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军
四季度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动荡不已。以原油为例,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从高点下跌近30%。在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动的当下,笔者认为,考虑到影响商品市场的供需基本面,未来大宗商品市场大概率将进入震荡下行期。
第一,中国需求像以往那样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向上刺激作用将越来越弱。
中国宏观经济领先数据显示,10月份官方制造业PMI报50.2,弱于预期,已逼近荣枯分界线;非制造业PMI报53.9,也低于预期。
尽管从三季度开始,我们已经采取一些补短板措施来稳基建,但是不会过多刺激基建需求,因为目的是托底增长。房地产是今年的投资亮点,但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除土地购置费之外的建安投资已经是负增长。下半年以来,土地市场降温明显,土地出让金同比快速下滑,溢价率进入“零增长区间”,土地流拍情况仍在继续,房地产投资将阶段性见顶回落,未来不会给商品价格过强的支撑。受乘用车市场销售连续四个月负增长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总额增速下行。
随着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增加,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正处于重大调整之中,各项稳增长政策在加速落地,但力度还要进一步观察。经济基本面周期下行的力量,仍将会给大宗商品未来带来压力。
第二,尽管短期中美经贸关系缓和迹象明显,但中美贸易摩擦将长期化、复杂化,给未来商品市场走势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第三,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将放缓,大宗商品整体需求端压力持续加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公布的2018年秋季《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18年、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3.7%,均比4月份的预测低0.2个百分点。IMF表示,全球经济仍在稳步扩张,但均衡性已经下降,部分主要经济体增速或已触顶,在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已经加剧,尤其是贸易局势持续紧张是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威胁。
当前全球经济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一些主要经济体的增速可能已经触顶,未来全球经济可能会共振放缓;二是全球经济增长再次出现不平衡和区域间的分化,发达经济体内美欧日之间、新兴经济体内部均有分化,美国经济表现亮眼,但或已迎来复苏高点,欧元区和日本复苏进程明显放缓。三是在多重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已经上升,贸易壁垒增加、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重要不确定性之一,一些地区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和政治不确定性也不容忽视,还有一些经济体受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影响,存在资本外逃和金融市场动荡风险。
总体而言,危机过后的十年,对于增长的担忧依然强于对于通胀的关注,全球经济在混乱中逐步清算或将使商品市场迎来冬天,未来出现更大波动的可能性在上升,整体正面临周期性的下行拐点。
第四,美国经济或已越过繁荣顶点,全球流动性拐点已经到来,美元、美股、美房下行压力加大,未来会对全球大宗商品形成压制。
由于市场预期美国经济增速拐点已到,以及贸易摩擦、美联储加息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等因素的存在,近期美国股市波动剧烈,在技术上已经出现M头的迹象,面临巨大调整压力。而美股下行的压力也会给美元走弱带来动能。
第五,美国对伊朗重启制裁、沙特记者被杀事件等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但距离失控尚远,原油供应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近期,摩根士丹利和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等主要机构均将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价格预期做了大幅下调。
目前来看,美国对沙特仅仅是警告和有限施压,而很难做出像对伊朗那样的“强硬”制裁,因为美国确实无法承受沙特产量大幅下降和油价再次飙升的后果。
在需求放缓的同时,产出也在增长。全球最大产油国美国、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10月份的日产量首次超过3300万桶,仅这三个国家就满足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消费。总体来看,供应不会受到中东的紧张局势影响,相对需求会比较宽松。(作者系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