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训鹏 (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中国关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9月8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经过多年的准备,我国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上市准备正在抓紧推进,已经到了最后阶段了。伴随着中国原油期货市场的脚步声临近,有关原油中国价格再次成为热点。相关消息还提到,为了增强这款人民币计价的期货合约对国际参与者的吸引力,我国还计划允许该合约持有者在上海和香港证券交易所兑换等值的黄金。这些讨论,让原油中国价格,特别是人民币价格,是否能够成为亚洲原油价格的题目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当前世界主要产业油国家都建立了产权交易的平台,但是,全球目前只有三个原油原有的基准价格:WTI价格,布伦特价格和迪拜价格,分别对应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其中布伦特价格具有最大的影响力,而迪拜价格一定程度上依存于布伦特价格。
从区域分工上来说,目前,并没有空白可供新的价格。但是,建立原油中国价格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第六大原油生产国。这样巨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具备形成交易交易价格的基本条件。
然而市场的建立,生产或者消费国这样的大条件还远远不够。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俄罗斯。今天其市场比较大,也有交易中心,但是,俄罗斯的价格从来没有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从形成基准价格来说,仍需其他的条件。这些条件分为两个方面:物质因素和制度因素。就物质方面,最重要的基本条件,是有足够基础设施支撑的交易中心,使得原油产权交易成为可能;第二个基础条件是交易中心要位于或者邻近产油区。至少在交易中心发展的初期,这个条件是必须的。比如,北海石油的发现,为布伦特价格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类似的情况发生在WTI和迪拜价格。这个生产量,并没有一个最低的标准,只要市场主体对该市场有信心,即便是产量下降的很厉害,比如布伦特,也可能维持其地位。虽然说对形成基准价格的产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最低的要求,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产量下降,比如北美阿拉斯加的Alaska North Slope (ANS),亚洲的 Tapis and Minas ,逐渐在国际原油定价体系中被边缘化。
第三,物质条件是高质量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的质量取决于两个方面的特征,一个是市场主体的数量,二是市场主体的多元性,特别是所有制的多元性。高质量的市场主体,可以避免少数人影响,甚至左右价格,从而损害基准价格的可信度。从数量上来说,市场主体的个数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小。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布伦特市场上,积极的市场主体,也一般只有15个左右。相对数量来说,市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也非常重要,这从迪拜原油的成功可见一斑。迪拜原油的生产者,是若干个国际公司的联合体。而在其他中东国家,原油生产主要控制在国家石油公司手中。这一因素,使得迪拜原油价格在中东脱颖而出。
除了这些物质条件以外,一些制度性条件也非常重要。其中第一个是法制和管制水平的稳定性和公平性。价格基准交易中心所在的地方,需要政策具有稳定性,没有政治风险,并且能够公平有效地保护各类,特别是国外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管制不仅是税收、外汇等政治性议题,还包括对现货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监管的技术性能力。第二个制度性条件是价格报告机构。这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想象。市场交易不仅仅是在交易中心完成。实际上,大部分市场交易以柜台交易等方式进行,价格并不公开。因此,任何交易平台,都不能够反映市场的全貌。因此,需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价格报告机构,来综合各个交易平台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个准确反应供求的价格指数。第三个制度性条件是现货和期货的有机联系。特别强调的是,期货交易虽然是价格发现的主要场所,但是必须要以真实的现货交易作为基础。受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影响,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统一开放和强大石油现货市场交易体系。当然,这并不表示期货交易必须要以实物交割。相反,实物交割往往限制金融参与者的参与,不利于形成期货交易市场的流动性。
对照以上条件,相信经过近五年的准备,我国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但是我国的软肋在于制度方面。要建立全球原油市场对中国价格的信心,第一条,让大家对我国的管制框架有信心,这既包括期货现货市场的监管,对竞争行为的规制,还有争端的解决机制。其中期货市场的监管问题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第二个问题,是人民币的兑换问题。这两方面的问题,都超出了交易所的能力范围。但是,也可以通过设计,比如将交易所放在自贸区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际参与者的信心。现在媒体中反映的,可转换成黄金的原油期货合约,能否成功姑且不表,也是一个积极的方向。不过,即便外汇管制的担心得到解决,让海外市场接受人民币定价,还面临着一个如何让使用价格的国外市场主体接受汇率风险的问题。在欧洲,由于大陆天然气企业不愿意承担英国的NBP气价以英镑计价的汇率风险,而让荷兰的TTF气价后来居上。
至于市场主体的数量,这一点应无需担心。我国市场容量大,市场主体必然多。特别是过去几年来,我国独立炼油厂发展迅猛,在国内创造了一个更加多样化的国内市场主体。但是多元性方面需要努力。如果要使得中国价格得到国际的认可,需要吸引到国际上重要的原油市场主体,以他们的实际行动为中国价格的可信度背书。价格报告机构也不是一个问题。只要我国的交易价格出现,没有国际大的价格报告机构会忽视。
价格是否能够成为基准,关键在行业的认可和采用。我国的成品油定价可以最先采用中国价格,实现破冰。这样,其一定也会成为外界和我国原油买家开展交易时候的重要参考。从而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增加市场流动性。随着我国原油进口量大增,我国在全球原油贸易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以及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上升地位,以人民币计划的原油期货合约很可能获得成功。
尽管原油中国价格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接近成为现实,但是我们应该仍旧需要冷静。此前,新加坡和东京建立亚洲原油衍生品合约的努力都失败。可以预见,形成原油中国价格基准也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还需有很长的路要走。(编辑 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