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采暖季的到来,北方多地钢铁行业开始错峰生产。
根据2017年8月份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下称《攻坚方案》),“2+26”城实施钢铁企业分类管理,按污染排放绩效水平于9月底前制定错峰限停产方案,石家庄、唐山、邯郸、安阳等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以高炉生产能力计,采用企业实际用电量核实。
其中,钢铁产量全国第一的河北省备受关注。河北省内钢铁产量最大的城市唐山,近日对外发布的《唐山市2017-2018年采暖季钢铁行业错峰生产方案》(以下简称《唐山方案》)提出,今年11月15日至明年3月15日钢铁企业高炉限产120天,全市总限产比例为50%,四个月合计影响高炉生铁总量为1821万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石家庄和邯郸尚未对外公布完整的采暖季钢铁行业错峰生产方案,不过钢铁总产能限产50%的政策依然会严格执行。
在河北之外,安阳、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徐州等多个北方城市都执行了采暖季钢铁行业错峰生产的政策。
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钢铁行业在采暖季的集中错峰生产对钢铁的供需关系有一定影响,但是钢铁价格预计不会像上半年那样大幅度上涨,而是会小幅度温和上涨。
唐山市高炉炼铁限产1821万吨
目前,唐山市为京津冀地区发布采暖季钢铁行业错峰生产详细方案的唯一城市。
唐山市提出,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出具的钢铁产业污染排放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估打分结果,综合考虑钢铁企业低品位工业余热城镇供暖情况,实施精准、安全、协同、铁腕限产。
《唐山方案》提出的错峰生产时间为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共120天。其中,截至2016年底前已采用低品位工业余热实施城镇供暖的钢铁企业错峰生产时间延长至2018年3月31日。
根据《唐山方案》,确定错峰生产的比例主要依据四大原则。首先,将钢铁企业限产比例与污染排放绩效分值挂钩,列为绿色区即分值大于60分的企业,采暖季限产比例不超过43%;列为红色区即分值小于40分的企业,采暖季限产比例在75%左右;列为黄色区即分值在40-60分区间的企业,按照50%左右的比例。
其次,对截至2016年底前已利用低品位工业余热为城镇居民实施较大面积集中供暖的钢铁企业,按满足居民冬季最低供暖所需的最小生产负荷(最小生产负荷由当地政府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核定,盖章确认后报市采暖季钢铁行业错峰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组织生产。
第三,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钢铁企业全部停产。第四,优先采用采暖季高炉完全停产的方式实施管控;达不到规定限产比例的,再采用对高炉实施部分时间段停产的方式实施。
在分解落实错峰生产任务上,原则上唐山市高炉炼铁产能限产50%,但综合考虑钢铁企业低品位工业余热城镇供暖情况,唐山市采暖季高炉炼铁产能限产任务为1821万吨。
《唐山方案》特别强调,各县市要参照第三方评估机构确定的“一厂一策”限产方案,将限产任务足额分解到限产企业、限产设备和限产时间。要加强限产指标管控,但不得调整辖区内隶属首钢、河钢唐钢的钢铁企业炼铁产能限产指标。
市场供需将基本平稳
针对北方各地的钢铁行业采暖季错峰生产,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它对钢铁价格和PPI的影响。
对此,刘满平分析,从供给侧来看,由于多个城市的钢铁行业大幅度错峰生产,确实会导致钢铁供应量的减少;从需求侧来看,房地产行业是钢铁的大用户,房地产投资的减速也会导致需求的减少,所以钢铁供需关系不会发生太大的波动。
在供给侧,根据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的统计,今年取暖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限产将使钢铁行业供给有所收缩,预计将影响生铁产量3500万吨左右,影响粗钢产量4000万吨左右,市场将呈现供给偏紧的格局。
在需求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今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054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8%,增速比1-9月回落0.3个百分点,创下今年以来最低值。
“预计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冬季开工不便的季节因素综合影响,11月和12月的房地产投资速度仍将保持低位运行,不会出现很大反弹。这也意味着钢铁的需求将明显回落。”刘满平分析。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显示,10月份,全国粗钢产量7236万吨,平均日产粗钢233.42万吨,环比下降2.5%,降至近5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出口钢材498万吨,进口钢材95万吨,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418万吨,环比增长3.2%;受预期上升影响,钢材价格呈现小幅上涨走势。
因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判,在11月15日之后,在钢材市场需求、供给均会有所回落的情况下,供需将基本保持平稳,钢价仍是小幅波动走势。
“钢价小幅温和上涨是大概率事件,经过大半年的市场预期消化之后,此前有些市场机构担心的钢铁行业采暖季错峰生产导致钢铁价格大幅上涨并将传导到PPI,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发生。”刘满平分析。
钢铁行业利润稳步向好“错峰生产会对个别企业的营收和利润产生较大影响,但就行业而言,行业的赢利情况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许召元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许召元分析,取缔地条钢和钢铁去产能的推进,大大减少了市场供给,而今年以来宏观经济的稳步运行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为钢铁行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需求环境,所以钢铁行业的利润会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向好。
截至10月31日,29家上市钢铁企业全部公布2017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
据统计,2017年1月-9月份,在29家上市钢企中,27家实现了归属上市股东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为正,23家钢企实现了同比连续盈利,除1家钢企外,22家钢企都实现了盈利同比增长;*ST华菱、韶钢松山(000717,股吧)、八一钢铁(600581,股吧)、*ST钒钛四家钢企实现了同比扭亏为盈;西宁特钢(600117,股吧)、*ST重钢净利润分别为-1.61亿元和-8.82 亿元,亏损额同比减少。
按净利润排行,宝钢股份(600019,股吧)以净利润116.68亿元居于净利润排行榜榜首,排在第二位的鞍钢股份(000898,股吧)净利润为32.85亿元,与宝钢股份相差 83.83亿元;按净利润率排行,三钢闽光(002110,股吧)以15.65%的净利润率排行榜首,方大特钢(600507,股吧)位列第二,为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