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左越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肖 月
今年下半年,市场上多只定开债基遭遇清盘,让这些基金的持有人愁苦不已,原因很雷同――开放期结束后,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触发了基金终止条款。
就在几天前,《每日经济新闻》的一位读者朋友也遇上了这样的烦心事,给我们发来信息,“我持有的博时安润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18个月封闭期到期进入开放期,但在开放期结束后因规模不足,基金即将被清盘。”
面对基金开放期刚结束就立马清盘的这个梗,咱们基金投资者在投资有运行封闭期的基金时,该如何躲避?投资定开债基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开放期结束遇清盘
我们先来看看这位读者朋友提到的这只基金,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况?
博时安润是一款定开型债基,今年11月30日的数据显示,其A、C两类份额的净值分别为1.0051元、0.9989元;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基金份额总额为17.52亿份,其中A、C两类份额分别为13.96亿份、3.56亿份。
这只基金的合同生效日是2016年5月20日,作为定开型基金,其第一个封闭期截止日为今年11月20日,相对应的办理申购与赎回业务的开放期为2017年11月21日~11月30日。不过在开放期结束后,博时安润的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已触发《基金合同》中约定的基金终止条款。
根据《基金合同》相关终止事由的约定,“《基金合同》生效后,在每个开放期届满时,如基金规模低于2亿元,则基金合同终止,履行清算程序,上述事项不需召开持有人大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博时安润也在12月2日发布了基金合同终止及基金财产清算的公告,自12月1日起进入清算程序。
博时基金客服表示,从去年10月底债市进入调整,市场上大部分债券型基金的表现都不太理想。这只基金作为纯债基金,受债市影响较大,在今年11月开放申购赎回之后,由客户选择继续持有或是赎回。如果是正常运作的话,这只基金在开放期结束后又会进入18个月的封闭期,可能是客户由于封闭18个月觉得没办法提交赎回申请,所以大部分客户在11月的开放期提交了赎回申请,导致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
下半年已清盘4只定开债基
实际上,这种情况并非个案。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博时安润,今年下半年以来发布清盘公告的定开债基还有,德邦德景一年、博时安和18个月、方正富邦互利。
德邦德景一年在去年11月成立,经历了一年的封闭期后,其A份额的净值最终停留在1.0092元。公告显示,这只基金在开放期的最后一个开放日日终,基金资产净值加上当日有效申购申请金额及基金转换中转入申请金额,扣除有效赎回申请金额及基金转换中转出申请金额后的余额为7353974.36元,基金份额持有人113人,已触发《基金合同》中约定的基金终止条款。
另一只清盘的博时安和,去年1月基金合同生效,截至今年半年报,份额总计4.8亿份。在经历了18个月封闭期后,这只基金同样是由于“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最终清盘。
此外,方正富邦互利则是这几只中成立时间最久的一只定开债基。在第四个开放期后,也没能逃过清盘的命运。其清盘理由则是截至开放期期满,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重新认识定开基金
定开基金到期之后清盘,对于想要继续持有的投资者来说,显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
首先,我们重新来认识一下定开型基金。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市场共有609只定开型基金(各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封闭期多以6个月、12个月、18个月为主,这些定开型基金大多数都是债基,其中纯债基金就有368只。由于定开型债基在封闭期运作,和普通债基相比,可以降低频繁申购赎回带来的流动性影响,有利于提高投资组合的稳定性,也有利于投资组合久期和杠杆的运用。而且,相对较长的封闭期也让基金经理更专注于业绩和收益的稳定,不必为短期业绩排名而采取投机操作。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定开型基金吸引了不少投资者,他们愿意牺牲流动性来换取相对稳定的收益。欲了解609只定开型基金详情,请登录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查看。
其次,定开型基金容易清盘源于其资金来源。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总经理刘亦千向记者表示,许多定开型基金都是机构定制型基金,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当机构退出基金产品时,基金规模就会明显锐减面临清盘,这种情况是由于资金性质决定的。这类定制化的定开型基金,其实也不愿意让普通投资者参与。
第三,定开型基金的投资目标主要针对封闭期。除了机构定制型定开型基金,当然也有针对普通个人投资者的非机构定制型基金,刘亦千举例,“普通投资者如果申购的是封闭期18个月的定开型基金,换言之,投资目标也就是针对这18个月,在18个月结束后的开放期里自由选择继续持有还是赎回。”
因此,只要到期开放时收益率符合预期,那么定开型基金的任务也算有效完成了。
第四,如何选择恰当的定开型基金?
刘亦千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投资者在选择定开型基金产品时,一方面要考虑基金公司的实力,回避那些还未形成竞争优势以及没能在市场上拥有良好销售品牌的基金公司,因为这样的产品很难在市场上做出规模,可能就会面临因规模过低而被清盘的情况。另一方面具体到基金产品本身而言,有些基金产品或多或少带有创新成分,并不适合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参与,可参与投资者太少这也会影响到基金的规模。另外,还要注意回避高度竞争化的基金产品,同类、同质的基金在市场上太多的话,早期产品已经占据先发优势,后来者可能很难把规模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