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李沪生
经过半年多的去库存,公募基金超期未募现象明显缓解。.根据证监会最新发布的基金募集情况显示,截至11月底,有23家公司旗下共计41只产品超期未募集,较高峰时的375只减少近九成。不过,记者了解到,按照相关监管要求,有2只超期未募产品的9家基金公司申报新产品流程恐将受阻。
数据显示,今年4月,超期未募基金严重积压,截至当月底,共有375只获批基金超期未募,如此大量的库存引起行业极大关注。
5月份,监管层为缓解基金公司去库存的压力,对超期未募集基金做出安排,允许基金管理人自行选择是否延期募集,基金公司可以选择作废批文或将募集期延长。半年过去,这些措施取得显著效果,11月底的数据显示,目前处于超期未募集状态的基金仅有41只,涉及23家基金公司,产品数量较4月底时减少了89.07%。不过,其中数家基金公司不得不面临申报新基金流程拉长的局面。
根据相关规定,基金管理人有以下情形产品达到2只或以上的,在上报新基金时注册审查期限为6个月:1、6月1日后准予注册的基金产品超期未募集的;2、5月31日前已准予延期募集备案的超期未募集基金产品,未在备案回函要求的有效期限内进行募集的;3、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期间准予注册的基金产品,未在2017年12月1日前进行募集的。
从目前超期未募集的产品情况来看,并没有基金公司涉及第一条规定的情况;第二条规定中也仅有兴银基金和英大基金的各2只基金在列;而第三条规定涉及的基金公司数量就达到7家,包括银河基金、平安大华基金、东兴证券、新华基金(博客,微博)、新疆前海联合基金、浦银安盛基金和江信基金,超期未募集基金数量在2只到5只不等。
数据显示,上述9家基金公司今年6月1日之后共发行25只基金,英大基金和东兴证券未发行新基金,银河基金和平安大华基金分别发行了7只基金,新华基金有5只新基金发行。据此来看,这9家基金公司并未选择放弃批文,而是尽可能地发行产品去库存。
据业内人士介绍,过去几个月,多数基金公司考虑到渠道密集发行难度太大,索性选择作废批文。“目前公募基金的募集差距越来越大,渠道实力强、机构偏好的基金容易募集较大规模,一般的基金尤其是获批时间较长的基金产品在风格以及投资标的上都已跟不上当下市场节奏,募集相当吃力。”上述业内人士指出。根据11月底的基金募集情况统计,今年前11个月,共计成立基金产品875只,合计募集资金7062.35亿元,平均首募规模仅为8.0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