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股票大盘

港股收市竞价时段正式实施 “深港通”指日可待

时间:2016-07-25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被称为“U盘”的收市竞价交易时段第一阶段于周一(7月25日)重推,由于目前只有深圳交易所设有收市竞价交易时段,而上海交易所与港交所也没有该制度,因此不少市场人士视重推收市竞价时段是打通“深港通”的终极一步。

于新机制下,港股交易时段的最后一分钟将抽取5个按盘价,并以中位数作为参考价,然后于收市竞价时段第1分钟公布,随后5分钟,输入落盘价,局限于参考价上下5%之内,其后3分钟落盘价范围将进一步缩小,并且只可输入,不可更改或取消,最后会按成功配对最多成交的买卖盘来定立收市价。

首阶段收市竞价交易时段涉及逾500只港股,包括恒生综合大型股及中型股指数成分股、大陆有相应A股的H股、所有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占大市成交比例逾60%,但不包括结构性产品及债务证券。


相关股份全日市交易时间延迟至下午4时10分,半日市情况则由原来的中午12时,顺延到12时10分;至于期指、国指等期货合约将延迟15分钟至下午4时30分收市,半日市情况则由由原来的中午12时,顺延半时到12时30分;夜期时段也会顺延15分钟到下午5时15分开始,但维持晚上11时45分收市。

此外,首阶段收市竞价交易时段设立两周稳定期,如果期内发生紧急事故影响自动对盘系统正常运作,系统将重回无收市竞价的系统版本。恢复交易前,交易所将会通知券商关于转回版本的特别安排,当中所需时间视乎紧急事故的严重程度而定。

不少市场人士表示,新机制无法杜绝股价被舞高弄低,有发行商更认为,实施收市竞价交易时段之后,轮证价格未必能反映收市竞价时段的正股收市价,因此投资者应小心风险。为应对有关情况,有轮商特意推出网上工具,方便投资者查询相关正股于收市竞价交易时段前后的价格变化。

港交所表示,引进股价波幅不多于5%等限制,可令市场波动缩小于可控范围,强调会继续投资市场基础建设,包括明年下半年将全面更新现货市场交易系统等。

此外,衍生工具的报价,需参考相关正股的成交价,认为于首阶段收市竞价交易时段并不适用,会在适当时候再检讨。

港交所强调,参考香港及海外经验,收市竞价交易时段的交易量占全日总成交约5%至10%,港交所于半年后会进行检讨,参考成交额等不同数据,再决定是否扩大至所有股票及基金。

港所宣布从今年5月开始测试收市竞价交易时段,此举同时被视为是配合“深港通”而预做准备,因目前只有深圳交易所设有收市竞价交易时段,而上海交易所与港交所也没有该制度,因此不少市场人士视重推收市竞价时段是打通“深港通”的终极一步,也意味着“深港通”将会很快宣布开通日期。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周表示,为配合香港联交所增加收市竞价交易时段,上交所在“港股通”交易日的交易时间中,也相应增加收市竞价交易时段,并明确收市竞价交易时段,“港股通”投资者所能采用的订单类型为竞价限价盘委托。此外,上交所同时还明确了收市竞价交易时段的当日额度控制机制,规定当日额度在收市竞价交易时段用尽的,停止接受当日后续的买入申报且当日不再恢复。

高盛(Goldman Sachs)近日发表报告预计,中央将于今年7月或8月公布推出“深港通”,并于今年10月或11月正式运行,以避开交投一般较淡静的12月。

早前投资者憧憬中央有机会在7月1日的香港回归纪念日,向香港金融业“送礼”,宣布开通“深港通”的具体日期,但最终期望落空。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已与中央商讨启动“深港通”。

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早前表示,把深圳及香港股市互联互通的“深港通”,还有一些技术问题,无办法确定实施具体时间,只能讲今年一定会开通。

港交所及中证监早前透露,就算落实“深港通”的细节,相关部门及业界,仍需要大约4个月时间来准备开通。

港交所曾于2008年5月实行收市竞价交易时段,原本希望降低市场波动,更与国际主要市场接轨,可惜事与愿违,不少股份在收市竞价时段出现疯狂人为地“造价”,而指数调整或临近季结基金“粉饰橱窗”的日子情况更甚,股价反而更波动,包括当年收市竞价时段推出不足1个月之时,适逢 MSCI指数大规模调整,当天多只股份于收市竞价时段显着波动,之后多次指数进行调整时亦见类似乱象。最为人熟知的,是2009年3月11日的汇控“33元事件”,当日下午汇控(00005.HK)股价于收市竞价交易时段,被显着人为地“造价”12.5%,急跌至33港元,事件震撼市场,更惹来证监会调查,港交所最终在压力之下,同年3月23日宣布取消收市竞价交易时段。

  • 上一篇:谘商会:中国6月领先指标按月升幅加快至0.5%
  • 下一篇:郭思治: 估计经过技术整固後 大市仍会续候机往上寻年内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