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价值投资风向变了!机构已在调整布局

时间:2017-11-15 15:00:42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上海证券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资管市场在2017年底呈现一幅奇妙的图景。

一面是长线绩优基金的申购“爆表”,最新募集的东方红睿玺获得了超额九倍合计178亿元的认购。另一面是行业整体发行状况十分低迷,此前完成募集的一只股基和一只债基分别募集了2.5亿和3亿份,勉强跨过成立线。

这种状况与A股市场也颇为相似。当绩优蓝筹股在投资机构“警惕龙头泡沫化”的担忧声中持续上涨时,年中获得不少基金补仓的成长股、主题股正在“风格转换”的口号中遭遇资金出逃、股价连续杀跌的被动局面。

价值投资“曲高而和寡”,配置型投资“低调而流行”,这两种生态一直在A股资管领域共生共荣,此伏而彼起。而对中国的资管机构而言,如何向价值投资全面开花结果的“下一程”迈进,将是未来最重要的课题。

“长线价值投资”稀缺

从本周初开始,银行客户经理小吴就一直忙着一件事,向申购了东方红睿玺的客户推介新的“对接产品”。

根据周初的公告,上周发行的东方红睿玺的认购配售比例为11%,约有152亿元的资金将在本周退还投资者,这成为了银行眼中的“肥肉”。小吴所在的银行设计了一个包含三只长期绩优基金品种的组合,向客户推荐。

但不巧的是,仅仅一天之后,其中的一只基金就宣布因“为了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而暂停申购、转换转入申请。

“现在能够申购的绩优基金实在是太少了。”小吴感叹说。

第三方配置机构也有同样的感受。“今年市场风格和往年相比转换很大,场内适合这个风格且记录稳定的投资经理太少了,给我们配置造成了不少考验。”一位大型机构的投资经理说,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大量配置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

优质的长线投资产品稀缺,远远满足不了市场资金的需求,是如今部分资管产品成为“爆款”的重要原因。这也同样解释了,为何大量其他质地的偏股基金难以旺销。

价值风格人才曾大量流失

长线价值投资产品稀缺只是表象,背后是多年的成长股行情带来的基金业内价值风格人才的大量流失。

历史上,价值型风格的投资经理也占据行业重要一极。

八年以前,A股几乎所有大中型基金都有价值风格的投资经理,前二十名的大型基金公司多数有价值投资风格组的设置安排。而如今,其中的相当数量人才或外流、或离职、或转岗,已经离开公募资管的“江湖”,不少公司里价值投资组已“边缘化”。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曾经以“价值投资”闻名市场,多年以来,曾经走出了许多任知名的价值风格投资总监。这批当初的领军人才大多已经转至私募行业、或在其他金融机构担任高管。今年以来,该公司旗下偏股基金最高收益率仅为30%出头,与业内50%至60%左右的一线水平相去甚远。与此对照,从该公司离职的一位私募基金经理今年年度收益已达50%。

上海亦有两三家基金管理公司当年有几位颇负盛名的价值型投资经理。但其中大多数已经在过去两三年内退出公募基金行业。有一位价值风格的投资总监前年年末离职,恰好走在了价值型风格复苏的前夜,让人扼腕。

北京的一家著名的基金公司,当年亦有不少价值型风格的投资好手,也曾为公司挣下不错口碑。遗憾的是,这家公司的人才在前几年经历过一次大洗牌,当时相对业绩靠后的价值型基金成为重灾区,人才纷纷流失。

行业环境尚待改善

人才的流失背后有各种原因,但真正影响价值型人才去留的还在于行业大环境和资管企业的运行考核机制。

从市场环境来看,内地的基金销售市场近几年进步非常明显。但整体上客户对短期业绩和排名依然非常渴望,这从基因上对长线价值投资形成了考验。

一些基金经理说,价值型投资的基本导向,决定了其投资通常是中长周期和逆周期的,这意味着其基金净值和排名可能阶段性波动较大,且这种波动有时候会被外界披上“业绩很差”、“顽固不化”、“投资能力落伍”的评价。

在业绩和风格落后期间,市场压力的层层传递,可能令不少投资团队和基金经理受到压力、动摇乃至被迫离开投资岗位。

几年前,上海一位价值型基金经理曾经因为业绩波动遭遇集中批评。网上至今依然有批评其“不知反思”的文章在。但回头看,其时恰逢价值风格低迷之际,业绩波动只是风格稳定的表现。

价值型的知名私募基金经理归江也曾经呼吁过:秉持长期理念的价值投资,不仅仅由投资经理决定,背后既需要长期的客户资金,也需要长期经营的上市公司。价值投资需要互相配合方能更好发挥作用。

改善环境任重道远

市场压力的传导无处不在,但短期要改变这种大环境似乎并非易事。

一位银行资管部门的高层曾表示,从目前看,银行理财资金的保本刚性和储蓄客户的保本偏好是无法改变的。这也意味着,作为公募基金最大资金来源的银行,依然可能无法避免要对深度净值回撤的基金履行“止损”操作,哪怕这个基金经理曾经业绩是多么的好。

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对价值型基金的热捧,也必然会包含一部分短期看好业绩排名的资金,如何抵御这种资金的冲击,更好地保持业绩,现在已成为价值型基金的当务之急。

合理控制规模成了绩优机构重要的手段。今年排名靠前的东方证券资管,从上半年即开始逐步暂停旗下部分基金产品的大额申购,以保证规模相对合理。最新发行的产品也对基金规模严格控制,这显然是考虑了投资者的长期利益。兴全基金、中欧基金在今年也都对绩优基金做了暂停大额申购的类似安排,这对公司稳定投资规模有很多好处。

此外,合理的内部考核,用公司文化抵御外部情绪波动的冲击也很重要。东方证券资管目前采用的五年作为投资经理的考核周期,同时把客户盈利作为考核的核心指标。

东方证券资管一位高层曾表示,不管是投资还是公司发展,长期的眼光都能让投资经理实现更大概率的成功。如果每年都想去争第一、争前三,从长期而言只会空间越来越小。而每年设定一个固定目标,要以每年百分之几十的速度线性增长的KPI考核方式,也不太适合投资管理领域。

对内地资管企业来说,回归资管业的规律、塑造合适的投资文化或许是当前最能做到的一点。而价值投资在内地市场能否有漂亮的“下一程”,则取决于业内的努力。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证券报

  • 上一篇:富国大通:个股业绩表现影响收益分化加剧
  • 下一篇:基金封闭运作能否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