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来,内地多家公募密集发布了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相比往年年终排名出来后的秋后算账,貌似多位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近期迫于压力提前卸任。而在11月以来的18位“离任”经理中,嘉实基金独占4人,是人数最多的一家公募。
近期18位基金经理“卸任”
统计显示,从11月至今,短短5周时间便有多位公募基金经理卸下基金经理的担子:最先“离任”的是长盛基金的乔林建。根据长盛基金公告,乔林建自11月3日起因个人原因卸任,卸任前其掌管4只权益类基金。任职期间业绩最好的是长盛分享经济灵活,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7.74%,最差的是长盛同德(519039,基金吧),平均年化回报为2.5%,分化显著。
令人不解的是,业绩尚可的中海基金基金经理郑磊(博客,微博)同样选择了“拂袖而去”。资料显示,此君加入中海基金后,管理了2只医疗类权益基金,分别为中海医药健康产业灵活和中海医疗保健。截至12月5日,今年以来这两只基金净值分别上涨了26.45%和24.98%,业绩在医药类主题基金中排名居前。
12月以来趋势依旧,迄今又有融通基金商小虎、景顺长城丁丹、嘉实基金丁杰人3人因个人原因辞去基金经理职务,其中商小虎在12月5日的“卸任”最为引人关注。根据融通基金发布的公告,商小虎不再担任融通沪港深智慧生活和融通跨界成长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但记者查阅Wind资讯,商小虎依然担任融通基金的投资总监。
同时,《红周刊(博客,微博)》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年末“离职”的老将不在少数,在11月1日至12月5日“离职”的15位基金经理中,丁人杰、邹唯、焦云、冼鸿鹏、陈若劲等6人在基金经理岗位任职年限超过5年,邹唯和陈若劲任职更达9年以上。
疑因业绩拖累“被离职”?
今年以来,因为业绩欠佳疑似被基金公司“请离”的基金经理并不在少数。记者注意到,嘉实基金的基金经理邹唯,他管理的嘉实主题精选(070010,基金吧)混合从今年年初到11月14日邹唯“卸任”,净值回报率为1.39%,同期沪深300上涨了22.06%。
细究原因,这似乎和邹唯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少配股票有关: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股票占净值比例的31.89%,二季度股票仓位有所增加,达到37.57%,三季度继续小幅加仓,股票仓位为44.02%。季报显示,三季度末邹唯配置最多的大类资产是现金,其占到总净值的48.6%。
邹唯在三季报中对自己的失误做了解释:“三季度出于对金融监管加强、流动性收紧、库存周期和PPI见顶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本组合在大部分时间内选择了低仓位操作,持有个股上也较少周期型行业,更多以体现防御思路的个股为主。这一判断与三季度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实际情况出现了一定偏差”。
更为有趣的是,邹唯两次入职嘉实基金又两次离开,第一次是在2003年加入嘉实基金研究部,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管理过4只基金。2012年3月份,邹唯离开嘉实基金,加盟上海磐信投资,担任董事总经理;2013年10月,邹唯再次回到嘉实基金,继续做起了基金经理。
Wind数据显示,2007-2012年,嘉实主题精选的净值回报率为12.96%,同期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28.96%。更出彩的是,该基金在2009-2011年创造了近2.5倍的收益。或许因为业绩出色,邹唯萌生了“奔私”的想法。但在私募圈沉浮1年左右,邹唯再次回到老东家,但这一次,他管理的嘉实主题精选的业绩未能续写辉煌,任职期间,该基金净值涨幅为48.5%,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68.03%。
无独有偶,在年末“离职潮”中,金鹰基金的冼鸿鹏同样业绩不佳,从1月1日到11月8日,他管理的金鹰核心资源净值回报率为-17.46%,排在同期权益类基金的倒数第四名。具体分析,在操作策略上,冼鸿鹏每个季度都会进行大量调仓,但无论如何调整,重仓股的表现似乎都不尽如人意。
继任者水平有待检验
由于基金经理个人能力对基金业绩有很大影响,伴随着基金经理的离去,原有基金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对于明星基金经理而言,其离职也使基金公司措手不及,在人才日渐稀缺的情况下,基金公司无奈中只好启用新人。
例如嘉实服务增值行业(070006,基金吧),数据显示,嘉实服务增值行业在2016年之前还是一帆风顺,但2016年却成为分水岭。2013-2015年,基金净值每年的涨幅分别为:20.6%、19.19%和37.83%;但2016年,基金的净值则是下跌了18.55%,而2017年年初至12月5日,基金净值下跌了0.5%,这也让嘉实服务增值行业在504只同类基金中排到了第412名。
记者发现,基金业绩出现转折的时间与基金经理更换的时间点恰好吻合:2016年3月,“女将”焦云从陈勤手中接过了嘉实服务增值行业,随后这只嘉实赫赫有名的拳头系基金却成为了嘉实权益类基金中的“后进生”。
今年二季度,焦云似乎想要扭转局面,在重仓股中配置了4只保险股和1只银行股,一改往日以创业板、科技股为主的投资策略。不过,可能是调仓的动作不够迅速,该基金二季度净值仍然下跌了5.87%。更不巧的是,焦云从6月12日起暂时离开公司,回家休产假,嘉实服务增值行业暂时交给研究部总监陈少平掌舵。但未等产假归来,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就换人了。
在焦云“卸任”后,李帅接管了嘉实服务增值行业,这也是李帅操刀的第二只基金。自从2009年7月加入嘉实后,他于2015年7月管理了第一只基金――嘉实低价策略,该基金净值在2017年开年迄今上涨了21.31%,在195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56位。虽然李帅的基金“首秀”业绩不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嘉实低价策略股票规模为3亿,而嘉实服务增值行业规模为19.4亿,一位基金管理经验较少的基金经理,能否管理一只规模更大的老牌基金呢?这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人挪活,树挪死?
其实,对于这些从公募离职的操盘手而言,塞翁失马也未必是坏事,有的被挖走委以重任,有的则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对此,格上理财数据统计,9-10月合计有339家私募公司在基金业协会备案,其中有16家法人代表有公募从业背景。
此外,现实中也不乏公募基金经理在离职后到上市公司当董秘的例子,上海某证券研究部负责人表示:“一般来说,董秘的收入不及基金经理。但这些基金经理更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他们看好某一行业或某一公司,希望与其一同成长,这是打工思维向创业思维的转变”。
有趣的是,在离职的基金经理中,甚至出现掌舵人归隐田园的个别特例。资深基金分析师王群航(博客,微博)举例,他熟识的一位公募基金投资总监,离开公募后在山里买了一块地,动手盖了一幢房子过农耕生活。
综上所述,公募行业隔三差五就会出现多位基金经理离职的情况,对基民来说,在选择基金时不应过分看重时任基金经理的名气。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红刊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