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1)铁矿石供需矛盾与价格波动。价格是供需平衡的反映,供需失衡产生供需矛盾,引发价格波动。因此,价格波动是对供需矛盾的定价。中国铁矿石需求量巨大,四大矿山在供应上举足轻重,双方成为铁矿石价格的主要博弈者,供需矛盾的变化引发市场价格波动。2014年铁矿石产能周期与中国需求周期出现严重错位,供应过剩矛盾异常尖锐,价格重挫;2016年供需矛盾缓和,价格企稳小幅反弹。
(2)逃不过的宿命:总量过剩矛盾再度来袭。供应方面,随着矿山产能周期的延长,铁矿石新增产能的投放周期将贯穿中国 “十三五”时期,预计2018-2020年至少有8000万吨新增高品位铁矿石投放市场。需求方面,中国钢铁去产能,预计“十三五”末高炉产能将缩至8亿吨,生铁产量6.4亿吨左右;随着废钢比提升至20%,预计中国铁矿石需求减少1.28-1.92亿吨,若按照转炉废钢比达到15%的目标计算,铁矿石需求将减少1.92-2.52亿吨。
(3)扰动市场的插曲:高品矿结构短缺矛盾。我们认为,高品矿结构短缺矛盾的爆发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但更多是后者。按照过去两年中国进口高品矿年均4亿多吨估算,考虑到当前高炉产能离8亿吨尚有距离,那么当前高品矿基本游走在供不应求的边缘。不过,随着高炉产能进一步压减,4亿多吨高品矿将能够满足6.4亿吨高炉炼铁的需求。预计随着海外高品矿新增产能释放,以及废钢比可能进一步提升,高品矿结构短缺矛盾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铁矿石供需矛盾与价格波动
商品供需决定商品价格,价格是供需平衡的反映。供需失衡产生供需矛盾,引发价格波动。因此,价格波动是对供需矛盾的定价,矛盾越大,价格波动越剧烈,表现为价格的大涨或大跌。
在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中,铁矿石资源禀赋和钢铁产能的地区分布不匹配,造成铁矿石从富产国向消费国流动,铁矿石出口占产量的比例逐年提高(图1)。国际钢铁协会2015年数据显示,全世界75%的铁矿石产量用于出口。其中,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与FMG四大主流矿山的产量基本用于出口,占全世界出口量的70%。中国是铁矿石消费大国,2015年进口铁矿石占世界铁矿石出口的63%
综合来看,在全世界铁矿石产量中,超过45%的铁矿石通过出口进入中国市场,不到30%进入其他国家,剩下约25%在产地国自销。2016年中国铁矿石进口创新高至10.24亿吨,进口依存度91.3%,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进口矿中巴西矿和澳矿占80%以上,其中超过90%来自四大矿山。中国铁矿石需求量巨大,四大矿山在供应上举足轻重,双方成为铁矿石价格的主要博弈者,供需矛盾的变化引发价格波动。
2014年铁矿石产能周期与中国需求周期出现严重错位(图4)。四大主流矿山新增产能密集投放,但中国铁矿石需求萎缩,供需矛盾异常尖锐,以致2014-2015年铁矿石价格持续重挫,普氏62%Fe铁矿石指数年均价从135.3美元/干吨累计下跌60%至55.5美元/干吨。
2016年,随着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港股00001)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钢铁价格恢复性上涨,钢厂利润修复,铁矿石需求恢复增长。矿山方面,在经历2014-2015年的价格冲击和主流矿山新增产能的替代之后,许多边际矿山退出市场;同时,主流矿山淡水河谷经营战略有所调整,产能扩张步伐放缓,重心转向去库存,这使得2016年铁矿石供应增长放缓。铁矿石供需矛盾缓和,价格企稳,2016年普氏62%Fe铁矿石指数年度均价反弹5.4%至58.5美元/干吨。
二、逃不过的宿命:总量过剩矛盾再度来袭
1、未来3年铁矿石新增供应至少8000万吨
受矿山项目实际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淡水河谷经营战略调整影响,铁矿石新增产能投放周期从2014-2018延长至2020年。这意味着,铁矿石新增产能的投放周期将贯穿中国整个“十三五”时期。
淡水河谷9000万吨产能的S11D项目2017年预计投产3000万吨,该项目原本计划2018年实现满产,现计划延后至2020年;力拓产能1000万吨的Silvergrass项目计划2017年底投产;必和必拓计划2018年将WAIO产能提升1000万吨;罗伊山7月份产量达到445万吨,较上半年月均产量增长91%,年化产量接近其5500万吨的目标,原计划是2016年实现该目标。
据此估计,2018-2020年将至少有8000万吨新增高品位铁矿石投放市场。
2、中国钢铁去产能,高炉产能将缩至8亿吨
2016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制定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的工作目标,并强调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下称《指导目录》)的有关规定,立即关停并拆除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30吨及以下炼钢电炉等落后生产设备。
我们根据2013-2014年工信部先后公布的三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条件》)的307家企业名单大致测算,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炼铁高炉产能合计约9.3亿吨,炼钢产能约12.4亿吨,其中炼钢转炉产能约11亿吨,炼钢电炉产能约1.4亿吨。
名单中,除了电炉有3座容量在30吨以下外,高炉容积均在400立方米以上,转炉容量均在30吨以上。这意味着,若依据《指导目录》,那么在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内可压减的粗钢产能极为有限,因此需要从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以外的产能入手,才能满足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的目标。
但是,2016年11月,工信部发布《钢铁工业调整升级“十三五”规划》(下称《钢铁工业规划》),预计到“十三五”末,中国粗钢产能将从“十二五”末的11.3亿吨降至10亿吨以内,2020年粗钢产量将降至7.5亿-8亿吨,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这就意味着,要完成粗钢产能降至10亿吨以内的目标,不仅需要压减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以外的产能,而且必须扩大至名单内。
回顾《河北省2016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分月计划表》可以发现,实行压减高炉和转炉产能的企业大部分是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上的企业,如河钢集团、建龙实业有限公司、纵横钢铁集团等,少数为未纳入《规范条件》名单的企业,如坤源矿业、华远冶金、顺达钢铁等;压减的高炉容积不仅有400立方米以下的,而且也有450立方米以上的,最大的高炉是昌黎县一座680立方米的。
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炼铁企业共有378家,高炉产能达到10.73亿吨。显然,这里面包括未纳入《规范条件》名单的高炉产能。
我们结合《废钢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废钢比提高至20%的目标进行推断,假设高炉产能利用率与粗钢产能利用率均为80%,那么高炉产能只要8亿吨就能满足规划要求。这意味着高炉产能要压减2.73亿吨,其中符合《规范条件》名单的高炉产能要减少1.3亿吨。名单中400-450m高炉产能合计约1.2亿吨,这部分有可能成为压减的重点。
3、废钢比提升,铁矿石需求减少
2016年12月,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发布《废钢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下称《废钢铁产业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废钢比将从“十二五”时期的10%提高到20%,其中转炉废钢比要达到15%,电炉钢比要提高到12%的水平。
废钢比提升,意味着铁矿石的部分需求将被废钢替代。对此,我们做如下测算。2015年粗钢产量8亿吨,废钢比10%,即废钢消耗了8000万吨,铁水产量7.2亿吨。如果《钢铁工业规划》和《废钢铁产业规划》均得到落实,即“十三五”粗钢产量降至7.5-8亿吨,废钢比提高到20%,那么废钢消耗达到1.5-1.6亿吨,铁水产量降至6-6.4亿吨,与2015年相比铁水产量减少0.8-1.2亿吨,折算铁矿石需求减少1.28-1.92亿吨,这相当于把澳大利亚年产1.65亿吨铁矿石的FMG挤出市场。
但是,废钢比20%,电炉钢比12%,意味着转炉用废钢占粗钢比约8%,转炉钢占粗钢比为88%,据此算得转炉废钢比为9%,较《废钢产业规划》的转炉废钢比低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废钢产业规划》中的废钢比目标只是一个下限值,按照转炉废钢比达到15%的目标计算,废钢比将提高到25%左右。因此,当废钢比为25%时,铁水产量将减少1.2-1.575亿吨,铁矿石需求减少1.92-2.52亿吨,原因就是转炉废钢比从9%进一步提高到15%。
综上所述,未来几年铁矿石新增供应仍将释放至少8000万吨,而需求萎缩至少1.28-1.92亿吨,供应过剩矛盾再度加剧,铁矿石价格趋于下行。
三、扰动市场的插曲:高品矿结构短缺矛盾
1、高炉大型化与去产能,高品矿需求刚性凸显
高炉大型化一直是高炉发展的方向,大中型高炉对原燃料的质量要求比小高炉严格。
炉容越大,铁矿石入炉品位越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GB 50427-2008,不同炉容对入炉原料含铁品位要求如下:
在2013-2014年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中,我国炉容在1000m以上(含1000m)的高炉个数占比44%,产能合计6.08亿吨,占比65%。近几年随着更多大型高炉的投产,比如宝钢湛江钢铁基地2座5050m高炉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投产,大型高炉占比得到提升,高品矿需求增加,需求刚性增强。随着钢铁去产能淘汰了对高品矿需求弹性高的小高炉,大中型高炉(指炉容1000m3以上)对高品矿的需求刚性得到进一步凸显。
2、高品矿结构短缺矛盾的偶然性
本文将含铁量不低于62%的铁矿石定义为高品矿。
我们认为,高品矿结构短缺矛盾是指,在高品矿需求刚性凸显的背景下,某一阶段由于某些因素的驱动,市场对高品矿的偏好进一步增强,导致高品矿出现阶段性供不应求的现象。
2016年下半年以来高品矿结构短缺矛盾变得异常突出,钢厂对高品矿偏好大幅提升。该阶段高品矿偏好提升存在两个驱动因素:一、钢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钢价上涨,钢厂利润持续向好,增强高品矿成本承受能力和钢材增产积极性;二、煤炭供给侧改革推动焦炭价格暴涨,钢厂存在使用高品矿以降低焦比的需求。我们测算发现,2016年四季度至今,钢厂使用高品矿替代低品矿可以提高炼钢效益平均41元/吨,因此,钢厂有动力维持高品矿配比。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以来样本钢厂烧结矿入炉品位始终稳定在55.5%平台上方(图10)。
但是,高品矿的供应一直掌握在力拓、必和必拓以及淡水河谷三大矿山手里,形成事实上的寡头垄断。2016年中国进口铁矿石10.24亿吨,铁矿石进口依存度高达90%,其中来自巴西和澳大利亚四大矿山的铁矿石约占中国进口铁矿石的80%。PB粉、纽曼粉、巴西混合粉等是主流进口高品矿,为国内广大钢厂所使用。
粗略估计,三大矿山过去两年每年进入中国的高品矿不低于4亿吨,占2016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的40%以上。
2016年二、三季度,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在远期现货市场上投放的高品位矿PB粉和纽曼粉大幅减少。根据矿山招标和GO平台成交数据粗略统计,2016年5-9月铁矿石成交同比减少805万吨或29.4%,其中9月同比减少439万吨或60%,这导致10-11月高品位铁矿石到港减少,从而促成高品矿结构短缺矛盾的爆发,铁矿石价格大涨。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1-5月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在远期现货市场上的高品矿继续维持低投放状态,但6-8月投放量恢复增长,这预示着9-10月高品矿到港供应较去年宽松。钢厂方面,现阶段受高利润驱动,高炉几乎都满负荷生产,能提高产量的手段几乎都已经用尽,高品矿维持高配比。因此,尽管当前钢厂对高品矿偏好不减,但爆发高品矿结构短缺矛盾的供应端条件弱化。我们认为,高品矿结构短缺矛盾的爆发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是指高品矿需求刚性的增强,这是产业优化发展的结果;偶然性是指高品矿需求偏好提升和供应的寡头垄断,这种偶然性将随着钢厂利润周期下降和高品矿产能释放而消失。
3、高品矿结构短缺矛盾或将成为历史
假设:(1)400-450m高炉产能被淘汰出清;(2)451-999m高炉对入炉原料含铁品位与1000m级别高炉相同,将其归并到1000m级别中;(3)高炉炼铁以纯烧结矿冶炼。选取55%Fe品位铁矿石作为低品矿,62%Fe品位作为高品矿进行配矿烧结,那么,根据炉容级别与入炉原料含铁品位关系,以及相应级别炉容对应的符合《规范条件》的高炉产能,可以计算出相应级别炉容下62%Fe品位铁矿石需求量以及总需求量。
情形一:按照《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GB 50427-2008最低入炉品位要求测算。表5显示,1000m级别炉容的高炉产能为55102万吨,最低入炉品位56%,对应需要消耗98396万吨56%Fe品位烧结矿,其中62%Fe高品位铁矿石配比为14%,对应消耗量为13776万吨;1000m-5000m级别炉容高炉总共消耗62%Fe高品位铁矿石36628万吨。按照高炉产能利用率80%计算,那么总共需要消耗62%Fe高品位铁矿石29302万吨。
情形二:按照《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GB 50427-2008要求,在最低入炉品位基础上提高1个百分点进行测算。在高利润驱动下,假设各级别炉容高炉含铁原料最低入炉品位均提高1个百分点,其他条件不变,那么,62%Fe高品位铁矿石需求量将增加20207万吨至56834万吨(表6)。按照高炉产能利用率80%计算,那么总共需要消耗62%Fe高品位铁矿石45467万吨。
情形三:极端情况下,假设所有高炉入炉品位均提高到60%,那么,需消耗62%Fe高品位铁矿石96866万吨(表7)。按照高炉产能利用率80%计算,那么总共需要消耗62%Fe高品位铁矿石77492万吨。
图10显示,2014年以来,样本钢厂烧结矿入炉品位在54%-56%之间运行,其中2016年3月之前平均入炉品位为54.82%,2016年3月至今平均入炉品位为55.56%,可见烧结矿平均入炉品位并不特别高,因此出现极端情形的可能性不大。2016年全国高炉入炉矿综合品位(即搭配烧结矿、球团和块矿的入炉矿含铁量)先进值数据显示,即使是入炉矿综合品位,达到60%的情况也不多见(表8)。
在钢厂偏好高品矿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较可能出现情形二。根据情形二,按照过去两年高品矿供应年均4亿多吨估算,考虑到当前高炉产能离8亿吨尚有距离,那么当前高品矿基本游走在供不应求的边缘。
不过,随着高炉产能进一步压减,我们认为,4亿多吨高品矿将可以满足6.4亿吨高炉炼铁的需求(按照高炉产能8亿吨,产能利用率80%计算)。这是因为:第一、我国现代高炉冶炼中很少有以纯烧结矿炼铁的情况,基本上烧结矿需要搭配20%-30%更高品位的块矿和(或)球团矿一起入炉冶炼,因此烧结矿的用量可以降低一些;第二,以上配矿将高于62%Fe品位的铁矿石当作62%Fe品位计算,因此实际上可以获得更多烧结配矿。综上所述,随着海外高品矿新增产能释放和“十三五”中国钢铁去产能的进行,铁矿石进入低需求时代,同时废钢比进一步提升,高品矿结构短缺矛盾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烧结配矿假设仅考虑含铁品位,未考虑烧结矿的冶金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等因素。在此抛砖引玉,不足之处欢迎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