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纸浆期货的供需关系、价格波动情况与技术趋势吧!
一、木浆供需关系1汇率与库存因素
2016年年末木浆价格上涨主要由人民币汇率变化和相对低位的库存双因素驱动。2016年前三季度,木浆价格基本维持稳定,并未出现大幅波动。2016年9月份之后,由于美国总统换届选举、经济复苏等原因,人民币开始进入新一轮贬值周期。在汇率变化驱动下,国内纸浆价格背离国际纸浆价格走势,出现大幅上涨。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间,阔叶浆外商平均价由485.00美元/吨上涨至514美元/吨,上涨5.98%,而阔叶浆上海内盘价则由3,800.00元/吨上涨至4957元/吨,同比、涨幅高达30.92%。
综合来看,2016年全年阔叶浆外商均价535.43美元/吨,同比降15.60%,阔叶浆国内均价4076.90元/吨,同比下降10.90%,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016年全年平均为6.6470,同比提高5.76%。考虑人民币贬值因素后国内外纸浆价格波动幅度几乎一致。
低库存同样推动了本轮价格上涨。2016年末,青岛港木浆库存一度低于40万吨,保定库木浆库存更是在3万吨左右徘徊,均处于2014年以来相对低位。低库存水平加剧市场供给紧张,造成造纸企业采购恐慌,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
2016年12月木浆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价格上升而库存下降趋势,反映出市场对于涨价的恐慌情绪,采购积极。但进入2017年后,库存量反弹,并在3月份达到价格、库存双高点。2017年3月末库存与价格二者均处于相对高位,但都已出现回落态势。从历史数据来看,木浆市场价格处于相对高位,库存处于相对低位,出运量较高时,存在价格下降的拐点可能;反之,当价格相对低位,库存相对高位,出运量较低时,存在价格上升的拐点可能。
随着世界纸浆市场新产能的不断投产,未来纸浆价格走势将更加稳定。2016年,巴西KlabinSA集团的Puma浆厂的150万吨纸浆生产线、中工国际(002051,股吧)投资的白俄罗斯Svetlogorsk的40万吨纸浆项目、金光集团属下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的200万吨纸浆厂等项目均已达投产或单机测试。2016年-2019年间,全球新增木浆、溶解浆产能超过600万吨。新增产能的投产不仅会增加近期纸浆产量,影响近期纸浆价格走势,还将增加纸浆长期产能,改变长期中纸浆供需情况,对纸浆长期价格走势产生深远影响。
世界纸浆产能稳定增长
2价格波动
废纸浆是国内用量最大的造纸原料。2016年,我国废纸浆消耗量达6329万吨,占全部纸浆消耗的65%。废纸浆由废纸在回收筛选后经温水浸涨、打碎研磨等过程重新制成,因此其所含纤维被二次破坏,在造纸性能上劣于原生浆,同时其性质受废纸来源等因素影响明显。废纸浆一般用于新闻纸等用途。
国内废纸与进口废纸在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有着较为完善的废纸回收分类体系,其回收的废纸经处理后质量较高,规模化回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相比之下国内废纸的回收分类较为落后,回收体系散乱,废纸整体质量低。因此,国内废纸与进口废纸存在一定价格差,一般在100-150元/吨。
2016年年末,国内废纸价格迎来暴涨,部分地区废纸价格甚至翻倍。而进口废纸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美废、欧废、日废涨幅均在100美元/吨左右,达到近年来高点。这次涨价的主要原因有:有计划地淘汰造纸行业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使得供应市场逐渐紧张;为配合G20峰会,保障“会议蓝”,华东、华北等地7省市造纸厂、纸箱厂停产限产20天左右,限产30-50%;环保督查采取“高压”态势,多地取缔或关停造纸、包装、印刷等污染严重的“十小”企业,大纸厂则被限产;煤炭、运输等价格上涨,成本转嫁到废纸价格当中。加之各地频发的废纸库火灾等事故,涨价情绪的反复推动了本次价格的暴涨。
废纸价格暴跌,迅速回落。究其原因,各主要纸厂在前期高价时期囤积的废纸相对饱和,同时出现了对高价废纸的抵触情绪,各地废纸交易观望情绪浓重,高价废纸无人问津,遂遭遇价格断崖式下降。进入4月后,废纸价格企稳并出现回升迹象,中小纸厂需求积极提升,大型纸厂需求平稳,采购价格稳中有升。
根据往年数据显示,进入5月份后废纸价格较为平稳,波动较小。在本轮价格暴跌反弹后,废纸进入高位震荡区间,随着国家在外废进口政策上的转变,进口废纸通路暂时受阻,国废需求激增推高国废价格。
从监管层对外废进口态度来看,未来废纸价格仍将维持当前上升趋势。
二、产业集中度与技术趋势1产业集中度
我国纸浆行业产地较为集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纸浆(木浆与非木浆)年产量前十的省份分别为山东、河南、海南、广西、广东、湖南、河北、福建、江西以及江苏,这十个省份的总产量占到全国纸浆总产量90%以上。其中山东省纸浆产量567.4万吨,占全国纸浆总产量的34.4%。
纸浆产量前十省份占全国纸浆总产量90%以上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受落后产能淘汰影响,纸浆行业CR4在2010年后逐步提高,2012年后行业集中度稳定在44%。从企业角度来看,木浆行业产能同样集中在几家大型纸浆企业,行业集中度凸显,龙头企业产能优势明显。
木浆行业产能集中于行业龙头企业
在工信部编制发布的《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造纸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具体任务,指出行业未来要向“节能、环保、绿色”方向发展,加强纤维原料高效利用技术等方向发展。
对环保的着力强调,给纸浆行业发展空间设置了新的难点。
政策新规对产能扩建的准入门槛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定扩建规模要达到:化学木浆年产30万吨,化学机械木浆年产10万吨,化学竹浆年产10万吨,非木浆年产5万吨。而新增产能一般要经历出具可研报告、通过环评、建设期、产能爬坡等阶段,至少需要3年时间。按照目前的企业产能情况来看,除龙头企业外,很难承担这样的产能建设所带来的高额成本。
2016年11月环保部发布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在控制新建产能之外又对纸浆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该制度适用范围覆盖了纸浆企业的排污种类,因此对纸浆企业的生产产生直接影响。截至目前,已有四川、安徽、福建、山东、河南、重庆等省市陆续开展了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未来一段时间,排污许可证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充分铺开。环保部预计将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包括造纸行业在内的十个涉水行业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未来将形成以许可证为核心的一体式环保监管格局。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
概述
排污许可证制度,指任何单位欲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应向有关机关(一般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所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数量、排放地点和排放方式等,经审查同意,发给许可证后方可排放。
适用范围
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水、气污染物的排污者;
在工业生产中因使用固定设备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或者危险废物的。
基本原则
持证排污并按证排污
总量控制原则
许可证种类
《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五年
《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一年
其他
年度审核制度、依法吊销撤销制度
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给纸浆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表明行业未来将维持环保的高强度,而随之带来的固定设备投资,生产成本增加等生产经营性难题,是摆在每一家纸浆企业面前的切实难题。面临这样的发展压力,大型纸浆企业的应对措施显然要比中小型企业更加充分,更为得心应手,如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将以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等条件为基础、择优有序发放,这就利用制度规范形成了以生产规模为导向的、有利于大型纸浆企业发展的行业发展方向。
因此政策加码将成为纸浆行业下一次集聚的主要推手之一。
2技术趋势
传统纸浆企业一般采取化学法或化学机械法作为主要制浆工艺方式,废水排放量大且含有大量的悬浮物、BOD、COD、色度(黑液)、酸碱物质、毒性物质等,严重污染环境。根据环保部披露的数据,中国造纸行业年污水排放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18.4%,达标排放废水仅占造纸行业排水量的53.8%;而COD排放量占全国COD排放总量的30%。
污染严重的传统制浆工艺已经不能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目前有两种新兴制浆工艺可以作为传统工艺的替代者,一是生物制浆法,二是超声波制浆法。
生物制浆法,是先用特殊菌种(白腐菌、褐腐菌、软腐菌)定向分解木素解构,再辅以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进一步解离余下的纤维素的一种制浆方法。在此方法中,由于生物作用的存在,其他只是辅助,因此可以大大减少化学品的用量以及随之而来的废液等排放,甚至实现“零排放,无污染”的目标,是一种较为环保、清洁的制浆方法。
超声波制浆法是一种基于超声波的空化、机械及热效应,在水相环境中,作用于纤维原料,并辅之以超声介质增强超声效应,完成纸浆的制备的新型纸浆制造工艺。在此方法中,完全依靠超声波产生的物理作用制浆,因此不需要添加氯化物、烧碱等化学品,极大地减少了污染排放。同时由于超声波的可控性,可以根据需要生产多种漂白度的纸浆,实现“一机多品”。
生物制浆法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
超声波制浆法实现“一机多品”
上述两种方法通过对生物技术和物理作用的引用,共同着眼于减少制浆过程中化学品的添加使用,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环保制浆。除此之外,这两种方法还可以使用非木浆作为原料,而产出的纸浆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木浆的质量水平,如果这两种制浆方法得以广泛应用,将极大扩充纸浆原料来源,解决我国纸浆严重的进口依赖。
目前这两种方法并未实现产业化应用。生物制浆法中采用的生物菌种易被杂菌感染失效、超声波制浆法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购置固定设备、产业化水平滞后等。这些问题,使得短时间内制浆工艺不会出现大的变革,但这种技术创新仍值得高度关注。下一波纸浆行业的发展将是以新制浆技术为核心的行业内集聚,顺应政策风向、增强技术创新、解决进口依赖,由新技术带来的核心优势将极大的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内再次集聚发展,巩固企业龙头地位。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美尔雅期货。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