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届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大商所农业品事业部总监王玉飞指出,玉米市场化改革后,大商所农产品(000061,股吧)期货焕发勃勃生机,玉米期货表现出非常好的发展态势。大商所通过不断创新,很好地满足了市场风险管理需求,有力服务了国家收储制度改革,推动了实体经济有序发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大会上了解到,近年大商所农产品期货市场规模稳步发展,客户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功能持续改善。此外,大商所农产品期货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2016年FIA全球农产品期货交易量排名中,大商所10个农产品中有7个品种位列前20名,其中豆粕、棕榈油、玉米和豆油分别位列1、3、4、7位。国际一些大型外资企业开始使用大商所品种进行基差定价。但从期现货规模对比来看,6月末大商所农产品期货市值1403.6亿元,仅占相应表观消费量的13.7%,表明农产品期货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王玉飞指出,为更好地满足产业客户套保需求,大商所贴近现货市场变化和贸易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合约和交割制度,近年在玉米产业链品种上,通过推进玉米集团交割、优化淀粉升贴水、创新鸡蛋合约制度,有力提升了期货市场服务产业的能力。
在玉米品种方面,她介绍说,玉米收储政策期间,市场收购主体单一,参与玉米交易的饲料企业较少,生产规模仅占全国的15%左右,价格波动率也较低。玉米市场化改革后,包括央企、民企、地方国企、外企等的多元化收购主体入市,价格波动幅度增大,产业风险管理需求大幅上升。今年以来,参与玉米期货交易的法人客户数是去年同期的1.4倍,其中参与交易的饲料企业生产规模占比增长到29%左右。同时,玉米期货交易、持仓规模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玉米期货一度成为全国持仓量最大、大商所参与客户数最多的品种,并在5月经历了历史第二大交割量。为应对市场变化,大商所积极开展集团交割相关工作,分三批增设交割库点共计28个,交割地点增加13个,总库容增长131.5%。目前已有20多家行业核心企业已经成为或正在向交易所申请成为集团交割库,这些企业玉米经营量约占全国的50%。通过精心、充分的布局,玉米市场实现平稳发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玉米1709合约是实行集团交割的第一个合约,该月合约仓单注册非常活跃,8家集团交割仓库中5家有仓单注册,仓单量7.95万吨,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地区。从实施效果看,集团交割实现了产区就近交割,降低了交割成本,提高了交割效率,对稳定产区价格、保护农民利益、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集团交割仓库将产生聚集效应,吸纳更多优质仓储设施和优质粮源”,王玉飞说。
在淀粉品种方面,大商所建立了定期调整升贴水的机制,即每年9月份对新挂牌合约升贴水进行调整,触发条件是升贴水变化幅度超过20%或绝对值大于20元/吨。如今年黑龙江地区玉米淀粉的贴水调整为70元/吨,将从2018年8月1日开始实施。这种动态调整机制,将使期货市场更贴近现货,进一步提升产业客户参与期货交易的积极性。
在鸡蛋品种方面,自1703合约开始,引入了每日交割、车板交割制度,缩短了仓单有效期,增加了7、8合约月份及修改了交割质量标准。新制度实施后,鸡蛋期货可供交割量大幅增加,交割成本显著降低,期现价格回归良好,产业客户参与积极性不断提升,使鸡蛋期货成为国内第一个连续活跃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如今,50%以上的大型鸡蛋贸易商关注期货市场,并参考期货价格进行贸易定价,约40%主要大型蛋鸡养殖和蛋品加工企业参与期货交易或成为交割库。王玉飞表示,大商所还将精益求精,进一步优化鸡蛋期货规则制度:在质量标准上重新鲜度、轻外观,在交割流程上调整包装物要求,进一步降低客户交易成本,提高持仓限额,并研究扩大涨跌停板的可能性,为产业利用期货市场提供更多便利。
关于未来交易所将开展的工作,王玉飞表示,一是将分三步走推进玉米集团化交割,从东北设库,到通过信用仓单在全国其他产销区设库,再到开展玉米基差交易和国际化,努力建成玉米国际定价中心;二是加快推进玉米期权,丰富产业风险管理工具;三是推进生猪期货上市,与豆粕、玉米形成完整的品种序列,进一步完善饲料养殖产业链。相信随着上市品种的不断丰富、衍生品工具的日益多样,大商所服务实体经济的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原标题:制度创新持续推进 期货服务玉米产业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