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蓉)今年初,国家发改委接到举报,反映部分聚氯乙烯树脂 (简称“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联合推高PVC销售价格,加重了以其为原材料的下游企业成本负担,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接到举报后,国家发改委随即开展了反垄断调查。
调查发现,18家涉案企业在2016年销售PVC产品的过程中,通过微信群多次达成了统一涨价的垄断协议,导致PVC市场价格明显上涨。据统计,涉案企业去年累计生产PVC达12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四分之三,其经营行为对PVC行业具有重要影响。涉案企业的上述行为已违反 《反垄断法》,国家发改委于近日依法对18家涉案企业处以2016年度相关市场销售额1%到2%的罚款,共计4.57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9月份至今,已有多家在A股上市的公司或旗下公司发布收到处罚告知的公告,分别是中泰化学(002092,股吧)、鄂尔多斯(600295,股吧)、亿利洁能、天原集团(002386,股吧)、英力特(000635,股吧)、君正集团(601216,股吧)和金路集团。
作为重要的通用塑料原材料之一,PVC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建材、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等领域,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去年对PVC材料价格是一个大“牛市”。从年初的不到5000元/吨的价格持续上涨,最高创出过8500元/吨的阶段性高价。
这不是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对于原料上游或能源市场开出的第一张反垄断罚单。今年6月,山西发电企业因垄断直供电价格被罚1.3亿,山西几乎所有发电企业都涉及其中;7月,17家造纸企业因卷筒白板纸价格垄断被罚778万,而白板纸同样是印刷、包装行业的重要原材料。更为重要的是,发电、造纸、PVC同样都是产能过剩行业,原本应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经受市场的考验和优化。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处长徐新宇表示,“钢材、水泥、造纸、电力,这些行业都出现了这种问题,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组成价格联盟,达成垄断协议并实施,来推高原材料的价格,获取利益。他们的理由就是,产能过剩,大家抱团取暖,做到都有饭吃。提醒供给侧改革这些行业,不要去做这种事情,抱团取暖这样的行为可能触犯 《反垄断法》,是要受到严厉制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