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效应增加
从2018年开始我国出现非洲猪瘟等疫情,市场担心这将严重影响豆粕需求,加之国际大豆供应充裕,使得国内豆粕价格相较于菜粕持续偏低,豆粕与菜粕的价差由以往正常的600元/吨一路缩窄至目前的400元/吨附近。由于豆粕和菜粕价差缩小,令部分消费替代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菜粕的消费。
虽然各省份纷纷出台生猪复养的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豆粕价格,但豆粕和菜粕之间的价差恢复有限,短时间养殖业对豆粕、菜粕等饲料原料配方的调整难以带来实质性改变。
随着秋季来临,国产大豆、棉籽等油料即将上市,而新季的棉粕、葵花籽粕等众多杂粕的供应也随即增加。虽然国内其他杂粕供应有限,并且供应量相对较大的棉粕集中在新疆等地区,但棉粕等杂粕的消费与菜粕类似,随着棉粕等蛋白价值的提高,其上市季节的短期供应增长,不但会使杂粕价格遭受压力,也必然在消费端对菜粕形成一定的替代作用,并影响菜粕价格。
油厂开机率低
自2018年开始,在农产品(000061,股吧)进口方面,我国逐渐向来源多元化转变,不但放开了对俄罗斯的大豆进口,而且放开了对印度、阿根廷等国蛋白粕的进口,这自然对国内的菜粕市场情绪较为不利。
只不过,就目前的统计来看,由于刚刚放开进口,我国未来几个月进口的菜粕、油菜籽等数量仍相对有限,这也将大概率导致国内油菜籽压榨厂的开机率维持较低水平。目前国内油菜籽压榨厂的开机率维持在15%上下,而压榨厂的油菜籽库存维持在23万吨附近,这也使得华南地区的菜粕库存维持在3万―4万吨,港口颗粒粕库存处于8万―9万吨的水平,较往年同期差别不大。
水产养殖转淡
作为菜粕的最主要需求方,国内的水产养殖市场已处于由旺季转向淡季的过渡阶段。其中,北方地区的养殖量已经逐渐转淡,华东、华中及西南地区也已经进入年度最后冲刺阶段。虽然华南地区水产养殖继续维持稳定,水产品供应量略有增长,但随着秋冬季的来临,水产养殖也将进入淡季。
近期国内沿海地区休渔期陆续结束,海鲜上市量逐渐增加,这令多数水产价格下滑。随着常规水产品市场价格疲软,水产养殖的压力明显增加,这令水产养殖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水产品价格出现走弱,令水产养殖表现谨慎,尤其今年春夏季节雨水偏多,水产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效益相对偏差,在一定程度上有损养殖户未来的养殖信心,这很可能会影响水产养殖市场对未来菜粕的需求。
整体来看,近几年国产油菜籽产量仅处在400万吨左右,作为供应偏少的菜粕,其价格走势仍很大程度上跟随豆粕。此外,国内水产养殖效益偏差,并且随着进口油料粕类来源增多,菜粕的供应在未来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随着水产养殖淡季的来临,菜粕需求也将呈现出季节性的降低,这将压制菜粕。
(作者单位:然卡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