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19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论坛上,来自全球的150多位经济学家、国际组织官员以及全球500强企业负责人与中方参会嘉宾以“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合作共赢”为会议主题,就世界经济的危与机、推动中美合作新共识、金融业进一步开放以及全球合作共赢等话题展开讨论。
本次论坛“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合作共赢”的主题,也与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主题密切相关。论坛上,参会嘉宾就中国财政政策调整、金融供给侧改革、新一轮金融开放政策、中美关系等议题发表了精彩观点,期货日报记者在此为读者一一进行梳理。
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来定位我国财政政策
“对于2019年,包括积极财政政策、逆周期财政的安排、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在内的所有举措都应该换一个背景来定位,那就是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说。
高培勇认为,今年的财政政策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加以体现,围绕财政赤字、减税降费、政府投资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今年财政政策的配置格局和以往有所不同。
“我们的减税降费无疑是历史上力度最大的,是空前的。首先,2万亿的减税降费主要是落在企业身上,减税降费的主要目标是给企业降成本,或给实体经济降成本;其次,高达2万亿减税降费规模落在削减政府支出规模上;最后,2万亿的减税降费落在增值税和社保缴费上。”高培勇说。
提及政府投资,高培勇认为,基建投资今年也是扩大的,扩大基建投资的同时,强调要和补短版结合在一起,要瞄准那些有特定目标的短板项目。
金融供给侧改革最关键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在论坛上表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迎来“升级版”,其中金融供给侧改革最关键。
杨伟民表示,结构性失衡的根源是要素配置扭曲,其中金融最为关键。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要调整三大结构:一是市场结构,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必须加快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二是银行结构,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还要增强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比重;三是产品结构,要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例如要减少抵押贷款的比重,扩大抵押范围等。
金融行业发展要实现开放和防风险的平衡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的主题论坛上发表演讲时透露,银保监会正在抓紧研究新一轮的开放措施。
具体包括: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外资在银行业保险业进入中国市场还有一些数量型的条件限制,包括规模的限制、年限的限制、股东类型的限制,还有一些持股比例等限制。银保监会正在研究取消或放宽这些数量型的限制,更加强调审慎的标准和审慎的条件,吸引具有专业特色的外资银行、外资保险进入中国市场。
二是进一步拓展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结合外资机构的优势和风险控制能力,继续放宽外资机构业务范围,增加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此外,也会给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创新试点提供一些新的领域,充分激发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市场活力。
关于如何在放开金融体系时,在节奏、力度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中把握平衡,王兆星表示,开放并不一定会造成金融风险或者金融不稳定。要实现金融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首先必须要能够成功实现经济和金融的改革;其次是推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再次是必须选择和执行正确的经济和金融政策,特别是需要执行周期性的经济和金融政策;最后是要确保能够控制杠杆,特别是整个国家的杠杆;此外,必须能够管理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且能使房地产泡沫不再影响金融行业。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要能够建立和执行良好的公司治理制度,同时要建立一个好的法律框架、生态环境和市场。”王兆星说。
金融行业发展要实现开放和防风险的平衡
近两年中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开放,不仅坚定了中国金融行业进一步开放的决心,也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论坛中谈及金融改革时直言,中国的金融部门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开放准备。
“证监会是管证券部门的,还有公募基金等等,在这个领域我们没有问题,都可以去开放,可以去竞争。如果美方有这样一种抱怨,我们开放的太慢,我们也可以加快,我们拭目以待,看一下会发生什么。我自己非常有信心,开放对中美双方有利,对各方有利。我们在金融行业有很多的潜力来开放。”方星海说。
美国桥水投资公司董事长瑞・达利欧在论坛上表示,在金融开放方面,中国的开放对全球金融体系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对全球储备货币的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在瑞・达利欧看来,未来中国会继续开放,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面对世界发展出现的问题时,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合作,以更开放的姿态解决问题。
中美关系:中美之间合作机会很多
当前,世界经济体的目光也一直聚焦在中美经贸摩擦和中美关系走向的发展问题上。
方星海在论坛上表示,中美之间要在业界,在各行业找合作机会,中美互补性很强,中美之间也有谈不完的生意,互相合作的机会很多。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在“推动中美合作新共识”的分组会上指出,中美两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维持现有的国际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需要两国的共同贡献。
为此,他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强化中美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确保中美关系沿着协调、合作、稳定的轨道前进;第二,充分发挥中美两国现有的四个高层对话机制和省州城市友好合作机制的作用;第三,充分发挥两国工商企业家的合作作用;第四,两国智库深入交流,提出政策建议等。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也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中美双方应签订双边投资协定,让中国的跨国企业和美国的跨国企业更自由地进入对方市场;二是双方需要解决储蓄失衡的问题;三是双方需要有引领的作用去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四是双方需要建立对话机制。在罗奇看来,中美双方都需要强化自己的体系,对对方重要的一些利益,可以去让渡。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韬葵在演讲时表示,美国已经是个疲态尽显的全球领导者,中国目前在个别领域已经开始出现优势。中美欧平等合作,共同引领全球化是当今最好的前景,但关键是要彼此信任、平等协商、相互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