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为企业参与期货进一步扫除障碍
□本报实习记者 黎旅嘉
期货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柱之一,近年来以其规模成长和发展速度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期货市场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在服务实体产业、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力正逐步受到认可。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实体产业的代表,近年来参与期货市场的步伐逐渐加快。在日前由大商所与上市公司协会联合开展的上市公司高管大宗商品衍生品专题研修班上,业内专家介绍,近日相关部门对企业参与期货相关规定与时俱进的修订,一定程度上扫除了上市公司长期以来对参与期货的现实顾虑,加速对衍生品市场的了解和利用,已成为影响上市企业发展的“紧急课题”。
企业风控能力越强越有话语权
7月27-28日,80余家上市公司和近百名高管参加了上述研修班,高管们就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功能及其运行特点及发展形势、实体企业运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典型案例、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及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过程中内控机制方面的建设等内容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
研修班上,大商所理事长李正强在“支持产业企业利用衍生品市场管理风险”的主题演讲中全面介绍了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及为产业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情况。
李正强指出,衍生品是基础资产价格风险管理工具,服务实体经济、对冲价格风险是衍生品市场存在与发展的根基。随着经济转型发展速度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对外开放、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机遇和风险,产业企业利用衍生品市场管理风险的需求强烈且潜力巨大。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维护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一些行业企业利用市场发现远期价格功能,改进贸易定价模式,节约成本,改善收益。
在谈到产业企业参与衍生品市场的关键点时,李正强提出了以下五方面建议:一是深化对于衍生品市场的理解和认识,坚持以期现结合的视角,审视套期保值结果;二是坚持套期保值、对冲风险的根本定位,杜绝投机炒作;三是建立严格内控制度和工作流程,严控风险、科学决策、规范运作;四是充分利用市场专业化团队服务;五是抓住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早启动、早参与、早积累经验。
期货市场资深专家――永安期货副总经理石春生、北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彦超、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投资室主任蔡拥政和国投安信期货董事长高杰作为本次研修班讲师,分别就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模式,农产品(000061,股吧)和钢铁期货市场运行情况及企业风险管理,企业套期保值内控机制建设及财务处理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石春生表示,在以前,“谁有资源谁有物权就有话语权”,企业普遍不重视风险管理的环节。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企业开始形成了价格管理的意识,近年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变化,经济形势的日益复杂,企业发现,过去的所谓周期经验已不再“灵验”。那么,如何管控未来不确定因素,如何能够锁定远期成本、稳定利润?市场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而解决问题的答案无疑就是期货市场。石春生进一步指出,当前,实体企业应学会怎样去主动管理风险,怎么把不确定性变为相对确定。期货市场实际上就已经可以反映出未来的价格。因此,当前企业通过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参与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
郭彦超结合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运行情况和企业风险管理经验,阐述了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必要性和目的。他表示,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讲,原材料需要运输过程,产品销售需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价格会发生波动,此时期货市场将帮助企业控制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期现结合不是博取收益追求期货盈利最大化,而是通过期货和现货同涨同跌以及期货可以预先操作的特性,获取合理稳定的收益。
蔡拥政作为上市企业的代表,就企业在开展期货上的经验和心得在研修班上“现身说法”。蔡拥政表示,当前,外部市场价格的波动越来越频繁,波动幅度也已不再是钢厂所能决定的了。而且价格波动幅度往往较大,涨幅有时高达40%、70%,而跌幅动辄也是20%、40%。这就给企业自身决策带来极大不确定性。蔡拥政进一步指出,从现货企业自身来说,当前如果企业在经营现货的同时没有在期货市场进行相应的套期保值,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的投机。
高杰分别从企业关键风险的识别与定位、集团公司风控组织架构设计、运营风控的主要内容以及企业套期保值会计核算等四方面,详尽介绍了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内控机制及财务处理。她表示,总体来看,国内现货企业的市场参与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现货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具有四个目的及功能,即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作为现货市场的补充进行购买与销售、动态管理库存以及拓宽定价模式。
“一对一”会诊上市公司风险问题
研修班上,石春生和高杰两位期货领域的资深专家现场为与会20余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分别进行了“会诊”。上市公司高管们向两位专家分别提出各自企业在开展期货业务方面的现实疑虑和困难,两位专家也结合其实际情况分别开出了“药方”。
以PVC为主要产品的天原集团(002386,股吧)在自身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了运用期货市场的必要性,企业有关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表示,在产品价格上涨时决不能将风险转移给下游客户,因为如果下游客户亏损,必然会影响上游和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期货市场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为企业多了一个市场,将风险转移出产业链。目前,企业已经克服了诸多困难,进入参与期货市场的“实战阶段”。
高杰在解答了企业对团队激励机制建立的有关问题后表示,期货市场的精髓和根本就是把风险向外部进行转移,最终使企业达成与产业链的共生共荣。针对与会部分企业在开展期货交易过程中出现的现货和期货不匹配的现象,高杰指出,只有真正做到期现的同时开仓和平仓才是“真套保”。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与会的部分上市公司早已涉足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但多数上市公司基于一定的现实考量还没有实际参与。上市公司代表表示,究其原因,其一是上市企业对期货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概念还处于“懵懵懂懂”阶段;其二是对金融衍生品市场认识存在不足,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害怕涉足高风险领域的心理。
去年下半年开始接触期货的鄂尔多斯(600295,股吧)有关负责人表示,期货市场有红海也有蓝海,在市场里面不相信眼泪,如何做好这个市场很重要。本次研修班为上下游企业搭建了交流经验的平台,企业非常重视这个平台,希望借助这个纽带与有关企业就参与期货市场的经验和收获进行充分沟通。此外,上市公司高管们普遍希望借助交易所等有关市场主体的大力宣传,使更多上市公司真正认识期货、了解期货,化解对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抵触感,积极参与期货市场,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
上市公司高管代表还表示,此前由于没有认识到期货是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不清楚它的业务实质和本质,产生了对期货市场的误解。通过此次座谈会上专家的一对一式的“会诊”,其对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宜乘新规“东风”驶向期货“蓝海”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研修班上,部分上市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此前虽然已认识到了参与期货市场的必要性,但迟迟下不了决心的重要原因是,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以及基于现行的会计准则在审计方面存在种种疑虑。但随着国家对于期货市场的日益重视,这些短板正一一完善。
考虑到我国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实际需要,以及随着期货市场逐步健全,2007年新条例就将第四十五条有关规定调整为,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仍然应当遵循套期保值的原则,同时应当严格遵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关于企业以国有资产进入期货市场的有关规定。
而在既有的国有企业考核评价体系中,企业若参与期货,即使是套期保值业务,在审计过程中也一般将企业的现货经营与期货行为分开审计。企业一旦在期货市场受损,在审计报告中显示直接亏损,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国有企业坦言,迟迟未参与市场的原因就是在于上市公司“怕触限”。“我们更关心监管问题,怕被审计,在实际操作中也怕接受问询”,这是此前抑制国有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积极性的一大原因。不过,上市企业也表示,这一情况正在随着我国企业在治理方面逐渐走向规范,出现了很大改善。
此外,众所周知,企业在使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时,需要通过会计处理来使得外部投资者、监管者等相关利益群体了解企业的套期保值行为和效果。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的《商品期货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无疑为企业在参与期货市场扫清了一道障碍。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在参与期货方面还是显得“前怕狼后怕虎”,其主要还是因为《暂行规定》印发后,此前于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下称“《24号准则》”)仍然有效。之所以这样安排的主要原因在于,《暂行规定》只规范了商品期货套期业务,而《24号准则》则是对所有套期业务的规范,因此《暂行规定》在范围上无法对《24号准则》进行替代。
分析人士表示,2006年发布的《24号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对套期保值有效性的标准过于单一、有效性评价成本过高、信息披露不完善等问题,增加了企业进行套期会计的成本和门槛,使企业不能通过套期会计来很好地反映风险管理目标。如根据会计准则对套期保值的规定,套期保值盈亏的幅度必须在80%―125%。而在现实当中,由于市场波动幅度往往超过了会计准则所规定的量化标准。这就出现企业实物运作与准则的规定相背离的现象。
近日由财政部印发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则将为企业在进入期货市场上又扫清一道障碍。新规定允许企业对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敞口选择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方式来进行会计处理,以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和信用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在损益表中的自然对冲,而不需要采用套期会计;以此作为套期会计的一种替代,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管理信用风险活动的结果,提高企业管理信用风险的积极性。这无疑将极大提高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积极性。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明年1月1日新规的实施,相信届时将有更多企业乘上新规的“东风”驶向期货“蓝海”。
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给予投资者合理回报。创造价值、回报股东的理念也应切实落实到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以及经营理念上。通过积极参与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是上市公司决策层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更能通过风险管理创造稳定利润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实体产业的代表,近年来参与期货的步伐正逐渐加快。积极参与和利用好包括期货在内的金融衍生品,转移经营风险,既是上市公司进行风险管理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稳定经营、控制风险的迫切需求,同时还是降低企业自身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利润,从而回馈广大股东,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