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出售意向4个月后,SOHO中国旗下位于上海的SOHO世纪广场正式易主。
SOHO中国7月29日晚间公告称,公司同意以32.22亿元(扣除增值税)为代价,向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售其持有的SOHO世纪广场。按照SOHO中国经合审账目,该物业2015年12月31日的账面值(相当于截止当时的评估值)为27.2亿元,此次交易预计将为公司实现毛利润约5.02亿元。
SOHO世纪广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向城路288号,包括1栋23层的商业办公空间,238个地下停车位,以及部分公共空间。其中可出租办公面积约4.25万平方米,可出租商业面积约432.23平方米。2015年度,该物业为SOHO带来的租金收入约为1.09亿元。
这是一桩由来已久的交易。早在今年3月份SOHO中国的业绩发布会上,潘石屹便公开宣布,SOHO中国决定抓住北京、上海房价上涨的良机,出售旗下相对成熟,出租情况较理想的非核心资产。SOHO世纪广场成为公开宣布的第一个待出售项目。
“能赚的钱就赚,既然市场给了这么好的机会。”面对转型后“难看”的财务报表,潘石屹这句话更像一种妥协。
自宣布转型以来,SOHO中国的财务数据便开始连续下滑。财报显示,这家曾经的百亿企业2015年营业额仅为9.95亿元,较2014年下降约84%。
过去四年,他们的除税前净利分别为181.95亿元、124.70亿元、66.89亿元和14.07亿元,每年的跌幅分别达到31%、46%和79%。2015年的权益股东所占纯利下跌到仅为5.38亿元,同比下滑87%。
SOHO中国对于业绩下滑的解释是公司的业务模式正在由开发销售向自持转变,他们希望自持物业持久的现金流成为公司未来盈利的支柱。SOHO中国2015年租金收入10.52亿元,同比上升148%,但面对下滑速度如此之快的其他各项财务指标,投资者显然很有意见。
但在今年3月份的业绩会上,SOHO中国CEO张欣还是用肯定的语气表示他们的转型非常成功。除了过去一年租金收入的上涨之外,公司2015年的毛利润率为74%,相比2014年也提升了24个百分点。
SOHO中国的转型初衷,源于潘石屹夫妇对中国经济形势的预判,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型向消费型转变。而在过去三年里,互联网的兴起和消费产业提升也确实成就了一批数量庞大、消费能力极强的中产阶级。
在这种判断下,他们提出了“为注重生活品味的人群提供创新生活空间以及时尚生活方式”的新定位。在由售转租的同时,启动SOHO3Q等项目,深度挖掘租赁业务潜力。张欣认为,自持策略不仅可以持续增加收入,而且资产本身也在不断升值。
这听起来像是一条可行的路,但舍弃利润较高的销售型物业,还是令潘石屹夫妇承受了极大压力。正因为如此,今年3月份潘石屹宣布出售SOHO世纪广场时,更多人将其理解为面对业绩下滑的妥协。
SOHO中国目前持有的物业面积达170万平方米,且多数位于一线城市优势地段,如果销售闸门被打开,公司业绩能很快恢复。不过在谈及出售物业的话题时,SOHO中国总裁阎岩表示,公司对于出售物业并没有既定目标。“很多以出租为主的公司都会进行资产调整,只要对公司有利,我们都会尝试。”
而在此番出售公告中,SOHO中国也解释称,此次出售是公司对该物业所做投资的变现良机,其体量仅占集团所持有投资物业可租总面积的3.7%,董事会认为对集团总租金收入的影响甚微。
即便做了一定程度的妥协,SOHO中国仍不想放弃自己坚持多年的转型计划。SOHO中国还能找回往日荣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