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18日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其实,可燃冰并非都像冰块一样。在地球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气水合物其实都和泥沙混在一起。此次南海神狐海域试采成功的就是一种泥质粉砂类型矿藏,可以说是未来最具商业价值的一种。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分子,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白色或灰色固体结晶。1立方米可燃冰融化可释放164立方米天然气和0.8立方米水,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原油和煤低两个数量级,是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
据勘探,我国南海存储可燃冰相当于650亿吨石油,按我国当前能源消耗水平,可供我国消费130年。长期以来,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极高。为提高原油自给率,我国从1998年开始探索可燃冰的开采技术。本次实现稳定连续采气表明其距离商用已近在眼前。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可燃冰或将在2030年前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一种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的情况下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因形似冰块却能燃烧而得名,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分布广泛而且储量巨大。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能量密度高,资源潜力巨大,估算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科学家们甚至认为它是能够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
海洋水合物(包括可燃冰)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接替能源,具有高密度、高热值;储量巨大;分布广等特点,资源总量是已知传统化石燃料 (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储量的2倍,而深海的水合物储量是陆地储量的100倍。海洋水合物的研究受到全球的关注,各国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物探、BSR识别、开发方法、安全预防等多方面的研究。
全球可燃冰研发活跃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和印度等。其中,美国、加拿大在陆地上进行过试采,但效果不理想。日本于2013年在其南海海槽进行了海上试采,但因出砂等技术问题失败。2017年4月日本在同一海域进行第二次试采,第一口试采井累计产气3.5万立方米,5月15日再次因出砂问题而中止产气。本次试开采是世界上第一次针对粉砂质水合物进行开发试验,为此海洋地质学家们在试采思路、井位选择、工程地质勘查、关键技术和工艺确立、试采平台优选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中国特色,可以称之为“中国方案”。在试采作业中,大量国产化装备成功投入应用,充分表明“中国造”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没有想到的是,中国的可燃冰的开采技术有来自中国内陆的企业。据智通财经获悉,2016年底,由宏华集团作为主要参研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水合物试采技术和工艺》获得国家批准。科技部支持的中国南海“海洋水合物试采技术和工艺”目标是要实现在南海的水合物试采,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和实现海洋水合物试采的国家。宏华集团通过长达3年的精心准备,从前期水合物试采装备的研究、流化开采流程资料编写,直到参与答辩,突破重围获得课题研发任务――海洋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概念研究及试采挖掘机构原理机研制。
据宏华官网透露,这是宏华集团首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原863、973等计划现在整合统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不仅标志着宏华集团在天然气水合物领域技术水平已获得核心行业人士认可,也为宏华集团未来继续参与国家深海装备、水下装备系统研发计划打下基础。
2016年宏华的财报并不好看,全年净亏损6.09亿元,基本每股亏损19.18分。公司收入下滑主要是由于集团钻机及零部件板块业务、油服板块业务的销售量大幅下降,销售价格亦有所下滑;海洋板块业务销售额虽有所增长,但由于规模较小,对集团收入影响不大。也就说,油价的走势对宏华业绩影响很大。而且宏华集团刚刚置换了大股东,公司已发行13.88亿股股份予科华,即航天科工的代名人。而这次置换的成本价格是0.77元,宏华现价才0.71元。
宏华目前是中国最大的陆地石油钻机出口商,亦是全球三大陆地石油钻机的制造商之一。公司近年受到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令业绩于近几季录得倒退。2017年5月,宏华与LNG 21(前称ARGO)签订了新框架协议。LNG 21将向宏华购买的1套PLNG的总值已提升至约22亿美金(折合约172亿港元),原因是产能提升。如果不出意外,这份协议将促使公司业绩大为改观。毕竟在港股中,宏华是唯一一家具有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的组装及制造工艺的油气装备制造商。
可燃冰概念在A股已经很火爆,在港股可能需要消化。不过凭借宏华自身的企业质量,相信股价也会给长线投资者一个满意的交代。
免责申明:文章只提供股友讨论,不得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