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民收入 稳定企业经营
引言
今年是推行玉米价格市场化的第二年。在经历了上一年玉米价格的大幅下挫后,今年黑龙江产区的农民对玉米、大豆、水稻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与此同时贸易商与下游深加工企业在经营思路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玉米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农民如何保障自身稳定的收益,贸易商如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综合型企业如何借助市场化契机整合产业链优势做强做大?带着这些疑问,期货日报记者9月23―28日随大商所2017年黑龙江秋季考察团进入玉米主产区进行了调研。
1 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单产增加
在9月23―28日随大商所2017年黑龙江秋季考察团考察时记者了解到,今年玉米转种其他作物的比例保守估计在15%至20%,玉米单产较去年有10%以上的提高,但与过去三年平均产量相比提高并不明显。因为去年种植玉米亏损,农户改种大豆与水稻的比例明显提高。
富锦象屿金谷农产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象屿金谷)贸易部负责人车立军向记者介绍,今年富锦及周边区域玉米转种其他作物的比例约在30%,因为旱田的限制,大部分改种的是大豆。水稻种植存在着收益与投入双高的情况,也有相当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土地改种成了水稻。
记者在考察绥滨县德善村大豆生长情况时,与当地农户刘大姐进行了交流。据刘大姐介绍,由于去年玉米受灾严重,种植玉米的农户亏损较大,今年改种大豆情况较为普遍。今年刘大姐便将自己家2垧地都改种成了大豆,预计每亩的产量在450斤,换算后每垧产量约在2.5吨。
记者在鹤岗至富锦沿线发现玉米改种水稻的情况较多,沿路随处可见正在修建的水渠。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改建的水田主要是采用引流江水的方式,因为投入大且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可以改造水田的土地并不多,并且地租与改建成本都较高,水田地租每垧在1万元左右。
考察团在走访集贤县农委时,有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集贤县及周边农作物种植面积在196万亩,较去年的140万亩增加显著。其中,水稻由去年的25万亩增加到今年的33万亩左右,大豆由去年的3万亩增加到今年的16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则下滑明显。在玉米与大豆种植面积此消彼长的同时,今年玉米与大豆的单产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综合考察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与去年比较,玉米虽然丰产但因为改种情况较多,预计总产量与前三年的平均产量相比仍存在10%至20%的缺口,叠加下游玉米深加工企业享受国家补贴导致的需求增加,玉米今年价格明显高于去年;大豆在单产与总产量都显著增加的情况下,今年价格有可能持续承压。
2 踏不准市场节奏的农户
今年含水分30%的玉米开秤价在0.53元/斤左右,而大豆已经开始陆续上市,价格在1.7至1.8元/斤。较去年最低时1块钱3斤的价格,种植玉米的农户今年收益显著提高,而大豆相较去年1.9元/斤左右的价格有明显的下降。从去年种玉米亏损大量转种大豆,到今年大豆价格下压玉米价格回升,农民似乎有些踏不准市场的节奏。
富锦地区大榆树镇向阳村的一位王姓农户介绍,他刚把玉米送到象屿金谷去检测水分,像他手里这样含水量在30%左右的玉米今年的价格在0.53元/斤。今年他依然坚持种了20垧的玉米,因为去年大部分农户种植玉米亏损严重,旱地租金下降在30%至50%,今年每垧地租在4000元左右,加上种子、化肥、农药、收割等费用,每垧地玉米的种植成本在8000元左右。预计今年玉米产量每垧约在11吨,再加上国家的补贴,今年种植玉米的收益比较理想。
在玉米价格与收益走高的同时,种植大豆的收益下降明显。上述刘大姐就是因为去年种植玉米亏损严重,今年将家里的2垧地改种了大豆。刘大姐告诉记者,现在大豆1.7至1.8元/斤的价格还能有些盈利。
刘大姐给记者算了笔账,大豆种植与收割的成本要低于玉米6000元/垧左右,但大豆的每垧产量较玉米低2.2吨左右,如果大豆的价格低于1.7元/斤,算上自己这一年的人工投入,盈利还不到1000元/垧。
刘大姐告诉记者,如果今年种大豆亏损了,明年就还改种回玉米,玉米毕竟产量高,盈利的机会更大一点。记者在考察中遇到的大部分今年由玉米改种大豆的农户都有着与刘大姐相似的心态。
连续10年开车带领调研人员考察的哈尔滨客车司机张恩权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农民有时对于市场的反应过于敏感,大家看到今年种什么赚钱就一窝蜂都扑上去,但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种的人多了产量上来了收益自然也就降低了。
格林大华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刘锦告诉记者,从今年的产量与市场接受的价格来看,玉米的收益很有可能好于大豆。明年或出现大豆改种玉米的情况,但如果玉米产量伴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张而增大,考虑到临储依然保有近2亿吨的玉米库存,明年玉米的价格很有可能再一次走低。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地租从去年的6000元/垧下降到4000元/垧,农户的收益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地租的下降,如果明年地租走高农民的收益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记者在6天的考察中与多位农户广泛交流了解到,不少农民都至少听说过期货,但因为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农民很难直接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主要还是依靠“保险+期货”等方式来规避自己风险。但因为此项目仍处于试点阶段,场外期权费用与保费都较高,主要还是依靠补贴,依然需要进一步推广与模式创新。
3 纠结的贸易商
如果说国家推行玉米价格市场化第一年考验的是农民,那么第二年最纠结的可能就是贸易商了。玉米价格经历国家取消临储买粮托市第一年的暴跌后,今年较为坚挺。但贸易商因为对政策变动影响的不确定,同时面对临储库存、下游需求、进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风险管控的需求迫切。
宝泉岭地区山林粮食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向东告诉记者,目前其公司收30个水玉米潮粮起秤价1130元/吨,15个水上车价1480―1500元/吨,到锦州港(600190,股吧)1710元/吨。但黑龙江发往锦州港的粮只能算作二等粮,目前锦州港的一等粮的价格同样也在1700元/吨左右,黑龙江地区收粮的贸易商在价格上没有竞争力。并且1710远/吨的价格,算上运费与烘干费等其他杂费贸易商是没有利润的,甚至略有亏损。目前山林公司依然坚持收粮主要是因为公司是采用收来水稻的稻壳作为烘干燃料,节省了一部分成本。但目前贸易商收粮普遍不赚钱,都是试探性收粮,希望后市玉米价格可以涨。
对于后市,同行的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从供给面以及库存来看玉米价格依然弱势,但因为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补贴以及发展乙醇汽油的规划,从需求端来看玉米价格或有走强的可能。
供给方面,今年玉米种植面积缩减较大,算上单产上升的因素,总产量依然有10%以上的减少,但2亿吨左右的临储库存决定短期内玉米供给依然强势。银河期货分析师吴玉琢表示,今年玉米大量上市预计在10月中旬,目前大部分贸易商收粮是没有利润的,玉米供应量加大后价格有下探的可能。并且今年临储在黑龙江地区已经拍出了2000万吨的玉米,各个村林立的烘干塔表明,贸易商手里都有一些屯粮。
“南方的饲料加工企业对目前的价格也是不接受的。”吴玉琢表示,目前锦州港口粮价在1700元/吨以上,运到南方港口的价格应在1900元/吨左右,而美国港口目前的粮价在1000元/吨,到达南方港口的价格约在1600元至1800元/吨,价差明显。虽然中国对玉米进口有严格的限制,但南方饲料加工企业普遍反映目前的价格过高。
需求端来看,今年与贸易商在产区抢粮的主要是玉米深加工企业。虽然因为环保因素养殖企业的总规模有所减小,限制了对玉米作为饲料的需求,但由于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补贴,导致今年玉米深加工企业出现利润与开工率双高的现象。玉米深加工企业对于眼下的粮价完全可以接受,导致加工企业带动贸易商一同在市场上收粮,如果贸易商此时不收粮则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出局。饲料加工企业北移的趋势以及国家预计在2020年全面推广乙醇汽油的政策利好,也加大了玉米需求增加的预期。
除了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外,今年政策的变动导致贸易商传统的经营思路也受到了冲击,市场化运营的风险逐步显现。
穆棱市新纪源粮油公司负责人高先生介绍,以往竞拍临储的粮食大概率会有盈利,国家也是通过收储与拍卖之间的差价进行补贴。而公司今年参加玉米三等粮的拍卖,起拍价只有1100元/吨,但最终成交价格在1330元/吨左右。因为是三等沉粮,将来出售有可能面临亏损。
考察中另外一位贸易商则向记者坦言,今年玉米深加工企业积极收粮,贸易商如果不跟进就会被淘汰出市场,东北种植农作物一年只有一季,这两个月是最关键的时候,如果不收粮,则一年都没有活儿干了。面对这个价格如何盈利的追问,该贸易商告诉记者,一是希望后市玉米价格可以上涨,二是通过后期所收玉米水分的逐渐下降来拉低一些成本。
考察下来记者感觉到,国家实施玉米价格市场化对贸易型企业既是一次做大做强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贸易型企业运用期货工具来管理自身风险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4 综合型企业面临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
考察团在走访中粮宝华粮食贸易公司(下称宝华粮贸)、象屿金谷、山林粮贸等具有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能力的综合型企业时了解到,随着玉米价格市场化的推进,综合型企业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综合型企业也看好玉米价格市场化的机会,对全产业链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加大自己在行业内的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风险管控的需要,以及以期货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的全方位支持。
车立军表示,象屿金谷从建立之初以仓储为主的经营方式向贸易、深加工等产业各个环节全方位的发展。从贸易角度看,企业发挥其自身的资金优势,每年玉米贸易成交量最大是在11、12两个月,而因为银行的考核制度,往往年底是抽贷的时候。象屿金谷依靠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在2015年最高峰时期曾拿出100亿元资金进行收粮。
与此同时,企业也积极向下游产业链发展,企业不仅拥有自己的玉米加工厂,甚至还配备了发电厂。据产业资深人士介绍,对于玉米深加工企业,除了要控制好采购端玉米的价格,决定盈利水平的关键因素便是加工的电力成本,在产区配备自己的加工厂与发电厂,将大大提高象屿金谷的竞争力。
但象屿金谷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例如库存保值、发电煤炭价格、资金成本等。
宝华粮贸负责人黄先生介绍,公司占地面积230亩,有六条铁路专线,公司先后与中储粮、中纺、东方集团(600811,股吧)、北大荒(600598,股吧)、天润、中信、中航等7家央企合作,拥有较强的综合贸易能力与物流能力。因为公司具备从田间收割到港口装船一整套的物流体系,可以省去粮食打包 、铁路站台装卸等环节的费用。并且因为收割方式越来越现代化,农民向贸易商卖粮往往采取田间直收的方式,这样更加考验短期内的物流能力,宝华粮贸完整的运输体系在运粮高峰时期优势明显。
据黄先生介绍,现在企业在周围12个村都建立了烘干塔,想为农民提供从播种到收割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服务。但目前的关键问题依然是粮食价格波动的风险,如果能有效掌握定价权,将大大提高农民参与的热情。
山林粮贸总经理林向东向记者介绍,目前公司依靠完备的中下游烘干、储藏、贸易及南方到港后的后继贸易能力与农民开展订单农业。为了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山林与农民采取点价交易的方式,即农民直接把种出来的玉米送到山林粮贸,结算价格则由农民根据市场现货价格选择点价,同时农民还有一定的利息收入。
林向东表示,点价交易的模式,既让农民的收入有所保证,也保证了企业货源的持续稳定。但企业需要面临一定的价格风险,目前还在逐步推广当中。
产业链的整合、企业规模的壮大与经营方式的完备,必然需要更加完善的金融工具的支持,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工具越来越受到综合性企业的重视。
5 产业链各阶段都从期货中受益
玉米市场化使得价格波动加剧,对产业链各个参与主体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田间辛勤耕作的农民,到农村合作社、贸易商,再到如象屿金谷、宝华粮贸这样拥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综合型企业,期货工具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险+期货”让农民的种粮收入有了保障。农民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自己进入期货市场对冲风险难度很大,通过“保险+期货”的方式实现对收入的保证是比较理想的方法。考察团在走访集贤县农委时,黑龙江臻美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恋与随团的华信期货玉米研究员王彬进行了交流,双方表示有意就“保险+期货”的商业保险模式进行合作。
在交流中王彬表示,目前“保险+期货”的方式主要还是由交易所与政府补贴的方式为主,要想真正推广必须进行商业化的探索。近期华信期货与中国人保联合在内蒙古自治区推出的农产品(000061,股吧)收入保险,便是“保险+期货”商业化方式的一个探索。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主要针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对冲,而在产量上缺乏有效的对冲手段,与保险相结合,使得农民可以最终得到产量与价格综合考虑的收入保证。交流期间王彬与刘恋就商业型农产品收入险的价格进行了深入交流,因为今年产区的产量与开秤价已基本确定,希望通过进一步沟通在明年达成合作。
点价交易、卖出套保已成为贸易商必备的经营方式。林向东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山林粮贸从农民处收玉米,如果农民认为当时的市场价格过低可以选择之后点价成交,将风险转移给贸易商进行管理。此时贸易商如果在期货市场建立一定的多头头寸买入套保,因为玉米期现货的高度拟合性,则可以规避价格波动造成的收粮成本增加。与此同时,公司还会对持有的库存做卖出套保。林向东介绍,从临储拍来的粮,放在仓库里同样面临贬值的风险,目前山林粮贸有20万吨库存,大约做了10万吨的卖出套保。
此外,越来越多的贸易商对期、现货市场用等同的地位来看待,利用期现结合的思路进行操作。考察团在走访黑龙江吉庆豆业的时候,其贸易部门负责人张经理向记者介绍,公司借助在产地多年经营的优势,采用一边在产地收粮一边在期货市场卖出套保的策略,如果最终期货市场价格合适便选择进行交割。今年便在大豆1705合约上成功交割,扣除仓储、运输成本及升贴水,每吨仍有几十元的盈利。
综合型企业更看重期货市场的定价权与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以及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对全产业链的支持。黄先生介绍,宝华粮贸准备在3个村试验新型的订单农业。公司依托其贸易端完整的物流体系,联合种子、农药、化肥等企业,为农民提供从播种到收粮的全流程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但粮食价格,依然是推广产业链服务的关键问题。黄先生正在积极筹建自己的期货团队,在为农民提供的综合服务中加入粮食价格保底的选项。
而对于象屿金谷这样覆盖整个产业链的综合性企业,期货工具早已成为生产经营的标配。除了对玉米进行套保外,产业链下游生产的淀粉,乃至发电厂用的动力煤同样要进行期货操作。车立军表示,贸易部门正在积极尝试建立期现结合的贸易方式,把期货操作上升到整个集团经营的层面,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增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