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期货本周再次“大展身手”,期价下破1800关口,创下一年半低位,给空头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但目前现货市场的情况却让人缭乱,有部分钢厂开启首轮提降50元/吨,也有个别焦企提涨100元/吨,在钢焦激烈博弈之间,后续焦炭又将怎么运行呢?
8月末,建材需求旺季临近以及国庆节前赶工因素影响,焦炭需求预期好转。当时焦炭二轮提降消息已出,市场预期降价落地后焦企利润将重回盈亏平衡点附近,低价难持久,于是期货盘面率先走出一波看涨行情。
然而,随着焦炭期价上涨,有一个变化越发受到市场关注。由于国际市场煤炭需求疲软,进口优质煤资源价格明显走低,国产煤资源在9月初出现明显回落,焦企利润因此得以喘息,生产并未受到明显遏制。
9月中旬,钢价接连下挫、钢厂利润严重收缩之时,焦企并无力抗争,紧紧跟随成材期货跌势。节前多地钢厂加严环保限产,进一步磋商焦炭采购需求。全国247家独立钢厂国庆节前后两周开工率分别为78.44%,69.43%,66.85%,74.85%,27日当周,钢厂高炉开工率环比下降9.01%,节后“复产”炒作令成材承压,但仍不及九月中旬水平。相对而言,全国230家独立焦化企业在国庆节前两周和后两周的开工率为分别为74.53%,66.83%,73.26%,73.95%,9.27日当周,焦企开工率大幅下降,环比下降7.7%,节后便迅速恢复,基本持平于9.20日生产水平。
虽然钢厂及港口焦炭库存国庆前后变化不大,但是节后钢厂高炉复工速度明显慢于焦化企业,焦企焦炭库存较节前暴增近20%,在市场对钢材中期需求持悲观预期的背景下,无疑令焦价进一步承压。
除成材带动及焦企库存走高外,进出口形势亦为推动盘面下行的主要因素。海关总署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焦炭及半焦炭出口量回落至39.4万吨,环比上月减少10.66%,为三个月低位。且年初至今,我国焦炭出口量明显不及前两年,9月出口量亦较去年同期的53.12万吨下降25.8%。
然而,作为净出口国家,我国今年7月和8月焦炭进口量分别达5.36万吨和6.26万吨,连续创历史纪录。其中主要货源分别来自澳大利亚、蒙古和日本。除了进口自蒙古的二级焦是蒙古口岸新投产的焦化设备,可持续供货外,澳大利亚和日本的进口一级焦都是不可持续的。这侧面说明了国际市场焦炭需求同样不乐观,也印证国内焦炭价格当前处于相对高位,出口过剩焦炭至中国有利差可得。一方面,出口减量进口增量令国内焦炭供应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内外利差也促使焦炭价格向下修复。
目前,焦炭供需环境整体宽松,且随成材价格下挫,钢企利润持续收缩,钢厂倒逼原料利润、压低原料价格的意愿增强。但近日钢厂提降50元/吨,显露部分试探性意味,实际落实情况仍需关注双方博弈结果。相对确定的是,焦企很难继续寻求利润走阔,供给扩张动力愈发疲弱,且在期现基差创半月高位的情况下,盘面继续重挫空间或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