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座大山的压迫下,银行体系内可能存在很大存款缺口。而最简单也最快的方法就是上调存款利率,提高储蓄人的存款收益。
“现在我行贷款额度有点紧张,贷款利率都上升了。虽然存款利率也同步上涨,但最近拉存款的任务有点重。”5月26日,一家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客户经理对记者感慨道。
事实上,揽储压力不只是发生在这家股份制银行内。近几日,《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上海多家银行后发现,不少银行玩起了“花式”揽储,仿佛打起了“价格战”。
而这一情景与临近的年中MPA(宏观审慎评估)大考联想在一起,有人不禁发出疑问:“此次揽储大战是在为此‘抢粮’吗?”
对此,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季末考核仅是银行揽储的其中一个原因,同时还受到监管去通道、去嵌套、去同业套利的影响。多重压力下,银行体系内有可能存在很大的存款缺口。
上浮利率抢存款
“活期存款利率0.35%;定期存款中,整存整取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分别为1.1%、1.3%、1.5%、2.1%,三年、五年均为2.75%。”这组数据是目前央行所确定的最新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但近日,记者在走访上海多家银行后发现,除了活期存款,近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普遍有所上浮。
比如,民生银行(600016,股吧)(8.010, -0.10, -1.23%)、中信银行(601998,股吧)(6.180, -0.02, -0.32%)、兴业银行(601166,股吧)(16.500, -0.07, -0.42%)利率调整后的三个月、半年、一年定期存款年利率相同,分别为1.4%、1.65%、1.95%,较基准利率上浮27.27%、26.92%、30%。而南京银行(601009,股吧)(11.100, 0.01, 0.09%)三年定期存款利率更是高达3.85%,较目前央行执行的基准利率整整上浮了40%。
相对于一些股份制银行及农商行、城商行,国有银行部分存款年限的浮动幅度相对要小一些。据记者梳理,目前工农建交五大行三个月到两年的存款利率分别为1.35%、1.55%、1.75%、2.25%,较基准利率上浮7%到22%不等。
“这是因为国有大行存款基数比股份制银行要高不少,拉存款的动力自然就没那么大。”一位银行人士表示。
除了一般存款,记者还发现不少银行的理财产品和大额存单的收益率也有明显的提升,少数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甚至已“破5”。
“如果你资金够的话,也可以看看我们的理财产品和大额存单。”当《国际金融报》记者以储户的身份去咨询定期存款时,南京银行某支行的一位客户经理拿出了一份理财产品清单和大额存单单页,“这几款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可以达到5%以上,而我行现在各期限的大额存单均20万元起售,利率最高上浮42%。收益比起定期存款也要稍微高一点”。
沪上某招行网点对公业务客户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虽然目前我们银行像一般存款,比如结构性存款、活期、定期存款利率基本没动,但是个人理财的利率有上涨。“理财其实也是变相吸收存款。”该招行人士坦言。
多座大山压迫
如今2017年即将走过一半,银行也将迎来第二次“从严版”MPA大考。
那么,此次揽储大战是在为此“抢粮”吗?
对此,多位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揽储的原因是多样的,季末考核确实是其中之一。
“一般到6月底,银行会有存贷比等流动性监测指标,所以会抢占存款市场。”上述招行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季末考核的临近,商业银行抢存款的情况会更加激烈。
他给记者举了两个例子:其一,5月22日,一年期上海银行(23.550, 0.11, 0.47%)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报价4.3024%,首次赶超上海银行间市场的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与央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5%也只有一步之遥。
其二,5月19日,央行和财政部开展3个月期限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招投标,规模800亿元,中标利率为4.5%,较上一次上浮30个基点,创2015年以来新高。
“在我看来,国库定存利率的上浮,并非变相加息,而是商业银行抢存款激烈化的表现。”上述招行人士称。
另外,据记者采访了解到,近期的监管检查和同业拆借的高利率等因素也对银行的存款利率有影响。
具体来看,由于一些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其发行的理财产品大量是同业理财,如今受到监管检查、资金成本上升双重压力,期限、资金都存在缺口,只能借助理财资金填补这一缺口。
“提升定期存款占比,是市场利率上升大环境下,银行出于稳定未来负债的考虑,以及近期定期存款利率相对同业负债更低的实际情况所作出的一致决定。”有业内人士分析。
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近期也撰文指出,“在监管去通道、去嵌套、去同业套利的压力下,过去放类信贷的非标所能形成的存款在逐渐消失;同业理财增速下滑,季末回表内冲存款的作用也在减弱;而祸不单行的是现在又即将进入二季度季末的MPA考核月,在考核压力下,银行又有很强的冲存款的诉求。”
李奇霖称,在多座大山的压迫下,银行体系内可能存在很大存款缺口。而最简单也最快的方法就是上调存款利率,提高储蓄人的存款收益。
并非“价格战”
各家纷纷上调存款利率的行为,也引发业界对于银行或开展“价格战”的担忧。
“目前各大银行调高存款利率是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研究员游春认为,目前银行业同业公会也有自律协议,所谓的“变相提高利率”只要在自律协议允许的范围内上下浮动都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
据记者了解,自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就放开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意味着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自主决定利率,利率市场化向前迈了一大步。从融360提供的数据来看,目前绝大部分银行的定期存款上浮比例都没有超过50%。
游春表示,没有哪家银行敢带头掀起价格战。这种利率的调控只要在银行的承受范围内,经营主体都有选择的权利。
实际上,不仅是存款利率,在贷款方面也没有哪个银行会随便挑起价格战。
李奇霖以LPR为例指出,他们的贷款利率是具有向下刚性的,银行不会随便提高这部分客户的贷款利率,因为一旦谁率先提高,谁就可能会率先失去这部分客户。
“在净息差不断收窄的压力下,也没有哪个银行会随便挑起价格战,降低LPR,因为这无异于在业内断了自己的名誉与后路。”李奇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