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末基金公司集中火力冲规模的关键时期,监管层对货币基金的管理却在一步步收紧。货基规模不再纳入基金公司排名、18项禁令的消息在业内广泛传开,一时之间,货币基金发展前景充满变数。但对基金公司而言,更现实的难题就是年底规模大战中没有了货币基金这个利器,以前的名次可能难保,基金公司规模排名或将迎来一场大“洗牌”。
18条监管指令直指货基
据记者了解,上周,北京、上海等多地监管机构召集辖内部分基金公司开展了关于货币基金的会议,随后,一则关于货币基金监管的18项禁令传入市场。这项最新监管指令对货币基金进行了全方位规范,被称为货币基金的最严监管。
据悉,18条监管禁令明确提出“禁止宣传”、“严禁冲规模”、“禁止低费率恶性竞争”等多项要求。具体来看,指令要求:“货币基金尤其是货币基金规模超风险准备金200倍的公司,严禁冲规模。冲规模的把控标准在于实质结果导致存量大幅增加,规模控制要从严掌控,一旦发现就是严惩。”
此外,指令还要求货币基金:“不得进行任何宣传(包括公开或者个别如微信、朋友圈等)来扩大货币基金规模,监管机构若发现违反规定则将采取严厉措施,包括按照同期未分配利润的一定比例补足风险准备金,并会对高管问责。”
监管明确,不得通过降低货币基金费率的方式恶意竞价,“万1”或“万2”的费率低于成本,不能再继续。监管机构若发现违反规定,将采取严厉措施,包括按照同期未分配利润的一定比例补足风险准备金,并会对公司高管问责。
在此背景下,基金公司也加紧调整年底货币基金市场战略。据了解,有基金公司的电商渠道已经取消了通过货币基金冲规模的营销奖励。“货币基金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占据了公募基金的半壁江山,监管此时出台相关禁令也是为了防控岁末年初的流动性风险。从监管层的态度来看,往年公募基金行业利用货币基金冲规模的方法要失效了。”某大型公募基金市场人士表示。
回顾这一年货币基金的发展,可说是监管持续收紧、行业接受洗礼的过程。从3月31日《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出炉,到8月起新发货基审批陷入停滞,进而新发货基T+0彻底叫停,再至9月《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公布,直至最新的18项监管意见,监管层对货币基金的监管力度不断提升。
基金公司规模排名或“洗牌”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有关货币基金规模不再纳入排名的消息已经得到证实,明年开始,监管将取消第三方机构评级对货币基金规模排名的披露工作。
此前,基金业协会召开基金评价业务座谈会,会议提出,管理规模并不是评价投资管理能力的关键评价指标,基金评价机构应进一步弱化对公司管理规模的关注,不再公布包含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的排名数据。
“货币基金管理无法体现公募基金的主动管理能力,协会也是希望引导基金公司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正本清源,让公募基金回归资管本质。”上述市场人士表示。
从目前各第三方机构2018年评价体系方案来看,对于货基的规模排名已经不再对外公布,仅作内部交流。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中心2018年方案显示,将基金管理人的规模榜单排名中的主流标准改为:1、剔除货币基金之后的基金资产净值(口径1);2、基金资产净值(口径2);3、有效资产净值(口径3)。公开发布的为口径1及3,口径2仅对基金管理人一对一发布。
如果上述方案实施,无疑会给现有基金规模排名带来巨大变化,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依靠货基迅速位居公募基金头把交椅的天弘基金。该公司背靠阿里余额宝,目前规模高达1.7万亿元,是行业第二大佬工银瑞信基金6500亿元规模的近3倍。当公募基金快速回归主动管理本源时,连续3年作为规模老大的天弘基金排名可能直接跌下神坛。
统计显示,天弘基金在剔除货基资产后,其排名将在20名以外。按照非货币口径统计,工银瑞信的“正式”排名将远超天弘基金,而全口径排名第7的华夏基金将回到第4的位置,第5位的博时基金将“升至”第2位,第9位的嘉实基金(博客,微博)将回到第5位。
此外,一些银行系基金公司和货基占比较大的基金公司受影响也较大。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三季度,非货币公募基金月均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工银瑞信、博时基金、易方达、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对应的月均规模为2483.2亿元、2387.24亿元、2346.96亿元、2216.69亿元和2187.9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