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面走势:2018年棉花价格呈现“过山车般”的行情。年中,在国际市场炒作全球减产带动下,加之国内对产需缺口担忧,郑棉一路跳涨。但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打压市场信心及消费需求,以及纺企抢出口透支棉花消费,下半年郑棉“一跌不振”,回落到年初水平;
市场分析: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或拖累棉花消费,且中美贸易战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也压制中国棉花需求;中国国内预期仍存在200多万吨缺口,随着储备棉轮出基本结束,中国将扩大棉花进口渠道及规模。但考虑到国内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存在去库存压力,可能挤压棉花进口规模,进口棉或难以放量增长;
价差分析:一般来说,内外棉价差的合理水平在2000-3000元/吨。但由于国际棉价保持在高位,加之4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2018年大部分时间,内外棉价差都在1500元/吨以下,极大抑制棉花进口需求。预期2019年在“后抛储时代”,国家扩大棉花进口渠道的背景下,国际棉价与国内棉价将经历一个博弈波动到平衡的过程;
价格展望:2019年基于供给充裕与成本支撑的双重考虑,棉价或以区间震荡为主,CF905为14500-15500元/吨;CF909为15000-16200元/吨;
不确定性因素:中美贸易战进展,国家棉花政策调整。
一、行情回顾
今年棉花的行情是近几年波动最大的一年,呈现“过山车般”走势,价格涨跌幅度达到5500元/吨。
可以回顾一下,2016、17年国家稳定轮出储备棉保障市场供应,2017年价格基本平稳,波动不大,市场机会也不多。2018年是三年轮出计划的最后一年,年初贸易商和下游纺企开始担心国储棉轮出结束后国内用棉短缺。5月份,在国际市场炒作全球减产的推动下,ICE美棉一路攀高。受国际棉价高涨,国内资金也纷纷借机入市炒作缺口,郑棉在5月中旬开始出现跳涨,6月初接近19800元/吨的四年来高位。期货带动现货价格也一路上涨,价格涨的太快,干扰下游用棉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国家立即采取行动,以稳定市场供给。6月初,国家发改委决定增发80万吨棉花进口滑准税配额,中储棉公司也宣布将今年的抛储时限延长一个月。价格应声下落。当然如果仅是这样话,价格还不会跌的太厉害,毕竟每年国内有近300万吨的棉花供应缺口,市场的挺价意愿还是挺强的。但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的威胁下,市场的情绪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9月底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包括44亿美元,10%的纺织品,市场悲观情绪顿起,价格又开始继续走跌。同时,由于出口企业在加关税之前抢出口,提前透支了棉花消费。此外,三年储备棉轮出引起市场高库存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多重因素导致价格一蹶不振,跌至14300元/吨的两年来低点。尽管12月初,随着中美贸易关系转和,郑棉同美棉一道反弹;但在USDA12月供需报告下调本年度中国消费量,上调美国及全球期末库存的利空下,加之全球股市及国际油价持续大跌的外部环境利空,郑棉随美棉重归跌势,基本回落到年初水平。
二、基本面分析
1、全球供需偏紧,后期主要看中国消费情况
(1)产量下降比较确定,消费或受全球经济放缓拖累
受主产国印度、美国产量下降影响,2018/19年度全球棉花减产或已成定局。全球经济预期放缓,棉花消费将受到拖累,尤其中国棉花消费需求或将超预期萎缩。
产量方面:除巴西外,受棉花生长季、采摘季不利天气影响,其它主产国均预期减产,其中印度、美国减产尤为明显。巴西方面,因受到2018年强劲的国际棉花价格刺激,以及中国对巴西棉替代美棉的进口需求预期,巴西棉农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增加,2018/19年度增产预期较强。但增产幅度仍不足以弥补美国和印度的减产幅度。目前,南半球巴西、澳大利亚棉花12-1月正值种植期,还需关注巴西、澳大利亚棉花的种植及生长情况。
消费量方面:棉花消费受宏观经济影响较明显,2016、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强劲,棉花消费量明显提升。2018年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或已经触顶,在贸易壁垒加剧、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资本流动走向逆转、新兴市场金融市场状况收紧等负面因素影响下,全球增长的下行风险已经上升。IMF、OECD等国际组织均下调了2018-2019年经济增速,或拖累2018/19、2019/20年度棉花消费。
分国别来看,中国、印度、土耳其、孟加拉国及越南仍是全球主要的棉花消费增量国家。中国方面,由于中国纺织行业受到中美贸易战影响,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产业整体悲观谨慎,纺服生产出口疲弱;加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消费降级明显,国内纺服需求或也不容乐观。越南方面,越南主要是“两头在外”,进口棉花生产加工成纱线或成衣,再出口,若全球宏观经济下行,国外纺织品服装需求下滑,也会抑制其棉花消费及进口规模。土耳其方面,国内经济出现衰退,货币里拉急速贬值,通货膨胀严重,导致纺织厂生产活动下降,抑制棉花需求。此外,中国、越南、印度及印尼等国家均出口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具有竞争替代效应,在全球需求预期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各国纺服产品出口增量不可能同时大幅增加。
从预测数据来看,12月供需报告中,ICAC将中国棉花消费量较上年度下调了75万吨,中国或是引起本年度全球棉花消费端疲软的主要国家。
(2)供应缺口主要在中国,市场预期中国或成为最大进口增量国
供应盈缺方面,中国是全球主要的棉花供应短缺国家,近三个年度中国供应缺口大于全球的缺口量。USDA预估,2018/19年度全球棉花缺口为150万吨,而中国缺口是315.7万吨,表明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及地区供应盈余165.7万吨。所以,中国产不足需是全球棉花供应形成缺口的主要因素。
从全球贸易来看,出口方面,美国、印度及澳大利亚预期减产,导致其出口规模受限,出口量或下降。巴西及西非产棉国产量预期增加,可供出口量增加,将成为本年度全球出口增量的主要来源。
进口方面,棉花进口主要增量国家主要是全球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国家,随着全球经济增速预期放缓,以及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纺服消费需求或疲软,从而抑制纺服产品出口国棉花进口需求。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服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全球最大棉花消费国,和棉花主要进口国。
由于中国储备棉轮出计划于2018年9月底结束,国内缺口需要需更多依赖进口棉填补。USDA和ICAC均认为中国是2018/19年度全球棉花进口最大增量因素,并支撑全球棉花贸易规模。
(3)中国去库存,带动全球库存下降
全球产量预减,消费量预增,全球期末库存规模预期下滑。不过,库存降幅集中在中国,USDA表示,中国期末库存或减少150-170万吨,库存消费比下降20%左右。主要是除使用进口棉外,中国国内企业也大量消化库存棉。除中国外,由于巴西产量预增,结转量有较大增幅,其他地区库存变化不大。总体来看,中国消化库存,使得2018/19年度全球期末库存将较大幅度下降。不过,到期末中国库存消费比仍大幅高于除中国外的其他地区平均水平。
2、中国:终端消费市场不太乐观,国内去库存压制进口规模
(1)产需缺口或仍达270-300万吨
产量方面,中国国家统计局12月29日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棉花总产量609.6万吨,比上年增加44.4万吨,增长7.8%。其中,中国最大产棉区新疆的棉花产量511.1万吨,比上年增加54.5万吨,增长11.9%。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的83.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中国棉花种植及产量进一步向新疆地区集中。
消费量方面,受全球及国内经济下行拖累,棉花消费预期疲软,或有继续下调的可能,在850-870万吨。如此,国内供应缺口仍将达到240-260万吨。
(2)国内去库存仍在延续,进口棉增量或有限
本年度国内棉花产销缺口或在240-260万吨。
这240-260万吨主要通过工商库存商品棉、进口棉和储备棉来填补。
商品棉库存:截至2018年9月底,三年储备棉轮出计划结束,共向市场投放840万吨。由于性价比高,且担心储备棉抛完后国内供给短缺,工商企业倾向于竞拍,并把储备棉转作库存。如此,从2016年底开始,我国工商企业库存同比节节攀升,2018年各月均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与2017/18年度相比较,2018/19年度期初库存(9月初)增加了80万吨,且由于今年下游纺织企业九、十月份产销“旺季不旺”现象凸显,抑制了原材料棉花消费需求,11月库存增量仍在80万吨以上。从仓单数量也可以看出,由于棉花需求不振,销售困难,销售进度及其缓慢,轧花厂及贸易商纷纷将现货棉花放入交割仓库,注册成标准仓单。
总体来看,2018/19年度工商企业库存压力仍然偏大,对去库存有一定诉求,额外消化80-100万吨的期初库存问题不大。
进口棉:为配合储备棉去库存的抛储计划,2016、2017年度国家停止发放滑准税配额,当年度仅有89.4万吨的关税内配额,进口棉保持在110万吨的规模。但2018年6月,市场对后期市场缺棉恐慌情绪加剧,推升棉价猛涨,为有效平抑价格波动,稳定市场预期,国家下发滑准税配额80万吨。但从数据上看,6月以来我国棉花进口量冲高回落,没有出现大幅增加趋势。主要因为国内库存高企,且下游消费不及预期,抑制了进口棉需求。
此外,6月以来美元持续走强,人民币贬值幅度较大,致使进口棉折合人民币价格也一路走高,与国内棉花价格趋于一致。同时,国际棉价保持高位,且有持续走强预期,而国内棉价仍然在低位徘徊。如此,内外价差基本消失,甚至出现倒挂,企业表示更倾向于采购性价比更高的新疆机采棉。
2018年三年储备棉轮出计划结束,国家未来可能根据市场需求,扩大棉花进口渠道。2017/18年度我国进口棉花132万吨。若综合考虑关税内及滑准税配额,2018/19年进口棉理论上限为170-200万吨。但在企业去库存的挤出效应下,进口规模或仅在150万吨水平。
综合来看,工商企业去库存量加上进口棉规模合计或在230-250万吨,基本能填补国内产需缺口。
(3)中美贸易战叠加全球经济放缓,终端消费市场不太乐观
由于行业产能过剩,叠加国内需求不振,出口竞争力有所下滑,我国纺织工业近年来举步维艰,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缓慢。
2012年以来纺织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呈持续走软趋势,规模扩张速度放缓。2018年5月降至历史低点后,近几个月又出现反弹。不过,在国内经济逐步下行,制造业整体景气度下降的大趋势下,2019年纺织工业难有持续反弹扩张动力,走出低迷局面尚待时日。
纺织工业规模趋于稳定或预示国内棉花需求已接近饱和,短期棉花消费需求增量空间不大。
从产业链来看,2014年以来,中国棉纺织行业景气度指数大部分月份在50以下,反映行业持续不景气,基本没有扩张趋势,在中美贸易战仍存在较大不确定,以及终端需求疲弱预期下,棉纺行业甚至可能继续萎缩不振。
从终端需求来看,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良好形势下,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延续了2017年回暖态势,无论是国内消费还是对外出口都较稳定。不过,随着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的打压,尽管有缓和趋势,但美国方面反复无常,加之2018-2019年全球经济预期放缓,纺服产品外需2019年可能疲弱走低。海关统计的10月、11月纺织品服装产品出口数据已显现此迹象。内需方面,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信心不足,消费能力下降,或预示明年国内纺服产品消费也难有增长动力。总体来看,2019年纺服产品内外需求都不会太乐观。
(4)PTA对棉花存量替代效应或不明显
纺织品服装的原材料主要为棉纤维与化学纤维,两者具有互补替代关系。由于化学纤维成本较低,挤占了棉纤维的存量与增量空间。国际上,棉纤维使用量占30%,化学纤维使用量占到约70%。国内棉纤维与化学纤维配比为20%:80%,部分市场观点预估是16.5%:83.5%,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尽管具有直接替代性,但棉纤维与化学纤维各有优点,互补性也较强,国内配棉比已经远低于国际水平,化学纤维对棉纤维的存量替代效应或趋于减弱。
2018年6月以来,随着棉价的持续下跌,棉花与PTA价差逐步缩小,目前棉花价格仍在低位震荡,短期也难有大涨行情。且PTA产业链企业集中度较高,企业议价能力较强,价格也难以大跌。综合预期,2019年棉花与PTA 价差或仍较稳定,PTA下游涤纶短纤对棉花的替代作用或不明显。
不过,未来纺织品服装中化纤仍占主导地位,将成为纺织衣用纤维生产供给的主要增量来源,而棉纤维产量与使用规模较稳定,每年增幅有限。
三、不确定因素分析
1、中美贸易战进展
(1)中美贸易战进展对棉市影响梳理
第一轮:7月6日,中国对从美国进口的棉花加征25%关税,美国未对中国纺织产业产品加征关税。
第二轮:9月24日,美国对中国44亿美元纺织品(纺服出口总额的9.7%)加征10%关税,涉及全部种类的纺织纱线、织物、产业用制成品以及部分家用纺织品等。美方表示,在2019年1月1日,将加征税率提高至25%。
第二轮中涉及纺织品未包含占对美出口额占90%的纺服出口产品,加征关税纺织品金额相对较小,对中国对美纺服出口规模影响不大。但纺织企业信心在中美贸易战逐步升级的过程中受到明显打击,市场悲观情绪较浓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收缩,纺织产业链出现传统“金九银十”产销“旺季不旺”现象,棉纺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极大抑制了棉花消费及补库存需求。
(注:纺织品服装方面,未考虑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加征关税情况;此外,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全年,中国自美国进口1303.7亿美元,对美国出口5056.0亿美元。据美国海关统计,2017年美国自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口金额为431.6亿美元。)
(2)中美贸易战进展展望
2018年12月初,中美两国领导人就贸易问题达成阶段性共识,决定停止提升关税。
不过,12月14日,美国方面宣布从2019年3月2日开始,针对之前的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加征关税,将由目前的10%提升到25%。
目前来看,中美贸易关系转和迹象较明显,但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关注90天内谈判进展及结果。纺织行业难言乐观,依旧谨慎,对棉花采购消极。但将郑棉近两个月的走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现郑棉仍在合理区间波动,只不过抹去了前期涨幅。所以,只要不出现最坏的情况,即对中国余下的2560亿美元加征关税,国内棉价将不会过度下跌。若保持现状,那郑棉价格将呈低迷状态,保持在成本线附近。如果两国贸易关系持续好转,市场信心得以恢复,纺织产业链生产经营活动逐渐回暖,贸易商和纺纱企业对棉花的补库存意愿上市,采购量提升,棉市活跃也将提振价格。
(3)中美贸易战对内外盘价格走势影响梳理及展望
中美贸易战是影响2018年棉花行情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对郑棉走势有显著影响,对ICE美棉直接影响相对不大。但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通过产业链自下而上传导,压制了中国棉花消费及进口需求,以及国际棉价高位震荡,人民币兑美棉持续疲软,且中国对美棉加征25%关税,美棉难以进入中国市场。上述综合因素致使ICE美棉期价在12月中旬开始“硬着陆”。可见中美贸易战间接影响美棉走势,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具体来看,以7月6日中美贸易战第一轮双方实质性相互加征关税为起点,郑棉和ICE美棉价格走势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6日-9月16日,尽管中国对美国棉花加征25%关税,但由于7月份美棉出口依旧维持强势,美国德州持续干旱,使得市场担忧本年度美棉产量,同期,印度提高了2018/19年度籽棉最低支持价格(MSP),对国际棉价形成强劲支撑。综合利多因素有效对冲了中国对美棉加征关税对美棉的利空。而国内棉花供给较充足,且当时高库存迹象已显露。郑棉与美棉期价均从高回落。
第二阶段:9月17日-11月27日,受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打击,国内纺织企业情绪悲观,且企业抢出口透支了棉花需求,国内棉市逐步进入“寒冬”,郑棉一跌不振。而美棉未受该轮加征关税影响,震荡持平。
第三阶段:11月28日至今,中美贸易战转和,市场预期中国消费和进口将逐步恢复,内外盘同时走强,美棉上涨幅度更大。不过,12月中上旬USDA发布的12月供需报告中性偏空,下调了本年度中国消费量,上调了美国及全球期末库存,且中国是否“扩大美国棉花进口”还没有明确信号,这给过度乐观的市场“泼了一盆冷水”,加之全球股市及国际油价暴跌的外围市场利空,美棉深度下跌,降至2017年12月初以来低点。郑棉期价亦随之适度回调。
展望:对郑棉来说,前两轮中美贸易战的利空影响通过价格持续大跌已基本释放。但中美贸易战前景仍不太明朗,仍将持续压制郑棉期价。对ICE美棉来说,由于中国对美国棉花加征25%关税仍持续执行,美国棉花仍难以进入中国市场,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ICE美棉期价上涨乏力。美棉期价可能通过再度回调,消化部分加征的关税成本。
2、国家棉花政策调整
(1)过去储备棉政策梳理
由于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第三季度国内棉价的暴涨暴跌,2011年9月国家为了防止棉价大幅波动影响棉市正常运行,把以往在主产区临时收储棉的措施常态化,建立棉花临时收储制度。2011/12年度、2012/13年度、2013/14年度连续三个年度累计收储棉花1593.6万吨。由于储备棉规模的巨量,每年国家需要支付巨额的资金利息、仓储费;同时,国内棉花的脱市收购价远远超出了国际棉价,导致内外价差巨大,下游棉纺织企业因用棉成本高企举步维艰。2014年3月,国家决定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2016年4月,国家决定从2016年起逐步有序消化储备棉库存,将储备规模调整至合理水平。从2015/16年度开始,经过三年的储备棉的去库存举措,截至2018年9月底,三年储备棉的轮出计划结束,共向市场投放839.2万吨的储备棉。
数据计算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2011/12至今储备棉净增加49.8万吨。经过三年抛储,国储棉完成了去库存的目的,回归到合理库存。市场预计目前储备棉规模在250-280万吨。
(2)2019年棉花政策展望
2019年国家是否继续轮出储备棉?这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政策原则上,国家应尽量减少政策干预市场,让市场自己调节资源配置。何况,经过三年抛储,目前储备棉规模在250-280万吨,已经处于相对合理低位,已经没有去库存的压力了。而且棉花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资,需要保持一定的规模保障应急供应,所以进一步大规模拍卖轮出可能性不大。
从行动一致性来看,11月份,正是新棉大量采摘上市的时候,且当时市场价格已经跌至两年来低点,中储棉公司就没有出手收购,以托底保价。有轮入才有轮出,既然今年没有轮入,那明年轮出的概率就很小。但倘若市场出现供应短缺,导致国内棉价大幅上涨,不排除2019年轮出50万吨左右的储备棉以满足市场需求。
若储备棉的轮出周期结束,国家必将拓展其它渠道以保障市场供应。首先,可能出台政策鼓励国内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棉花产量。此外,可能通过调整棉花进口政策,扩大进口渠道来保证国内用棉需求。
2018年12月2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通知称,适当降低棉花滑准税。通过调整后税率大致计算,滑准税配额进口棉的成本降幅在200-300元/吨。2018/19年度预期我国棉花进口量在150万吨,其中100万吨是1%关税配额进口,滑准税配额进口或仅50万吨。此举仅为适当降低贸易企业进口成本,对国内棉价影响不大。
后期,还需关注其它棉花政策调整。
四、市场展望及操作策略
1、市场展望
2018/19年度全球棉花减产已成定局,全球市场或面临产不足需的情况。但世界经济预期放缓加之中美贸易战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将持续打压中国棉花消费及进口。全球棉花消费仍有调减预期,所以本年度全球可能不会出现较大供应缺口,供需或趋于紧平衡。若供需基本平衡,棉价难有大涨大跌行情。
从数据上来看,USDA12月供需报告预测,2018/19年度全球供应缺口150万吨,其中中国供应缺口300万吨,表明除中国外,其它国家合计盈余150万吨。从量上来看,其它国家合计盈余的150万吨出口给中国,另外中国国内消化160万库存,这样中国供应缺口就可以填补上了。最后,本年度中国期末库存下降160万吨,导致全球库存大概也下降如此规模,其它国家合计期初与期末库存几乎不变。
就国内情况来看,中国棉花消费量占全球1/3,国内产需缺口占到消费量的1/3,之前在储备棉轮出下,棉花进口规模被压制。随着储备棉轮出基本结束,国家势必扩大进口渠道及规模,中国将成为全球棉市最重要且最大的增量市场,或将引导全球棉花贸易流向,重塑棉花贸易格局。
不过,进口棉的规模还要看其与国产棉的性价比。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的打压下(尽管当前有所转和,但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加之全球经济预期放缓,且中国棉纺织行业深度低迷,企业棉花消费及补库存需求不会太乐观。在此背景下,国内商品棉库存又处于历史高位,对进口棉需求还不是十分迫切,纺织企业会根据国产棉与进口棉的性价比选择性采购。内外棉花性价比也一定程度决定2019年国内240-260万吨产需缺口中,进口棉与库存棉的比例。12月供需报告中,USDA预测中国进口150万吨,消化期初库存160万吨;ICAC预测进口160万吨,消化期初库存90万吨。
2、内外棉价利润差分析
目前,国际棉价正在与中国的消费及进口规模磨合,由于前期国际价格过高,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进口需求。最直观的表现是各大机构对中国2018/19年度棉花进口量预估值由之前的200万吨,一路下调到150-160万吨。这仅比有储备棉轮出的三年平均水平增加40万吨左右。
进口棉或通过价格下降,释放一定的价差空间,以提高自身性价比,增强对国内纺织企业的吸引力。美棉12月中旬至今的下跌,从盘面上已经释放了600-700元/吨的价差。
从下游纺纱企业的角度考虑,内外棉价差合理水平在2000-3000元/吨,在此价位区间国产纱与进口纱在国内市场性价比相当。如此,国内纺企对国产棉的需求也较稳定。当内外棉价差在1500元/吨以内,国产纱相对进口纱竞争优势显现,国内纺企产销活跃,将增加国产棉的采购及累库。当价差超过3000元/吨,国产纱原材料成本过高,此时进口纱优势凸显,为降低棉花采购成本,国内纺企更加青睐于进口棉,国产棉需求可能受到抑制。
从图13可以看出,由于国际棉价保持在高位,加之4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2018年大部分时间,内外棉价差都在1500元/吨以下。如此,新疆机采棉性价比更高,进口棉在国内市场竞争力下降。市场反映,近几个月来进口棉在港口、保税区积压,达30万吨之多,出货非常缓慢。而且从图14来看,滑准税配额下的内外棉价持续倒挂,对国内企业来说更没有采购的意愿。
12月中旬以来,国际现货价格跟随ICE美棉期货价格下跌,不断修复内外棉价差。不过,还未回归到较合理水平,预期2019年,在“后抛储时代”,国家扩大棉花进口渠道,国际棉价与国内棉价还将经历一个博弈波动到平衡的过程。
3、价格区间
就USDA和ICAC的12月供需报告来看,2018/19年度全球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内外棉价难有大幅涨跌,或均以区间震荡为主。由于中国棉花市场的扩大开放,市场主要逻辑可能变成库存棉与进口棉为争夺国内200多万吨产需缺口而形成的内外棉价博弈过程。同时,中美贸易战前景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仍将成为影响内外棉价主要外部因素。
依据新疆机采籽棉的收购价区间,棉籽市场价,衣分率,加工成本及销项进项增值税等指标,我们大概计算,今年新疆机采皮棉含税生产成本集中在14200-14800元/吨。综合生产成本、仓单成本,以及机采棉与手摘棉的溢价空间等,估算CF905合约的震荡区间为14500-15500元/吨;CF909合约为15000-16200元/吨。
(1)从合约升贴水来看,5月-1月和9月-5月的仓单成本均在200-300元/吨。
(2)此外要考虑两类溢价问题:
一是1月市场上棉花供给比5月多,5月份时候比9月多。而需求方面,需求高峰一般集中在5-10月份,所以供需平衡的变化会形成向远月合约的溢价。
二是郑商所的交割标准品是新疆机采棉,而在每年500多万吨新疆棉中,机采棉不到200万吨,手摘棉有300多万吨。手摘棉成本和报价一般比机采棉高出300-500元/吨。在5月合约之前,市场上机采棉较充裕,溢价现象不会太突出。到年中之后,市场上棉花总体供应减少,且以手摘棉为主,9月期价或向手摘棉价格靠近,如此将会出现明显的溢价现象。
ICE美棉期价:将以印度籽棉最低收购价(MSP)(国际标准品折算美元价格72-74美分/磅)及美棉成本(68美分/磅左右)为底部支撑位,并根据以中国为主的棉花消费国进口需求抬涨价格空间,区间或在68-80美分/磅。
4、操作策略
就单个合约操作来看,5月合约方面,每年度10-12月是新棉大规模上市期,季节性供给压力较大。而12月-1月是贸易商和纺企年底补库存时段,需求相较活跃,对棉价又有所提振。2-3月春节前后,工厂停工,棉花市场交易清淡。5月合约在一季度以区间震荡为主,可采取区间操作,低买高卖。9月合约方面,4-5月下游纺织企业陆续恢复开工,国外订单开始增加,棉市趋于活跃。6-7月,国外订单量一般达到顶峰,纺织产业链产销进入年度第一个旺季,对棉花消费需求大增。9月合约在4-7月以偏强震荡为主,可在4-5月低位适量多单,6-7月逢高平仓。
但在中美贸易战前景不太明朗下,郑棉前景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跨期套利风险相对较少。根据仓单成本、供需平衡变化及手摘棉与机采棉的溢价等计算,结合历史价差可知,9月-5月价差一般在300-500元/吨。若9月-5月价差缩小到300元之内,可适当做空5月,做多9月;若9月-5月价差扩大至500元以上,可适当做多5月,做空9月。(注:从图14可看出,9月合约在下跌行情中跌的较快,但上涨行情中涨的较慢。所以产生四段负向价差,但其中三段发生在6-8月份,对应的是下一年度的5月合约既不是当时的主力合约,也不是次主力合约,不太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