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原油期货

十五年钢贸简史:老徐玩铁矿,是这样一路玩过来的……

时间:2017-11-09 15:46:51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扑克投资家

前言:文章题目为什么最后我用了《十五年钢贸简史》,而不用黑色系产业链研究之类的题目,我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叙述这段跌宕起伏的岁月。给自己,同时也是给这个时代的行业历程做一个笔记。然个人能力有限,尽力表达,想到哪儿写到哪,晦涩难读之处就聊表歉意。

老徐本人进入钢贸行业还是有一定的偶然性。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是一个标准的程序员,在软件公司工作期间,勤勤恳恳写了一年的代码,可能是因为跟代码的缘分有限,在写代码这个领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天分发挥极其有限。于是乎,转行的议程自然摆在我的面前。正好我们的软件使用客户是各大钢贸商,进入钢贸行业成了最自然的选择。

时代的兴盛可以成就一个人,但是时代的转变也可以挫败一个人。总结起来就是时势造英雄。经历过物资短缺的人有一点体会是最直接也最深刻的,就是有钱未必能买到合适的产品。

刚开始进入钢贸行业,受益于自身的专业优势,我所在的贸易公司我既是销售部销售员,同时兼任公司的“CTO”,但是我只拿销售部的可怜工资,现在回想起来,我这个人似乎跟高工资总是欠缺点缘分。占领了信息部门的制高点,纵览后台数据是一个先天优势。记得那时候南京梅山钢铁刚刚并入宝钢集团没多久,我公司主要销售梅钢的各个系列产品。时隔多年,那时候的商业秘密也成为过往云烟,当时销售吨钢利润稳定在1500左右,差一点的利润也在1000以上。每个月几万吨的销售量,现在看来是多大的暴利啊,可惜时光不会倒流,要不然我也应该投身当时的抢钱的洪流,这里小小感叹一下。

说白了,当时的情形按照粗俗一点的话来讲,谁能订到货谁就是大爷,明摆着的利润,而且是巨大的利润。这个时光持续了好几年,我2003年入行,一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几乎一直是这个路径。那时候能泡在酒桌上的,往往是做生意的成功人士,因为那是纯粹的搞关系为主的生意,技术含量偏低。这也是后来几年钢铁行业跟金融资本密切接触之后,部分人被历史洪流或淘汰或消灭的重要原因。

我所熟悉和了解的卷板市场,当时的情形和现在大不一样。那个时候热轧卷这个品种国内只有少数钢厂能生产,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老牌的鞍钢、本钢、宝钢、武钢、唐钢这些,这些钢厂也具备冷轧卷的生产能力。后面陆陆续续首钢、马钢、邯钢等也开始陆续投放冷轧卷的生产线。当时先进产能的一个标志性产线就是冷轧的生产能力。之后大型民企沙钢和日照也陆续投产热轧卷生产线,至此基本形成了当前的卷板钢厂生产格局。2009年刺激经济的4万亿投入之后,一些民营企业也陆续投入到镀锌卷板生产线的行列当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三峡全通、华烨、兴日钢等等。

时间切回到2005年左右,当时上海市场有几家民营企业巨头上海华冶、上海巨盈、上海圆通、上海舜业等,特别是前两家让人印象深刻,当时上海华冶的月库存量大概在50-60万吨,上海巨盈也在30万吨以上,几乎是卷板的万国展览会。我个人还有印象的一些比如巴西乌斯米纳斯、美国钢铁、俄罗斯切钢、俄罗斯卡钢、德国蒂森克虏伯、马来西亚、台湾中钢等等。这个从侧面也说明那个时代中国的钢铁明显是卖方市场,全世界的钢铁都可以发往中国销售。记得有意思的细节是2005年左右,上海华冶的各级管理部门小轿车超过60辆,简直车水马龙,足见昔日繁华。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如今,当初这些声名显赫的公司或规模大不如当初或销声匿迹,这个起伏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呢?我想值得我们花点时间和精力来分析一下。

时代成就了这些企业过往的成功。当初这批老板们起家的背景或多或少有一些相似之处,很多是某地区的物资局或者供销科下海的,对于物资的供应和销售天然比外界要熟悉和了解,这个是信息上的天然优势。这些企业在短时间内(少于10年)迅速壮大的过程中,都充分利用了杠杆。为什么当时就有杠杆,很多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可能到现在也未必明白,但是我解释一下就非常容易理解。当时这些民营企业大多依托中国五矿、中国中钢、中国铁路物资等大型国企订货,基本上采用10%-20%这种定金交易,更有甚者我还听说是有部分企业采用代销模式,也就是先销售,后付款。在供不应求的大环境下,很容易快速成就一大批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

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任何一个暴利的行业,持续性都值得怀疑,尤其是进入门槛不算特别高的钢铁行业,更是各路资本竞相追逐的标的。重资产、高税收、较多的就业人口吸纳能力,这些优点使得鼎盛时期几乎重要的城市都有自己大大小小的钢厂。产业集中度偏低,技术投入偏低,这些都为日后的地条钢等伪劣产能埋下了重要的伏笔。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幅度的产能过剩。好在当局者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了可以载入史册的创新举动――供给侧改革。

但是杠杆的参与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可以说我自己也是杠杆的间接受害者。2011年到2015年,可以翻看螺纹钢指数的历史走势,简直是又臭又长的大熊市,一次次跌穿了众多市场参与者的底线。老徐深受其害的是2012年到2013年大量托盘订货,酿成了不小的亏损,唯一幸运的是发现了问题,及时截断亏损。虽然交了大量的学费,但是依然能够活着见证这个市场的风云变幻,颇为感慨。可惜的是,很多公司习惯了之前几年的牛市思维,大量订货搏行情成为了习惯。殊不知,在逆势的时候,结果是残酷的甚至是血腥的,一大批公司糊里糊涂地因为不当使用杠杆而消失了。

作为十多年的资深钢贸人,这些年的经历几乎都体现在一句古训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为什么我要写上这一段话?我想也是给做实业的朋友们总结一些个人的经验教训。

由俭入奢易。这句话其实比较好理解,就是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肯定会挥洒青春和汗水,去努力奋斗;同时你也会有理想、有信念去填补一些空白。当你有了一些初步积累之后,可以实现好多之前不曾拥有的物质上面的满足感。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问题了。

由奢入俭难。解决这个问题,自古以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只能从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做一些分享,未必能全部解决这个问题,至少有一个警示作用。当有了一些金钱的积累之后,学会大手大脚花钱几乎不用人教,相信大家都有最直接的体会。开一个公司,各项开支不断:管理成本、办公费用、广告费用、各种行业协会费用、各种税费……有人开玩笑讲:喜欢一个人就让他当董事长,毁灭一个人还让他当董事长。这个话看着是玩笑,背后的道理其实也非常辛酸。公司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一切费用都不是问题,原因非常简单,收入远远大于支出。可是一个公司不可能一直处于顺境,逆境来的时候往往是温水煮青蛙:业绩开始渐次下降,人员机构开始臃肿,开支不断增大,直到收支失衡。大部分企业家都是好面子,止损对他来讲甚至就等同于失败,现在回头看来止损一点都不可惜,失败之后收拾烂摊子才更加不易。

这里再插一些题外话,钢铁行业里面一些不正之风也是屡见不鲜,以次充好、偷换品牌、缺斤少两等等问题也不少见,本人也遇到不少类似的问题。见得多了,看得多了,自然明白诚信的可贵。我们这个社会,不正之风长此以往,不需要外族消灭我们,自己人就可以毁灭自己。所以,对于现任领导人的一些好的执政理念我是由衷地钦佩。例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这个十五年的钢贸简史,大部分笔墨重在解剖失败的经验,我想借用一句话――以史为鉴,可以明智。

  • 上一篇:2017以及2018年镍价会继续改善 价格区间11w―14w
  • 下一篇:远强近弱 铁矿石如此套利或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