会先做好大数据分析,实际调研中除关注投资逻辑、回撤控制、风控指标、业绩考核标准之外,还会看基金经理的性格等。有些基金公司会做详细的基金经理调研问卷,形成调研档案,以供持续跟踪。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此前去基金公司调研的主要是保险机构、MOM管理人等,而现在是同业基金经理的“内部”调研。孙彬认为,调研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行业交流互动增多是很好的现象。据孙彬介绍,在他们的调研过程中,基金经理、销售、投研人员都非常热情。“底层产品的基金经理会把他们的投资理念和观点拿出来分享,我们也会向他们介绍我们对市场的看法,大家相互学习和借鉴。”
当然,在调研中也存在明星效应,优秀的基金管理人门庭若市,有的基金公司门可罗雀。
海富通FOF投资部门相关人士表示,FOF作为专业评估者,不会仅看重短期的业绩排行,而是要考察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是否言行一致,更重视投资策略实现的过程,衡量收益所冒风险的高低等,最后的业绩结果必然是建立在这些因素础上的。
“行业间的相互调研从最开始的疑虑到之后的互动增多,障碍渐消,首先得益于监管制度设计对FOF和传统投研设置的防火墙,如FOF基金需要拥有独立部门,FOF基金经理不得兼任传统普通开放式基金经理。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虽然FOF基金经理任职于同业公司,但他所做的工作和同事并不一样,这就为之后基金公司之间的同业调研打下了制度基础。”邓虎说。
底层产品数量增多
基金工具化趋势更明显
FOF的出现也正在改变基金行业产品线的布局格局,过去一年,瞄准FOF底层资产配置需求,一批风格鲜明的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成立,基金工具化趋势十分明显。
在王群航(博客,微博)看来,未来基金行业有两条发展主线:一是从自身需求出发发展产品线;二是兼顾FOF布局的偏好。Wind数据显示,去年9月以来,新成立指数及指数增强基金达到75只,指数基金出现一个高潮,而这或许正是不少公募布局FOF所致。如广发基金2014年开始布局FOF业务,2015年开始有规划地完善底层资产的产品线,目前累计发行47只被动指数型基金(A类、C类份额分开计算,含联接基金),扩大了投资者的选择范围。
天弘基金大类资产配置组徐英楠表示,过去一年指数产品大增,一方面是由于市场行情特征决定主动管理型基金较难跑赢基准,市场更认可指数加强类产品的表现;同时也是各家机构针对未来的FOF底层产品所做的提前布局和准备。
富国基金(博客,微博)拟任FOF基金经理王登元也认为,底层资产一般会以货币基金、指数型产品为主。过去一年,市场的指数型产品增多,看得出是基金公司正在为FOF的发行做准备。
海富通FOF投资部相关人士称,“规模指数、行业指数、风格指数、主题类指数、债券指数、大宗商品指数、贵金属指数等等,近年来产品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丰富了市场可投资标的,很多量化配备较强的公司都进行了战略布局。虽然有些指数现在还有流动方面的困难,但未来配置型资金活水将会带来规模的扩张,规模越大成长得将越快。”
引入资产配置概念
FOF重塑基金投研体系
FOF将带领基金业进入资产配置时代。据记者了解,FOF最核心的理念是大类资产配置,而之前公募基金更多的是投资相对单一资产。过去一年,众多基金公司都加大了对资产配置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力度,除了加强人员配置外,还有基金公司和外资机构展开合作,如南方基金牵手晨星、华夏基金牵手国际知名的FOF/MOM管理人罗素投资等。
孙彬认为,FOF产品的推出强化了投资领域的专业化分工,促进公司投研架构、投研体系的重塑。在投研架构方面,公司更加重视资产配置的研究和决策,重视各类资产投资团队之间的交流;在产品布局方面,为适应投资者机构化趋势,公司需要开发出更多的风格化、工具化产品,提供给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业务;在基金经理考核上,对于特定策略产品,淡化同业排名,更重视投资是否能够获得持续且稳定的超额收益,打破了之前投资短期化、博短期排名的考核引导。“伴随着FOF的推出和大类资产配置理念的引入,主动管理的公募基金产品在投资理念和流程上更加重视量化工具和模型的使用,重视对风险的度量。很多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都在尝试使用量化手段作为组合管理的重要辅助工具。”孙彬说。
王颂也认为,FOF的出现带来了基金公司投资理念的变化。此前基金公司的产品多是投资于单一资产,投资关注更多的是如何挖掘和增加单一资产的研究深度。而FOF的投资有90%以上取决于资产配置,这就需要考虑资产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徐英楠对此表示认同,认为传统公募基金比较强调短期收益和对Alpha个股的挖掘,投研配置大都布局在传统行业研究等方面。FOF产品将促使基金公司在大类配置和基金筛选方面加大研究投入,从大类配置到具体单一资产标的的选择划分,使公司投资体系更加清晰。
王登元表示,FOF主要还是要解决资产配置的难点,无论理论到实践,都要摸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配置之路。比如桥水公司提出的风险平价、生命周期、目标风险等策略,在中国都有一个适用性的问题,中国会否出现更符合本土市场的配置模型等许多问题都值得行业思考。
南方基金资产配置部负责人鱼晋华也表示,FOF的灵魂在于资产配置,做好资产配置需要把握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类资产的不同风险收益特征;需要有宏观和大类资产的研究框架和体系,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地打通投研平台上包括国内、国外市场在内的投资逻辑和链条。FOF投资需要依托整个投研平台,比拼的是整个投研平台的综合实力。
博时基金多元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魏凤春也称,公募FOF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是一场革命,它将全方位地影响整个行业。公募基金投资的组织结构、风险管理、投研体系、客户服务都会因此而改变。与此相关,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以FOF为主要内容的智慧理财将会兴起。对资产管理行业来讲,公募FOF在筹备阶段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未来的实践将会使这个行业更加丰富,将助力基金业在价值创造道路上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