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英媒称中国炼油产能过剩日益加剧 “茶壶”炼油厂抱团求生)
英媒称,中国独立炼油厂的合并计划,是中国日益加剧的炼油产能过剩带来的压力的最新表现,产能过剩引发市场份额争夺战,也让人们等待已久的石油行业开放陷入不确定局面。
英国《金融时报》9月6日以《中国的“茶壶”炼油厂谋求抱团求生》为题报道称,到2017年底,中国的年炼油产能将达到8.08亿吨,约占世界产能的16%,仅次于美国的逾9亿吨。在接下来的3到5年,行业专家预计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炼油国。同时,自2011年以来,虽然经济增长开始出现放缓迹象,中国的炼油产能却增长了44%,这导致中国精炼油产能与成品油需求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
中国炼油产能的快速增长,部分归功于规模较小、被称为“茶壶”的独立炼油厂。许多“茶壶”炼油厂运营着大型综合工厂,一些主要的“茶壶”炼油厂现在将合并为一家企业集团――山东炼化能源集团。上周,该计划已获山东政府部门批准。
报道称,“茶壶”炼油厂集中分布在以对民营企业宽容而著称的山东省。两年前,这些炼油厂被正式批准进口原油的时候,人们燃起了这样的希望:这些炼油厂未来会获准在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市场上,与主导市场的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国有炼油企业自由竞争。
获准进口后,“茶壶”炼油厂的产量随之增加,使它们得以在过去两年实现在中国市场上所占份额翻番、达到30%。这些炼油厂的市场份额增加,意味着国有石油集团的市场份额减少,后者近年来已花费数十亿升级和扩建自己的炼油厂,为实现产量增加,“茶壶”炼油厂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但今年出现了明显的政策逆转,“茶壶”炼油厂的出口配额被砍掉,它们的产出只能困在国内,对这些炼油厂的进口配额发放也不如去年那么稳定。
报道称,结果是困在国内的成品油库存上升,导致中国两大油企――中石化和中石油带头发动了一场罕见的零售价格战,这两家企业正寻求在第四季度获得更高的出口配额。生产煤制油的大精炼厂的产出加剧了供应过剩,这类精炼厂的成本甚至比“茶壶”炼油厂更低廉。
报道称,这种压力解释了独立炼油厂为什么想要整合,这其中的逻辑是在中国流行的一种说法:比起一群规模较小的市场参与者相互竞争,负债累累的大型“冠军”企业更可取,新成立的山东炼化能源集团的大额债务可能会成为这些“茶壶”炼油厂的保护伞,因为它们的存亡将事关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利益。
“‘茶壶’炼油厂大面积倒闭不太可能发生,尽管一些较小的‘茶壶’炼油厂正面临困境。”能源咨询机构安迅思副总裁廖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