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品种能不能做大,关键在于交易所愿不愿意顺应现货市场变化,在交割制度上不断创新。”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几年来,各家交易所都在不断进行创新尝试,创新路子也越来越多,交易所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学习。如为解决保鲜问题,国内豆粕期货借鉴了美国的厂库仓单制度,只要在买方要货时,卖方有合适的货源提供即可。如果没有厂库仓单制度,像玻璃这样的期货就不能完成交割。
上述负责人表示,有了创新之后,过去看似不可行的品种也都可以加入期货家族,以往教科书上要求商品期货品种需耐储存等标准已经改变。集团交割业务在玉米品种上先行试点后,未来也将逐步扩展到其他品种。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随着创新制度的不断完善,未来非1、5、9月的合约也将会逐渐活跃起来。现在交易所计划先从铁矿石、豆粕上开始尝试。铁矿石要走国际化道路,而国际期货市场上都是近月活跃、逐月活跃,国内期货品种仅1月、5月、9月合约活跃的现状无法满足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需求。此外,目前豆粕期货是远月活跃,一旦期权交易上市,期权的时间价值就会变得很高,不利于投资者参与,因此市场需要提高近月合约的活跃度。
除交割方面进行创新外,近年来,交易所还联合保险机构、期货公司推出了“保险+期货”模式,目前来看整体运行情况不错。“从服务实体、保障农民收益方面来说,目前的"保险+期货"模式作用还比较有限,不过,这种方式起到了带头作用,为市场发展方向做出引导,让市场了解到,有这样一种工具可以保障农民收益,也为投资者未来参与场内期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商所相关人士表示,未来场内期权推出后,东北四省的3000多家合作社便可以省去中间的环节,直接运用场内期权进行交易。
“期货市场服务实体永远在路上,要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点子、路子有很多,就看是否愿意去做,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