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监管划定门槛 “现金贷”生死竞速

时间:2017-12-04 18:00:10

一个月内关于“现金贷”两大监管政策落地。继监管在11月21日叫停网络小贷牌照批设后,12月1日晚间,“现金贷”监管落地,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划出了行业的三大门槛,综合利率36%以下、牌照和场景依托。在分析人士看来,留给“现金贷”平台的机会不多,超九成“现金贷”平台将遭淘汰。

短期“现金贷”丢失市场“综合利率36%以下”的红线划定将淘汰掉短期“现金贷”产品。

在借款利率上,“现金贷”平台除了基础利率外,还要征收各种手续费,实际利率已突破36%的监管红线。对此,《通知》指出,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禁止发放或撮合违反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贷款。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博客,微博)指出,此次监管明确了“现金贷”的综合资金成本应严格恪守36%以下的底线,综合资金成本是利率和各种费用的总和。

同时,此次监管对于“现金贷”产品利率的披露也提出了要求。监管规定,各类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统一折算为年化形式,各项贷款条件以及逾期处理等信息应在事前全面、公开披露,向借款人提示相关风险。

在监管落地之前,市场期望政策会针对不同的“现金贷”产品进行区别对待,不会一刀切。即金额低于3000元的“现金贷”产品,在利率上可能会给予一定的空间。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从《通知》内容看,这份期待是落空了。他表示,对于典型的金额小、期限短的“现金贷”产品而言,在当前的行业平均不良率水平下,年化利率低于36%是肯定要死的。

PPmoney万惠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通知》的落地,不合规“现金贷”企业将会退出,有能力做到36%红线的平台将会减少。随着大量不合规“现金贷”企业退出,共贷风险将逐渐降低,行业进入良性发展。

事实上,在分析人士看来,36%的红线一旦卡死,短期“现金贷”产品(7天、14天、30天)模式便不可持续。这批平台一部分出局,另一部分业务规模较大的将考虑如何改变产品结构。薛洪言表示,依据主流“现金贷”平台当前的不良率水平,年化综合费率不超过36%恐怕很难覆盖不良损失。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通知》意味着超短期小额的信贷业务将明显失去市场。

超九成无照平台被淘汰

没有牌照者,难以进入“现金贷”赛道,数据显示,将有超九成的平台因没有资质被淘汰出局。

《通知》明确,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

据了解,目前国内拥有放贷资质的牌照除了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外,还包括互联网小贷公司,分析人士指出,银行不会直接从事“现金贷”业务,因此,未来大概率只有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小贷公司可以开展“现金贷”业务。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委员会发布的一份“现金贷”发展报告显示,截至11月19日,国内运营“现金贷”的平台共2693家。截至目前,银监部门批准的消费金融牌照合计22张,据网贷之家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有213张网络小贷牌照。在分析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将有2000多家平台被关停,淘汰率达90%。

在可选择的牌照中,网络小贷牌照因为相对容易获取,此前成为不少“现金贷”平台的首选。而监管也在大力整治网络小贷。11月21日晚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紧急发文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原因是部分机构开展的“现金贷”业务存在较大风险。此次《通知》也称,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暂停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暂停新增批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已经批准筹建的,暂停批准开业。小额贷款公司的批设部门应符合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对于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已批设机构,要重新核查业务资质。

对于存量业务,《通知》要求,严格规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逐步压缩存量业务,限期完成整改。

助贷模式被叫停

助贷模式即“现金贷”的获客和风控由平台负责,并对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兜底,资金来源是银行、信托、P2P等各类机构,这种模式下,助贷机构实际上承担的是信用中介职能。于百程指出,如果风险集中爆发,会将风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扩散。

监管也规范持牌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参与“现金贷”业务的行为。监管对于助贷也有了明确的规定,不要兜底,不要带有金融属性,只提供服务就好,同时指出谨慎使用“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型。

薛洪言表示,某种程度上,助贷模式的兴起是“现金贷”领域乱象丛生的根源之一,所以,《通知》对助贷模式开刀并不让人意外。在具体监管要求上,与之前的市场预期基本是一致的,助贷模式大致分为资金合作、营销获客、风险承担、风险数据四个环节,其中与非持牌机构在资金合作、风险承担等涉及实质放贷层面的助贷模式都被叫停了,但营销获客、风险数据方面的合作仍然是可行的。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此次《通知》也提到要谨慎使用“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型。对于“现金贷”的助贷模式,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近段时间出现很多传统金融机构或持牌机构与小贷公司或科技公司合作,协助商业银行放贷,被称之为助贷。商业银行并没有对客户做出尽职调查。助贷机构应回归本源,助贷机构不得再向借款人代收助贷息费,不得将助贷变成放贷。持牌金融机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持牌机构不得与无放贷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同时,持牌机构也不得向无放贷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发放贷款。

谈及叫停助贷模式对“现金贷”平台的具体影响,尹振涛表示,助贷业务回归本源的主要含义是不承担担保承诺,不提供资金,不向借款人收钱。规定基本上关闭了当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助贷模式。第一,禁止金融机构将授信审查和风控业务外包,平台基本上失去了最重要的金融科技和获客低成本优势。第二,金融机构不得接受无资质的平台提供增信和兜底承诺,而当前大多数互金平台为信息中介均无担保资质。第三,助贷机构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只能向金融机构收取服务费,其议价能力大打折扣,生存空间受限。

  • 上一篇:基金2018年投资图谱曝光:中长线资金聚集A股市场
  • 下一篇:基金经理:2018机会在A股和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