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公开发售前夕 东兴量化优享“胎死腹中”

时间:2017-12-01 17:36:33

北京商报讯 (记者 王晗)委外资金潮退后,存量的机构定制化产品接连清盘,新基金发行成难题。11月30日,基金管理人东兴证券发布“东兴量化优享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以下简称“东兴量化优享”)暂不募集公告,成为公募史上首例募集夭折的量化基金,也是目前市场上第九例募集失败的案例。

公告显示,东兴量化优享原定募集时间为12月1日-22日,根据《东兴量化优享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和《东兴量化优享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份额发售公告》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决定该基金暂不募集,具体募集时间将另行公告。

根据以往案例,募集失败的产品多是由于在募集期内没能满足“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且基金认购人数不少于200人”的条件而宣告停止募集,然而,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该基金在正式募集前夕即宣告募集失利。而这距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托管协议、基金发售份额公告的下发刚刚过去两个工作日。

对于东兴量化优享“胎死腹中”的原因,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相关人士进行询问,东兴证券方面表示,基金暂不募集主要是因为年底银行的档期不佳,年末销售难度比较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第三方机构研究员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东兴量化优享大概率是机构定制产品,“3・17”委外新规下发后,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往往需要凑足至少两家以上的机构资金,这也对委外机构定制产品的募集提出更为严苛的考验。

“从银行角度来看,一方面是年底银行资金偏紧影响委外资金流动性,另一方面,年底债券市场大调整,预期委外不续作,大量债券被卖出引发债市死循环,同时,同业理财监管加强,银行委外也受到一定影响。”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坦言。

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介绍,通常情况下,产品从设计到获批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主要是信批成本、营销费用等,成本大概在几十万元,对于委外壳资源来说,由于不需要宣传,所以费用相对低一些;另一方面,监管政策也是委外基金放弃发行的原因之一,今年5月监管向基金公司下发超期未募集新规,根据新规要求,对于超期未募集基金产品,允许基金管理人自行选择是否延期募集,不再延期募集的,应当做出相关专项承诺,后续不再启动超期未募集产品的发行。

今年市场上基金合同宣告失效的案例屡见不鲜,4月,嘉合睿金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打响基金募集失利第一枪,截至目前,包括诺德天利、大摩安享18个月开放债券,北信瑞丰弘盛、国金鑫金、九泰锐兴定增基金等在内的9只基金产品先后发布公告,宣布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 上一篇:北京基金小镇入驻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超万亿
  • 下一篇:保险股回调引机构分歧 公募坚定私募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