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慧
近日,以“变革融合、开放创新”为主题,由中国改革报社《能源发展》周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2018能源年会暨第四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司长王思强表示,当前,我国能源领域已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但能源技术创新需要多措并举破解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煤电、核电、煤炭、油气、可再生能源和电网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制造、建设、运维到检测认证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众多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已经或正在走向世界前沿,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企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支撑了我国能源重大工程建设和“走出去”。
王思强指出,与世界能源科技强国相比,与引领能源革命的要求相比,我国能源技术创新还有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为:基础研究薄弱,氢能、燃料电池、碳排放等前沿技术投入及研究有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技术储备不足。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还未突破,燃气轮机及高温材料、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等尖端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原创性成果不足,新能源等新兴技术还是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对创新的激励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够高。
为了有效破解能源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能源装备实施方案》以及《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600869,股吧)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划文件,明确将高效太阳能利用、大型风电、氢能与燃料电池、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先进储能、现代电网、能源互联网、节能与能效提升等领域作为“十三五”乃至中长期中国能源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提出了相关创新目标、重点任务和创新行动。
王思强对记者介绍,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继续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确保能源产业朝着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迈进。首先,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加强对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电力储能等新兴技术的引导,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促进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其次,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前沿技术开发能力。依托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协同创新,发挥各自优势,联合组建一批“产-学-研-用”一体的技术创新平台,集中攻关一批前景广阔的技术,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再次,依托示范工程促进先进技术产业化。结合我国能源行业升级需要,大力推动能源技术革命,以绿色低碳为方向,着力推进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和工程示范项目,切实把示范项目作为实现技术自主化和市场竞争力的标杆,带动产业升级。
最后,加强能源技术装备国际交流合作。在能源技术装备领域务实推进国际合作,广泛开展双边或多边的交流,加强与优势国家和地区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高效储能、先进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国外先进能源技术和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