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弘文 ○编辑 浦泓毅
从2016年末到2017年中,过去几年一直表现稳定优异的量化资管产品整体出现净值回撤。这种回撤涵盖了公募基金、券商资管、阳光私募和专户产品,并几乎蔓延至量化选股、市场中性、宏观策略、定增、CTA(管理期货)等各个量化投资子领域。
净值回撤在2017年5月份达到高潮。好买财富的统计显示,当月业内几乎所有量化子类别的平均收益率均为负值。个别超大型的量化资管团队净值回撤尤为明显。
几乎同期,量化产品背后最重要的投资人――银行理财资金开始大面积撤退。业内预计,2017年上半年,量化市场内的银行理财资金撤出了超过七成,规模达数百亿元。其中,尤以去年量化规模猛增的华南和上海的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撤离姿态最为决绝。
但也就在6月份,部分量化资管团队的产品净值开始回升。至8月末,量化产品的年内累计平均收益率已经回到正收益。量化产品8月份的月度平均收益约为前七个月平均收益的两倍。
量化策略真正渡过了难关?这个行业的未来是回归曾经的辉煌,还是进入真正的分化时代,或是沦为平庸?该怎么看待突如其来的180天的净值回撤?上证报记者为此走访了业内的专业投资管理人 。
CTA策略:
净值回撤不意外 后续潜力看策略深度
易善资产是近年来崛起的一家擅长CTA等宏观策略的阳光私募机构,谈到今年上半年行业性的净值回撤,易善资产合伙人黄晓明认为,有三个关键点不能忽视。
其一,全球CTA策略在去年末至今年上半年均出现了回撤,包括海外存续二十多年的CTA龙头对冲基金也是如此。这表明,这轮净值回撤是全球性的,背后或许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人事更迭导致政策缺乏连续性、市场流动性收缩等因素有关。
其二,从历史上看,成熟的CTA策略在回撤以后通常都能较快适应调整,重回净值上升轨道。海外行业数据显示,CTA策略在经历了5%以上的净值回撤后,通常接下来一年时间内CTA半数以上情况收益超过15%。目前看,这种情况也正在今年上演。这很可能是为什么海外主要CTA公司在去年四季度至今的净值回撤期间,获得大幅净申购的原因之一。
其三,中国投资市场进入新阶段,令CTA策略的运营门槛升高,这将考验管理团队的策略深度和投资广度。黄晓明认为,CTA投资策略是否持续有效、能否同时在多个大类资产市场和品种上进行投资是衡量CTA团队能力的重要指标。易善产品回撤相对较少,也是得益于投资组合的高度多样性带来的抗风险能力。
对于下一步市场发展,易善资产认为,作为一种波动率多头策略,CTA和量化宏观策略在未来预计依然会有相对突出的表现。
一方面,他们认为,美股美债已经达到相对高点,全球市场波动率相对偏低,后市潜在风险较大,这可能进一步增加国内市场的人民币资产作为新避险资产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国内各个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保治理将是商品市场基本面的重要推手。从长期来看,大宗商品的趋势依然有望得以延续下去。
展望未来,黄晓明认为,目标市场前景看好和基本策略长期有效,将令CTA策略未来依然有发展空间。当然,行业表现的分化也会出现。这都是基于中长期的观察所得到的结论。
量化选股策略:
小盘因子拖累多 选股策略须升级
量化选股策略,是量化投资各门类中存量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量化公募基金采用最多的主流投资策略。但就是这个策略,今年上半年也同步出现明显净值回撤。
第三方数据统计显示,除了华泰柏瑞和南方基金旗下的几只量化基金依旧保持往年水准外,多只往年业绩出色的量化公募基金,今年出现重大回撤,这也使得不少基金的持有人有些担心。
对量化选股研究颇深的国金资管欧阳立认为,今年量化选股策略的净值回撤,相当程度上受累于小盘因子的持续拖累,作为往年最出色的选股因子之一,小盘因子在2017年的蓝筹行情中彻底成为“包袱”。
与此同时,由于A股融券较为困难,量化选股策略的对冲手段更多借助于指数期货,而后者对应的指数今年表现很强,这导致了对冲策略的“负收益”,两者共同作用,导致量化选股对冲产品整体的收益率不彰。
对于未来,欧阳立认为,量化选股策略有必要从1.0向2.0、3.0版本进军。
量化选股的提升方向是两个:一方面,要丰富原有的因子库,增加新型的大数据因子,分析师预期因子等;另一方面,要丰富现有的模型,预期收益方法增加随机森林等非线性模型。最后,要运用更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完善因子选择和组合过程,改进对冲手段不足的投资策略等。
量化多策略:
戴维斯双杀不会持续 智能学习是出路
上海泓信投资是场内量化投资规模最大的私募机构之一,亦是典型的量化多策略机构。泓信同时在股票量化、债券、衍生品、CTA、港股等多个市场执行多策略的量化投资。他们眼中的上半年量化投资,更见大局观。
上海泓信投资总监尹克认为, 不少量化策略上半年出现回撤的关键原因是,去年四季度以来,市场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某种程度上,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市场环境对量化投资形成了类似“戴维斯双杀”的情况。
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其一,期间A股市场个股之间的内部波动减小。对量化模型而言,大盘波动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个股之间的波动。在一个分化较大、波动较大的市场,模型跑赢指数的概率较大。在一个分化较小、波动较小的市场,比如今年上半年,模型超额收益效果则较差。
另一方面,A股主要指数表现抢眼,对量化投资的对冲效果造成影响。中证500指数年初至6月底涨幅为2.34%,同期整个市场3000多只股票年初至今平均跌了13%,模型想要战胜中证500,需要跑赢市场平均15%左右。
尹克认为,对量化产品而言,“戴维斯双杀”不可能长期延续,中证500也不太可能永远跑赢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从中长期看,量化模型的超额收益终将回归到正常的水准。今年6月以后,部分量化产品的收益回归也证实了这点。
当然,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如何调整对量化产品的收益率也很关键。
尹克认为,量化投资中只有智能型模型才能最快适应市场的变化,模型从历史数据中进行自我学习,根据环境变化对不同因子权重进行动态调整,自动增加目前市场中具有超额收益因子的权重,从而不断产生新的超额收益。这也是泓信在此轮市场变局中的应对之道。
2017年上半年的市场变局,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发给量化投资界的一张“考卷”,考的是业界投资策略的深度、理念体系的完善程度、风控交易的执行能力,以及不断优化投资模型、不断完善投资策略的决心意志。
这个考试将会一直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