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收紧,整体势头偏强
九州期货研究咨询部
2019年1月
-01-
2018年行情回顾
回顾2018年玉米期货行情,走势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月至3月,受CBOT玉米大涨联动影响,加上春节后下游恢复开工采购,国内玉米震荡上行,最高达1,884。
3月至5月,4月初临储玉米拍卖正式开始,临储投放量高于往年,整体供需格局宽松,玉米一路下行,最低达1,724,创年度低点;
5月至9月,随着临储预期带来的利空情绪逐渐被市场消化,拍卖成交持续回暖,加上东北地区干旱天气导致减产预期持续发酵炒作,玉米触底反弹后震荡上行,到达阶段性高端1,939;
9月至10月,随着干旱炒作逐渐降温及新季玉米上市,供需逐渐宽松,玉米期价震荡下行;
10月至11月,临储拍卖收关,临储库存大幅减少,市场主体普遍看好后市,11月中玉米期价一度创年内最高点。
11月至12月,新季玉米大量上市,季节性供给压力显现,同时生猪疫情持续发酵抑制下游需求,玉米期价继续下行。
图1 2018年度玉米期货主力合约走势
数据来源:文华财经,九州期货
-02-
基本面分析
供需平衡表
表1 玉米供需平衡表(USDA)
单位:百万吨
数据来源:USDA,九州期货
玉米-大豆种植结构调整仍将继续
近几年,以东北地区为主,地方政府基本上都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玉米与大豆种植结构的调整,鼓励轮作。其中2018年黑龙江政府将玉米生产者补贴由17年的133.46元/亩大幅下调至25元/亩,而大豆生产者补贴由17年的173.46元/亩上调至320元/亩。
表2 部分地区种植补贴
数据来源:天下粮仓,九州期货
同时,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全省加快大豆市场营销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快大豆市场营销步伐,在多重刺激之下,2019年大豆种植面积有望提高,从而对玉米种植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
2018年1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2018年粮食产量的公告》,2018年玉米播种面积4,212.9万公顷,比2017年4,240万公顷减少27.1万公顷,2018年中国玉米产量25,733万吨,相比2017年的产量25,907亿吨减少了0.67%,2018年玉米产量稳中小幅减少。根据美国USDA预测,18/19年度中国玉米产量25,600万吨,同比减1.15%。总体来看,在政策的刺激下,2019年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大概率会有所减小,但是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具体缩减幅度主要是由玉米、大豆种植利润决定,需关注后市天气情况、种植成本等因素。
数据来源:iFinD,九州期货
港口库存压力有望纾解
截至2018年12月31日,玉米北方港口库存353.1万吨,与2017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3.03%,年内整体在243-400万吨区间浮动;南方港口库存76.40万吨,与2017年同比增加了24.83%,年内整体在40-110万吨区间浮动。进入12月以来,随着新粮批量上市,加上农户由于还贷压力出货经济性提高,南北方港口库存显著回升,几近到达年内高点。预计春节前这种趋势仍将延续,造成供应相对宽松。但是随着春节过后下游企业补库需求重启,港口库存压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纾解。
图4 南北方港口库存情况
数据来源:iFinD,九州期货
临储库存压力大大减轻
2008年开始,为保障农户的利益与种植积极性,稳定玉米价格,国家开始实行临储托市收购政策,虽然起到了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但也造成了库存逐年高企,供需错配。自2016年玉米收储政策由托市收购转变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以来,市场调节开始发挥作用,同时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近几年来,我国玉米产业的主要政策导向是去库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
2018年4月12日,我国临储拍卖正式开始,相比2017年提前了近一个月,临储拍卖于2018年10月26日正式结束,与2017年基本一致。从投放量上看,2018年拍卖共计持续28周,除最初三周每周投放量在650-700万吨之外,其余25周均保持每周800万吨的投放速度。2018年共计投放2.19亿吨。从成交情况看,2018年临储玉米累计成交9,982.31万吨,平均成交率为45.58%,与2017年成交量5751万吨相比,增长率超过70%。2017年临储玉米库存已从2.36亿吨,降至1.79亿吨,经过2018年之后,剩余临储库存已不到8,000万吨,去库存成果显著,2019年临储库存压力将有所缓解。
图5 临储玉米投放与成交情况
数据来源:iFinD,九州期货
图6 临储玉米拍卖成交价格
数据来源:iFinD,九州期货
中美贸易关系引发市场担忧
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问题循环往复,玉米及其替代品的进出口贸易政策也在不断变化,这也是市场十分关注的焦点之一。
2018年2月初,商务部发布2018年第12号和13号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行反倾销和补贴立案调查;4月初,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包括黄大豆、其他玉米、其他高粱等进口农产品(000061)加征25%的关税。5月中旬中美关系有所缓和,商务部终止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随后中美二轮磋商结果宣布贸易战暂停。但是这种局面并未持续太久,5月30日,白宫表示,将对中国价值500亿美元高科技产品征收25%关税,同时将加强对获取美国工业重大技术的相关中国个人和实体实施出口管制,违反先前达成的共识,国务院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659 项约 500 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农产品(包括玉米、小麦、高粱、大豆)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税;中美贸易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在G20峰会期间,中美领导人再次就贸易关系达成基本共识,双方决定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
数据来源:iFinD,九州期货
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15年以来,我国玉米的进口量逐年下降,2018年11月,玉米进口量11.82万吨,1-11月累计进口量310.7万吨,较2017年同期增30.93%。2018年1-11月,高粱累计进口量约364.7万吨,同比减25.6%;大麦累计进口量约667.2万吨,同比减19.4%。2018年受贸易政策影响,替代品进口量大幅减少,也为支撑玉米价格的利多因素之一。目前玉米配额规定720万吨,这一配额从2004年开始就未曾增加过,预计短期内增加配额的概率也不会太大。
目前来看,若中美贸易得到修复,恢复高粱、大麦等替代品的进口,则可能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压制。但是2019年中美贸易不确定性仍存,仍需密切关注贸易战进展。
受疫情影响,饲料需求低迷
玉米饲料需求占玉米总需求的60%左右,2018年8月,我国辽宁地区开始出现生猪疫情,此后生猪疫情持续恶化,据农村农业部数据,截至2018年底,国内已经出现105例非洲猪瘟疫情,累计扑杀生猪超过63.1万,涉及19个省级直辖市,而政策原因疫情省的相邻省份也暂停生猪跨省调运,市场整体猪源流通受到限制,受此影响,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显著下滑,生猪养殖预期盈利虽有所提升,但仍处于相对低位,抑制猪饲料需求。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截至11月份累计饲料产量为22,125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6,785万吨下降17.40%,即使12月保持去年同期2,567万吨水平,预估2018年饲料产量为24,692万吨,也低于2017年的28,466万吨,同比回落13.26%,若12月产量不及去年同期,那么下降幅度将进一步加大。
数据来源:iFinD,国家统计局,九州期货
玉米深加工需求有望继续增加
在玉米去库存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支持玉米深加工企业,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推行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根据天下粮仓数据,截止2018年9月底,全国深加工企业(包括酒精、淀粉、添加剂)产能增至9,896.3万吨,相对比,2017年9月份产能为7,941万吨。淀粉行业开机率总体保持在70%以上的相对高位。酒精方面,2017年9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2018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有序扩大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1个试点省份外,今年进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份推广。目前,我国年度汽油表观消费量超过1亿吨,若按照10%的燃料乙醇添加比例,保守估计,燃料乙醇消费量将达到1000万吨,目前我国燃料乙醇年产量为250万吨左右,仍有750万左右的增长空间。若只考虑用玉米来制造燃料乙醇,按照3:1的比例,对应2,250万吨的玉米需求增长;若实际玉米乙醇产量占60%,则对应的玉米需求增长也达1,350万吨。
数据来源:天下粮仓,九州期货
-03-
2019年玉米市场展望
在经历了2018年的种植结构改革及去库存之后,我国陈粮库存压力大大减轻,剩余临储库存已不足8,000万吨;预计2019年农业供给侧改革仍将继续,在政策的刺激下,2019年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大概率会有所减小。
受中美贸易关系影响,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出口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总体来看市场预期比较乐观,若中美贸易得到修复,恢复高粱、大麦等替代品的进口,则可能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一定利空,但预计19年进口大幅改善的可能性有限,故利空影响有限。
需求方面,随着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部分的需求有望稳步增加,需求端不确定性主要存在于饲料的消费,若猪瘟疫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玉米需求有望重新回暖。
综合来看,去库存卓有成效,在进口配额保持稳定的条件下,整体供应大概率偏紧。若2019年生猪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需求回暖有望进一步拉动玉米期价,总体来看,2019年玉米期价预计将以偏强震荡趋势为主,具体走势节奏需关注猪瘟疫情以及临储拍卖情况。
-04-
风险提示
全球宏观环境不确定性。
生猪疫情持续发酵导致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天气原因导致播种面积、产量及市场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