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国家出台鼓励生猪养殖政策,能让豆粕期货(禽类饲养主要原材料)火一把,没想到却失算了。”一位期货投资者刘锐(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
9月以来,他先后投入逾千万元资金,买入豆粕期货看涨头寸,押注猪肉价格上涨最终传导至豆粕期货,可能带动豆粕期货大涨。
但令他失望的是,9月以来豆粕期货不仅没有随着猪肉价格上涨,反而从月初高点3016元/吨,一路跌至2812元/吨方才企稳,导致他浮亏逾30%。
“亏损300万还是因为我及时止损了大部分投机性买涨头寸。”刘锐告诉记者,部分高杠杆操作的个人投资者因买涨仓位过高,且未能及时止损,如今面临爆仓风险。
一位期货公司农产品(000061,股吧)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投机资本之所以在豆粕期货市场遭遇滑铁卢,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忽视了当前豆粕市场供应过剩的状况。在供给方面,近日中国向阿根廷开放豆粕进口市场,加之市场普遍预期中美贸易谈判缓和,中国可能启动美豆进口,都令国内大豆与豆粕供应相当充足。但在需求方面,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当前生猪存栏数量低迷,豆粕需求随之跌入低谷。
“尽管中国正出台积极鼓励生猪养殖政策,但需要一个过程,相应的豆粕需求增加也需要一定时间。仅凭这个政策就大幅追涨豆粕期货,投资思路似乎超前了。”上述分析师指出,豆粕期货市场还缺乏足够多的跟风买盘,投机买涨者“曲高和寡”的代价,就是被逢高沽空加大套期保值力度的豆粕加工生产企业“反狙击”。
“当前决定国内豆粕期货走势的最主要因素,在于供应过剩状况是否有所缓解。”上述分析师指出。
在他看来,此次投机买涨豆粕浪潮,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出现,使用了一个错误的题材,因此失败早已注定。
投机买涨潮遭遇爆仓风险
上述期货公司农产品分析师表示,这些投机者将炒作豆粕期货的逻辑想得太简单了――猪肉价格上涨与国家鼓励加大生猪养殖政策,势必带动大量农户养猪热情高涨,进而触发未来豆粕需求骤增,如今提前布局买涨豆粕期货势必收获可观收益。
“上述炒作逻辑处处存在破绽。”他指出,比如市场早已传闻中国可能向阿根廷开放豆粕进口市场,因此大量投机资金纷纷撤离,导致寻求套期保值的豆粕加工生产企业与下游饲养企业主导了市场行情。在此情况下,新的投机资本贸然入场,可能遭遇企业逢高沽空开展套期保值,投机资本反而成为被狙击对象。
豆粕加工厂与下游饲养企业敢于逢高沽空套期保值的底气,在于2018年中国从阿根廷进口的大豆数量超过326.4万吨,随着近期中国向阿根廷开放豆粕进口市场,预期今年阿根廷向中国的豆粕出口量与大豆出口量将分别骤增至2600万吨与8500万吨,足以让国内豆粕、大豆供应充足持续相当长时间。
另外,市场预期中美贸易谈判趋缓,中国可能重启美国大豆进口。
“过去一个半月时间,投机资本借猪周期题材投机追涨的算盘,注定遭遇失败。”一位私募基金豆粕期货交易员认为。
数据显示,8月以来豆粕期货在投机资本炒作买涨驱动下,一度从2763元/吨,涨至9月初最高点3016元/吨,但随即一路下跌,被打回原形。到12日收盘时,豆粕期货主力合约报价徘徊在2858元/吨附近,几乎回吐了大部分涨幅。
一位期货公司经纪业务主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9月以来,豆粕期货价格骤降约10%,部分逾10倍资金杠杆投机买涨豆粕期货的个人投机者,几乎本金损失殆尽。
“我们多次警示持仓过高与逆势追涨风险,但不少习惯股市操作风格的个人投资者仍坚信肯定能打‘翻身仗’,最终未能及时止损离场而爆仓。”上述业务主管表示。
美国农业部惯用伎俩难成“拯救者”
如今,刘锐寄希望于美国农业部出台利好报告,从而减轻损失。
市场普遍预期美国农业部(USDA)在最新的月度供需报告里,将2019/2020年度美国大豆产量调低至35.96亿蒲式耳,低于8月预估的36.80亿蒲式耳,由此可能带动全球大豆、豆粕期货价格上涨。
在多位期货业内人士看来,这是美国农业部的惯用伎俩,即每当美国大豆即将大幅出口前夕(或中国启动美豆进口采购前),就会出台上述利好数据,引导美国大豆、豆粕价格上涨,希望卖个好价钱。
“此举对当前国内豆粕期货价格的提振不一定有用。因为美国大豆、豆粕期货报价提升仅是一种参考,决定国内豆粕期货价格走势的最关键因素,还是供需关系。”另一私募基金农产品期货交易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国内港口的进口大豆库存超过625万吨。尽管较2016-2018年的678万吨、681万吨、683万吨略低,但绝对库存量并不低。
“我建议一些参与投机买涨豆粕期货的投资者适时收手,避免本金损失殆尽。”上述农产品期货交易员说,豆粕价格涨跌有很强的规律性,比如每月7月因生猪存栏数量上升,导致豆粕需求相对旺盛,导致当月豆粕期货价格上涨几率最高;而8-9月份生猪存栏数量拐点来临,这两个月豆粕期货价格多数时间呈现下跌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