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惯了相对收益产品的中国基金市场,尽管绝对收益投资已经在海外历经多年的成熟发展,但国内市场对于“绝对收益”投资理念的理解仍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之中,甚至对“绝对收益”投资理念存在诸多片面的误解,例如:“投资的每一只股票都是以赚取绝对正收益为目的”、“投资一个银行存单持有到期一定可以获得票息的绝对收益”等。
绝对收益投资策略的三大关键词
谈及绝对收益的投资理念及方法,首先需要建立对“约定周期”、“风险偏好”、“最大回撤”三大关键词的正确理解。约定周期指绝对收益投资所追求的绝对回报必须在约定的投资周期内,通常期限为半年、一年或两年等。因此,绝对收益投资具有“约定周期”的限制,并非在任意投资期内都能够获取绝对回报。风险偏好则是为了实现绝对收益目标,风险偏好的判断尤为关键,因为委托资金对风险的容忍程度会直接影响其追求的绝对回报水平。通常情况下,央行约定的基础利率或对应期限的国债收益率被认定为无风险利率,在此之上任何超出部分必定承担相应风险。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委托资金,不仅可以接受更多品类资产的投资、使用更多的策略并配置更高的风险资产仓位,还可以追求更高的绝对回报目标,同时承受其波动风险。而最大回撤作为风险偏好的一种重要衡量标准,描述基金净值在高点之后的最大下跌幅度,其容忍程度也是对委托资金风险偏好最直观的衡量。
风险与策略平衡之道
绝对收益策略在投资过程中需要衡量每个阶段各类资产、投资策略的风险收益特征,并选取当期风险收益属性较优的策略作为主策略,在积极可控的情况下暴露风险并赚取相应收益。因此,判断未来一段时间中各类资产、策略的风险收益属性优劣,便成为了一个核心要点。
大类资产配置策略通过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经济基本面、流动性情况等多方面宏观要素进行分析,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利率债、信用债、价值类股票、成长类股票、商品、黄金、原油、现金等各类资产的运行趋势;同时根据各类衍生产品对应的折溢价率水平,判断其对未来预期的充分程度和对冲及套利策略之间的价值优劣,据此对未来投资做出方向取舍和风险暴露形式判断。
在实际投资中,为了在变化的市场中实现绝对回报,投资经理通常面临多种投资工具,其中不但包括了传统的股票、债券,还包括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商品期货、可转债、可交换债等多种衍生产品。不同的投资工具组合使用,产生了多种投资策略,在单边多头、空头策略等传统策略之外,也有信用、杠杆、量化对冲、跨期套利、跨品种套利等投资策略,甚至包括创新和另类投资策略。
大类资产配置从宏观入手
对宏观经济的判断是进行正确大类资产配置的前提与基础。回望2017年,国内经济在今年一季度达到去年年初以来短周期反弹的高点,但受三四线地产销售、工业企业补库存超预期等影响,整体回落幅度较小且速度低于预期,展现出较强的韧性。环保限产和供给侧改革等因素对工业供给造成的影响持续显现,使得工业产品价格多次出现环比超预期情况,虽然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绝对数值水平仍处于高位。
金融体系内,内外部多种因素导致银行备付金持续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同时受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银行间资金面稳定性较差,短期融资利率多次大幅波动,银行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好于预期造成的开发贷、居民房贷和消费贷转移,对于风险相对较低的利率债和信用债市场配置力度不足,债券收益率水平逐级抬升。
微观层面,近两年环保督查趋严是重要变化。现阶段,小企业通过各类手段降低排污成本建立的竞争优势被打破,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各类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白马龙头企业竞争力随市场份额逐步提升,该趋势仍然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环保趋严对工业产品价格的影响已经有较明显的体现,但向非工业端的传导和对食品及生活必需品的影响仍在逐步显现过程中,趋势上对未来的整体通货膨胀水平有明显的抬升作用,工业品价格的回落也将比预期更为缓慢。
展望未来,随着房地产销售回落对全产业链的影响逐步显现,经济总需求层面存在缓慢下行压力,部分抵消了工业企业供给端的变化,但非工业和生活必需品方面的供需格局仍有延续的动力,因此整体宏观环境相对温和,但受供需影响,多行业物价存在上行动力。温和通胀的初期,债券类和现金类资产影响略偏负面,但目前阶段中短端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静态收益水平足够高,应更加积极关注银行资产扩张和市场流动性等更多方面因素的变化,固定收益类市场不会因为通胀提升过于悲观;伴随着工业品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和各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企业盈利能力仍在改善和扩张的过程中,权益类资产所处的环境相对有利,业绩驱动的市场趋势仍将在未来一个阶段延续;商品市场在大幅波动后预期会更加稳定,震荡幅度将有所收窄,更多可能是震荡行情的机会。未来一段时间,绝对收益组合应结合各类衍生品折溢价情况,通过固定收益类短端资产获取确定性收益,并在对权益类资产相对积极的策略中寻找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