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睡前夜听》的人,一定听过关于"等"的经典,一个“等”字误终生,一个“等”字留遗憾,人生最怕一个等,拖到最后机会失去了,等来等去一切都变了。今年的苹果行情或许也容不得一个"等"字,怕把等来的行情又"等"过去了。大家都真真切切的知道,今年的苹果从早熟品种开始价格就一直呈上扬态势,本以为是中秋节前着满色能采摘的货源断了链子的原因,我还曾调侃说"似乎是对2017~2018年度苹果烂市的强烈不满,特意给果农跳了一曲苹果行情骤然反弹的迪士克",其实是所有人(包括媒体人)对今年苹果的减产程度测评出了差错。
正逢苹果"青黄不接"的中秋节,早熟苹果与晚熟红富士没有和往年一样例行有效的衔接,把中秋节苹果的价格看似抬到空前的高位,多一半客商等待着国庆节的到来,有望价格能回落到理性的区间,谁都没有料到,原认为中秋节空前的高价位相对于国庆节后期的价格就又算是普通价了。70#起步5.0元/斤的有,6.0元/斤、7.0元/斤的也有,还有8.0元/斤死活不卖的人,今年的早熟苹果给晚熟红富士打探了价格前路的虚实,从中秋节到国庆节这一段时间,产地果农虽然显示出了扳价的态势,却没有真正衡量到自己的苹果究竟该值多少价,怎么样卖了才合乎行情?而收货的客商总是试探着刷价,却没有意识到踏着脚后跟在涨价的苹果行情,把本来的计划行情彻底打乱了,也被自然而不情愿的卷进了这股风潮,"他人敢收,我咋个不敢收嘛?",果农本以为卖得心满意足,却被跟脚步涨价的行情弄得心神不宁。
人们把前期春寒的"绝收论"升格到"减产论",满以为今年的苹果价格一定会抬起来,只是产量减少了的原因,还有多方面的炒作以及苹果期货运作中的拉动作用,却没有想到会一路飚涨的这么厉害。过了国庆节,来到苹果产地的客商,才以70#起步5元左右或者分级分价(70#4元/斤,75#5元/斤,80#6元/斤)的价格打开了收购的局面,虽说当时的收购价让市场的销售难以承受,但产地的行情是客商从收购的过程中被认可了的。"出高价,挑精品"便是难以接受高价位而顺势收购的趋向,从客商普遍的精挑细拣手法上可以感觉到,客商一方面不愿承受这么高的价格,很难有利润且要冒赔本的风险,而另一方面又不舍得放弃高价格订到质量上好的货,大有曹公夜营暗号"鸡肋"的意味,"弃之有味,食之无肉"。
由于各个产区之间苹果品质有一定的差距,价格也就有所不同,到市场上的销售状况也就存在着差异,从目前的市场销货量和产地苹果起装的动态看,由于库存前期的收购价格有创历史"最高"之嫌,对当前的苹果流通系统有些阻滞。库存量非常有限的上等货,在它的价格区间仍然有它存活的基础,而中、下等货在价格上虽然占有绝对的消费优势,却倍受优价优果在质量上的排挤和威胁,这种价格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在今年的苹果市场以及消费领域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把苹果的流通系统看作是一个消化系统的话,当前的阻滞现象就好比"结症"反应:有胃口却没食欲,进了食却消化不充分。从近两年的整体消费观念看,社会上各个阶层都趋于保守,加之水果的种类又有不少,季节性的鲜类不断的填充着市场的需要,还有多个渠道引进的国外水果,都是苹果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对手。
按正常规律,苹果入库前期和入库过程中要把超过总产量10%的苹果通过各种渠道从产地消化出去,今年的苹果因节前的价格作用没能和消费领域里的承受能力达成一致,和往年同期相比,各个主销市场没能充分发挥批货优势,倒是产地周边的小市场钻了个空子,给摊贩捡了个大便宜,把下检果的行市烧得通红。今年苹果从早熟系列到晚熟品种开秤价格一路高歌,以及下检苹果的价格及一阵风走势,无形中给库存苹果的果农带来一种惜售情绪,这种惜售情绪虽然在情理之中,但也要把握一个"度"。等来的机会多,等过山的行情也不少。苹果一旦入了库,首先增加的是成本价格,当然优果仍然是优价,但结果就是可能性,不可能是一定的了。从人们正常的消费水平和国际的、国内的经济形势看,一切都在缩水,从全国的水果总布局看,水果的总产量仍然对苹果的价格有阶段性的冲击,应季水果的上市在周期范围内是必须的,因为它的价格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在价格上给苹果的行情是致命的冲击,因此库存苹果的后续价格也没有确定性和可期望值,笔者认为今年的苹果行情一直会有,要看好,千万别"等"。(农产品(000061,股吧)期货网特约撰稿人郭纪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