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宁波、上海等地的贸易商反映,11月份以来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产地棉纱的装运、抵港数量虽然较8、9月份呈现明显下滑(部分机构、大中型贸易商认为11月份外棉抵港量同比将下滑超过20%),但由于中间商、布厂“围观多,拿货少”,因此抵港量虽大幅减少,但入保税库的棉纱数量却相对稳定。
为什么10月份我国棉纱进口暴跌呢?业内给出的答案可归纳如下几点:一着国产纱期货、现货价格全面下探,内外价差收窄,C32、C40S包漂自络纱甚至“倒挂”,印度、越南纱等竞争力下滑;二是8-10月份东南亚、南美、中亚等各国纱厂都处于原料供应“青黄不接期”,随着配棉品质、等级下滑,棉纱各项指标也随之下降,与中国布厂、中间商等买家的采购要求有差距;三是外贸公司、服装和印染、织造等企业接单下滑趋势明显,各方对2019年上半年的纺服产销持不乐观甚至悲观情绪,纷纷减少面料、坯布和棉纱等原料库存,以应对流动性资金压力;四是10月份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险些“破7”,对棉花棉纱等进口产生较大影响,贸易商清关热情不高。
值得关注的是,与10月份中国棉花、棉纱进口“跳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印度棉花出口装运同比增长254%,印度棉纱出口装运环比增长6.15%,从出口目的来看,中国是印度花纱抢占的最重要市场。一些贸易商表示,一方面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及中亚国家赛络纺、低支纱(OE、环锭纺)对巴基斯坦棉纱的冲击、取代性增大;另一方面巴纱因配棉、设备、工人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原因导致32S以上棉纱竞争力比较弱,无法同印度、越南大厂相抗衡;再加上巴基斯坦纱厂规模偏小,棉纱稳定性、交货能力稍差及价格紧盯印度纱;因此预计2018、2019年中国市场巴纱进口量与越南、印度纱的差距将越拉越大。(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