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继续持股,自己就会从割韭菜的变成韭菜了”。一位做股权投资基金的朋友发现,新股上市后开板就卖出的做法总是对的,因为后来的股价再也没上去过。二级市场的寒意甚至让很少关心股价的一级市场投资者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如果未来一二级市场利差继续收窄,股权投资基金的好日子还会持续多久?
从2017年初到4月底,A股有90多只个股创出2015年6月市场5000点时的新高,450多只个股创了新低,这种变化有其内在深刻的背景。新股发行正常化、停止中概股回归、战略新兴板推出、定向增发和借壳上市新规等等,这些都从根本上消除了二级市场泡沫,压缩了一二级市场套利空间,以往市场讲故事靠外延并购的高成长神话和盈利模式难以为继;并购重组难度越来越大,炒壳逻辑一去不复返;受追捧的小而美正在被拥有流动性溢价的蓝筹抽走流动性。
与之密切相关的是各类投资者业绩剧烈分化和投资理念的重塑。不少擅长挖掘成长股的公募基金面临前所未有的投资逻辑挑战;无论公募还是私募的量化产品天经地义配置小票的做法已经成为投资策略里最大的bug;擅长一二级联动套利的机构的腾挪空间被极大压缩。
私募基金的结构性变化也在加速抹平一二级市场利差。2017年,私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股权创投类私募增长迅速,截至4月底,其管理规模近5.6万亿元。但证券类私募的规模倒退明显,截至4月底,其管理规模2.4万亿元。这凸显了一二级市场冷热不均的现状,也预示未来的“韭菜”储存明显不足。
眼下一级市场的火热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二级市场低迷,在各种盈利模式破灭背景下,资金希望从“韭菜”变身镰刀;二是Pre-IPO投资正在享受着政策红利期下的投资盛宴。如果二级市场继续低迷,一二级市场利差持续收缩,一级市场的好日子还有多久呢?曾经轰轰烈烈的新三板定增,在2015年下半年之后再也没有过上“一二级市场无风险套利”的好日子。2016年新三板指数跌跌不休,投资新三板的机构投资者全军尽墨。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43只成立满一年并有连续业绩纪录的新三板事件驱动策略型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44%。新三板一二级投资者事实上已经没有了利差可套。一个没有盈利预期的一级市场会得到资金方多大多久的响应呢?股权投资基金热还能持续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