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忠 ○编辑 陈羽
随着新券发行,可转债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梳理基金三季报以及交易所月度持仓数据可以看出,各类机构都开始加大配置广义可转债――包括传统可转债和可交换债。
其中,传统可转债市场整体平稳,但结构略有分化。券商系资金和QFII继续看好传统可转债,而保险和基金则呈现减仓态势。可交换债则被各类机构净增持。
光大转债成第一重仓券
基金三季报显示,国内23家可转债基金整体增持,合计持有广义可转债(包括可转债和可交换债)45.4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净增加4.15亿元。这是今年可转债基金季度持仓的峰值。
其中,规模最大的兴全可转债基金三季末持有可转债14.24亿元,较上个季度增加2.9亿元。这是该基金2015年6月末以来的持仓峰值。此外,长信可转债基金增持力度也较大,共计增持1.8亿元,至5.73亿元。而其他可转债基金规模变动不大。
从兴全可转债基金来看,其前三大持仓皆为可交换债,分别为17中油EB、15国资EB和15国盛EB。该基金重仓的传统可转债为三一转债和光大转债。长信可转债基金仅仅重仓了5只广义可转债,分别为光大转债、17中油EB、三一转债、国君转债和九州转债。
值得关注的是,三季度末,这23家可转债基金中有12只基金第一重仓券为光大转债。由此,光大转债超越三一转债成为第三季度第一大重仓券。三季度上市的17中油EB和国君转债也受多家基金配置,合计分别为4.1亿元和1.5亿元。
从三季度市场表现看,金融类转债是市场焦点,不仅光大转债为机构所看好,保险类可交换债也是市场的香饽饽。
以新华保险(601336,股吧)为正股的14宝钢EB也成为各大可转债基金青睐的标的。博时可转债基金、华夏可转债增强基金、富国可转债基金、汇添富可转债基金等纷纷将14宝钢EB列入重仓标的。
可转债基金减持较多的为三一转债和国贸转债。
从操作策略看,多数基金倾向于波段操作。兴全可转债基金认为,三季度广义转债市场整体以震荡为主,新供给对存量估值压缩仍在继续,同时股市的强势对可转债正股形成支撑。该基金在报告期内增加了权益仓位的配置,对于可转债保持中性偏谨慎态势,操作上高抛低吸,等待调整机会。
长信可转债基金表示,该基金在二季度极端行情下守住了信用底仓,确保在第三季度的迅速反弹中净值快速增长。此后利用市场情绪的好转进行了仓位调整,不仅降低了杠杆水平,也避免了8月份后的利率高企的成本冲击。
资金结构分化初现
不仅可转债基金参与其中,其他类型的基金也开始发力建仓广义可转债。据统计,市场上中长期纯债基金和二级债基三季度明显开始增持可转债。
其中,易方达安心回报基金仅三季度便增持近8亿元可转债,持仓从此前的21.21亿元升至29.48亿元,重仓了14宝钢EB、电气转债和广汽转债。
华商双债丰利A第三季度增持可转债的规模也有近7亿元规模,持仓从此前的2.8亿元升至10.28亿元。该基金重仓了电气转债、17中油EB。
此外,从交易所月度数据也可以反映出机构对于可转债市场的青睐。数据显示,广义可转债市场整体出现了净增持的现象。其中,传统可转债资金略有分化,可交换债则呈现出大幅度净增持态势。
在传统可转债领域,第三季度,基金、保险等类型的机构在持续减持,而券商资金(如自营和资管)则都在增持。以基金公司为例,从7月至9月末,其持有的可转债已经从129亿元降至119亿元。10月份的数据显示,这个趋势仍在持续,其持有规模进一步降至116亿元。保险机构对于转债也是以减持为主,持有的可转债规模从7月时的102亿元降至10月份的93亿元。
相反,券商自营和资管资金则是增持大户,7月份至今分别增持了4亿元和8亿元。同时,信托公司也呈现出类似券商系资金的增持态势。
在可交换债市场,基金、保险和券商系资金三季度整体呈现净买入态势。可交换债整体规模已经从7月份的606亿元升至9月末的714亿元。不过在10月份,券商资金开始减仓,其中券商资管减仓幅度最大,高达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