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外资遭遇人才“瓶颈”

时间:2017-11-16 15:18:09

本报记者 吴娟娟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11月10日宣布将外资投资包括基金公司在内资管机构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标志我国公募行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不过,对外资而言,如今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与2002年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成立已不可同日而语。随着公募开放进入2.0时代,人才争夺可能是外资闯关难度进一步提升的因素之一。

外资有望独立运营公募基金

朱光耀表示,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的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之后,投资比例不再受限制。自第一家合资公司成立15年后,外资不仅可控股公募基金,而且有望在控股三年之后实现独立运营。而在华独资运营公募基金正是不少资管巨头之夙愿。

另类投资管理协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吴帆表示,目前外资可以在华运营合资基金公司,亦可独立运营私募基金。不过,独立开展公募业务仍是不少外资“最初的梦想”。资管规模近4万亿美元的美国公募巨头领航投资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裁林晓东表示,领航之所以扩张步伐谨慎,就是希望以独资方式展业。

瑞银集团亚太执行委员会成员钱于军表示,将增持合资公司瑞银证券股权。国寿安保外方股东澳大利亚安保集团则表示,国寿安保的投资已经给安保集团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未来会增加对国寿安保投资。诺亚香港首席投资官马晖洪表示,此次开放信号明确,预计外资会增加合资中投资比例,尽管短期外资动作可能有限。

实际上,自2002年第一家合资基金公司获批以来,外资在公募步子不小,可成绩优异者寥寥。根据Wind资讯,目前我国有44家合资基金公司,占基金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15家的持股比例占到49%。2016年,深圳前海成立了首家外资占比51%的基金公司――恒生前海基金。

不过,持股比例占到49%甚至51%的公司规模排名鲜见挤进100多家基金公司的前列。而排名靠前的合资基金公司中,外资投资占比一般不高。北京一家合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外资虽有先进的投资理念流程但是在了解中国投资者、政策方面较内资公司不足。

分析人士认为,自第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建立,外资在华开展公募业务并非一帆风顺,15年来部分外资在与内资磨合后退出,外资将来行动可能更为谨慎。

吸引人才面临挑战

此番开放之后,外资更为谨慎的原因或许还与不断升级的人才挑战相关。

近日,金生(化名)离开了服务13年的新加坡资管机构到国内一家基金公司。13年前,金生从国内排名前列的券商跳到前东家。谈及职业选择,金生说,年轻时希望多学东西。外资运营规范,起薪高,是当时年轻人追逐的选择,但眼下外资的光环正在退去。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人来说,外资买方的升迁机遇和薪酬激励远不及内资券商。

马晖洪表示,投资比例放开之后,外资在华运营基金公司成败与否,人才是关键因素。眼下外资机构的确将招揽、培养懂中国市场的人才提上议程。

惠理集团中国业务主管余小波表示,包括QFII在内的外资机构正在推进人才本土化进程,招揽本土人才操刀A股市场投资。

尽管外资已张开臂膀拥抱本土人才,但能否吸引到优质的人才尚不确定。金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对于内资基金公司的中层或者高层,基于文化差异,外资的薪酬机制考虑,跳槽进入外资机构的可能性较低。

与此同时,海通国际、工银国际、建信国际等中资海外分支却在近几年在香港招聘储备了大量的人才。随着中资海外机构的发展,外资在华运营基金业务的挑战再添一层。

中国市场重要性提升

公募开放2.0时代,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成为资管机构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华开展公募业务是资管机构逃避不了的挑战。

为提升收益,资管机构进军作为新兴市场中最大经济体的中国只是早晚的问题。专门为外资资管在华展业提供咨询服务的位于上海的Z-Ben Advisors称,如果要提升资管规模,毫无疑问,全球资管机构应该拓展在中国的业务。Willis Towers Watson最近发布的全球资管行业报告显示,中国资管机构总规模占比仍然较低,但过去5年其增速全球第一。纽约某资管机构中国区总裁说,此前外资在华机构的主要职能是销售。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凸显,目前国际资管机构的投研正在向中国转移。

王群航(博客,微博)表示,现有内资主导合资基金公司,外资增加持股比例的可能性较小。业内人士表示外资或许借道小型公募,掌握控股权之后,谋求独立运营。不过目前国内实力雄厚的银行、券商均已获得基金牌照,外资即便获得控股权,在当前的公募格局下,可以预见未来竞争压力较大。但马晖洪认为,外资在分散投资组合上相较内资同行更有优势,或可吸引部分机构资金青睐。

  • 上一篇:市场短期调整无碍新基金发行加速
  • 下一篇:可转债大扩容利好转债基金今年最高赚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