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昔日明星私募穗富投资风光不再 产品八成亏损屡上处罚黑榜

时间:2017-11-11 15:07:32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金融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11月10日,证监会通告两起私募违法违规案,广州穗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穗富投资)再度被点名。

据证监会公告,穗富投资是深圳中国农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农科技(000004,股吧)”)拟非公开发行股份方案的提案方,时任穗富投资董事长兼投资总监易向军、股东周岭松系国农科技拟非公开发行股份这一内幕信息的知情人。

而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易、周二人做出投资决策,由穗富投资担任投资顾问的“金鹰基金-光大银行(601818,股吧)-金鹰穗富6号资产管理计划”等4个资产管理计划账户买入“国农科技”,共获利约333.4万元。

屡吃罚单

国农科技的前身即为深圳“老五股”之一“深安达”(000004.SZ)

国农科技的前身即为深圳“老五股”之一“深安达”(000004.SZ)

证监会表示,穗富投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73条、第76条规定,依据《证券法》第202条规定,决定没收穗富投资违法所得约333.4万元,并处以约333.4万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易向军、周岭松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0万元罚款。

这家在私募界颇有名气的基金管理公司,却屡次栽在违规操作股价和内幕交易上。

今年3月20日,证监会通告穗富投资利用旗下控制的23个资管账户,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违法操纵“宁波富邦(600768,股吧)”股价,对穗富投资处以150万元罚款,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分别处以5万元至20万元罚款。

2016年,穗富投资还因违规减持“同大股份(300321,股吧)”,以及操纵“国光股份(002749,股吧)”、“国农科技”、“鸿特精密(300176,股吧)”、“金宇车城(000803,股吧)”、“科恒股份(300340,股吧)”、“万福生科(300268,股吧)”等6只股票价格而被处罚。

明星光环不再

根据证监会此前公布的信息,易向军担任穗富投资董事长,周岭松时任穗富投资股东、任职投资部,二人掌握着穗富投资旗下基金产品的登录账户和密码,此次内幕交易系易向军、周岭松自己作出或下指令完成。

在私募界,易向军被称为“军哥”,是草根出身的明星私募基金管理人。

公开信息中,对他的介绍是这样的:14年证券投资经验,经常活跃于各大证券交易营业部,操盘稳健,风控严格,曾在2006年与深圳红岭私募机构合作捕捉了国金证券(600109,股吧),中信证券(600030,股吧),辽宁成大(600739,股吧)等超级券商行情。

由易向军担任基金管理人的私募产品“粤财信托-穗富一号”曾是2014年的半年度私募冠军。

2013年9月5日成立的“粤财信托-穗富一号”,到2013年12月15日,原本已经亏损30%,净值仅剩0.73元。

然而,2014年2月,该产品竟然迅速回本,净值回归到最高1.03元。

2014年上半年,该产品业绩奇迹般爆发,半年回报高达68%,位居半年度冠军。

值得注意的是,在频频遭受证监会处罚后,易向军目前已不再担任穗富投资董事长,截至今年四月份,穗富投资现任董事长、总经理为伍新桥。

图片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

图片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

“过去的草根明星私募,都是通过操纵某只股票,一战成名。而随着监管趋严,现在几乎没有私募敢操纵股价,在价值投资的风向下,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到贵州茅台(600519,股吧),明星私募的光环很难复制。”一位曾经也是私募冠军的基金管理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产品八成亏损

2014年还是半年度私募冠军,现在穗富投资业绩已是一落千丈。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目前穗富投资运行的13只私募产品中,有10只产品收益为负,其中“粤财信托-穗富12号”累计亏损46.35%。

穗富投资目前运行产品业绩表现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在FOF产品上,穗富投资也可说是“一败涂地”。

过去两年,私募纷纷试水FOF,穗富投资也发行了一只FOF策略产品――“穗富明星8号”。该产品成立于2015年6月26日,而成立以来净值一路波动向下,期间更是经历过两次断崖式下跌,长期保持在负收益状态。

截至2017年11月10日,其最新净值仅为0.7220,今年以来收益率为-16.11%,累计收益为-27.80%。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上述基金管理人称,私募行业风险波动很大,持续保持正收益很难,少有机构能连续两年夺冠,“明星”基本都是昙花一现。

记者 吴梦迪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际金融报

  • 上一篇:私募大佬蒋锦志11亿美金海外持股曝光 是王亚伟的12倍
  • 下一篇:外资持股比例放宽至51% 或引发合资基金公司新一轮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