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疫情蔓延至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而疫区在解除封锁后,进行恢复生产的进度是影响生猪供应变化的重要因素,笔者对此展开简要分析。
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版)中的相关规定,疫区在扑杀完毕并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42天后即可解除封锁,如果采取哨兵猪监测措施,30天后即可解除封锁。疫区解除封锁后,对需要继续饲养生猪的养殖场应引入哨兵猪并进行临床观察,饲养45天后(期间猪只不得调出)对哨兵猪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且观察期内无临床异常的,相关养殖场方可补栏。
按照上述规定,在疫情发生后最快3个月就可开始恢复生产,但实际情况是自疫情爆发以来,从东北三省开始到山东、安徽、河南、广东、广西等主产区,在解除封锁后进行复产的猪场多数都以失败告终,包括若干大型养殖企业的成功率也偏低,估计这部分猪场占全国总产能的比重在10-20%左右,复养失败不仅导致经济损失,而且引发了疫病的再次流行蔓延,更加大了防控难度,我们分析其复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1、对周边地区疫情威胁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猪场恢复生产一般应确保周边3公里范围内近6个月无疫情,周边5公里应无高风险场所,高风险场所包括:屠宰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粪污消纳点、农贸交易市场、其他动物养殖场、垃圾处理场、车辆洗消场所等,但由于中国养殖密度较高的特点,一般养殖场都难以满足上述要求,猪场在利润的驱动下,在周边地区尚未彻底根除病毒和有效控制传染媒介的情况下就开始恢复生产,从而导致复养失败。
2、对猪场自身生物安全漏洞评估不够,没有有效改进生物安全措施和流程。猪场在恢复生产前,应当认真评估自身生物安全漏洞,提高安全等级,特别是要找出导致疫病发生的关键漏洞并改进,例如猪舍密度过高,缺乏隔离舍;地面没有全部硬化;生产区和生活区相距太近;外来车辆和人员管控不严等。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应包括:在猪场外围建设车辆洗消中心、售猪中心和饲料中转间;建围墙分隔生活区和生产区;严格门卫管理,大门处配置消毒间和洗澡间;清除生产区植被和地面硬化。对于绝大多数中小规模猪场而言,首先是没有能力或者意愿进行有效评估;其次是即使能够搞清楚自身生物安全问题出在哪里,但限于财力也不愿或不能投资改进,而是直接恢复生产,指望快速抓住行情。
3、消毒措施不完善。这是导致猪场复养失败最普遍的原因,猪场消毒方案的一般程序是:清扫――清洗――泡洗――消毒――干燥――检测,并按照这样的程序重复三遍,各个步骤均有严格要求,但相当部分进行复养的猪场对消毒措施的理解仅仅是用大剂量消毒剂处理猪场内部,结果并不能彻底杀灭病毒,反而因使用消毒剂导致环境湿度上升,更有利于非洲猪瘟病毒生存。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樊福好博士认为,多数猪场实际上没有自检能力,首先猪场对于试剂盒的鉴别能力很差,其次技术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检测培训,再者自行检测要买PCR检测仪,便宜的十几万,贵的几十万,小场根本负担不起,这个原因直接导致了猪场重消毒轻检测。
4、对哨兵猪没有严格检测。消毒完成后应先进行哨兵猪养殖以观察效果,观察期内应对哨兵猪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在结果均为阴性且观察期内无临床异常的才能进行正式生产引种,但实际操作时有很多猪场只限于观察哨兵猪有无临床异常表现,但实际上哨兵猪没有发病时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带毒,猪场看到哨兵猪没有出现症状就买大量猪回来,可能等饲养一段时间猪又开始发病,猪场不能对哨兵猪严格检测的原因也是由于缺乏自检能力。
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症结在于中国生猪产业深层次的问题:养殖密度过高、猪场技术能力薄弱、生物安全环境恶劣,这些问题的解决或者缓解都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能慢慢来,例如东北三省总结的复养经验是,哨兵猪进行试探养殖每栋只养几头,并且不关猪舍门,让猪自由走动,养一个月后进行检测,结果呈阴性后再进行少量复养,以尽可能规避风险。河南有养殖户计划停止养殖活动至少一年,希望届时生物环境已经恢复到较安全的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生猪复养成功率在2019年内还难以有效改善,2020年后复养工作能否取得较好进展,还有赖于生猪养殖大环境的规范和改善,猪场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规模企业的扩产,以及疫苗产品研发成功并应用推广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农产品(000061)期货网特约分析师徐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