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智能投顾的发展和未来,是最近资本市场非常火的话题。
5月21日于深圳由央证资产智库主办、智通财经作为战略伙伴参与的“选择与未来2017” 央证资产峰会上,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李海涛分享了他的对智能投顾的看法。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参加这个大会,我觉得我们现生活在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时代,资产、财富管理的的大牛市,才刚刚开始,我们后面还有很多很多的发展的空间。
今天,我分享一下关于智能投顾的发展和未来。智能投顾与金融科技,这是最近非常火的题目。 我们看一下智能投顾的来龙去脉,探讨下它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中国落地的可能性。
我想从多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是我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印象,我从美国回来,发现中国有两个完全不同的金融体系。我们今天讲的智能投顾、量化投资都是在这个大的框架下思考的。
之所以中国有两种金融体系?如果从海外回来,中国的股票市场,中国的金融体系,你会有种“落后”的感觉,即跟国际的标准相比,我们金融市场的监管、有效性等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反过来说,中国的金融体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另外一个感觉,中国是全世界金融科技的领跑者,现在中国的乞丐都有二维码,这说明中国是金融科技全球领先的地方。全世界50%的网上支付都是在中国,中国有8亿上网的人。我们做金融的是非常幸运,美国的传统支付体系是非常成熟的,美国的金融体系和发展空间很有前途,所以金融科技对他们来说像马云讲的,在美国是甜食,吃完主餐之后的甜食,中国的主餐还没吃呢。
尽管如此,但中国又开始了金融科技的新的领域,我们的预判就是中国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投顾市场,因为中国有最大的长尾,你所谓的智能投顾,你所谓的P2P,只是服务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无法服务的那些人,所以我们做金融、私募、投资的,就是生活在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时代。
我们怎么来看智能投顾,我为什么喜欢智能投顾?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实体经济越来越像我们经济学的模型,或者金融模型里面的样子。如果学微观经济学的话,会觉得经济学模型非常简单,只有两种人,就是厂家和客户,没有中间环节。但是实体经济里,我们发现是有中间商的,有厂家、有批发商、有商店、然后有客户。现在阿里巴巴、淘宝、京东通过APP直接联系在一起了,这就是科技的进步。但金融方面,我们所谓的智能投顾做的事情是什么?其实就是为了改变金融的基石,我们是中介主导。银行、基金所做的事情是把你们的钱聚在一起,然后投出去。为什么这么做?是基于当时科技的手段,这是最有效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实体中的金融市场、体系越来越像我们教科书上的模型。
所谓的智能投顾,就是实现了诺贝尔奖理论的预测,它的预测是什么意思呢?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是:所有的投资人没有必要去买个股,买投资,我们只需要买两个基金就可以了,就是首先找一个基金经理,这个基金经理在全市场给你做最有效的资产配置。其他的人根据你的风险偏好不一样,做一个投资建议。如此一来,投资就变得非常简单,你只要投两个基金即可:一个是风险匹配的基金,一个是货币基金。这是组合理论的观点。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金融市场很复杂,需要科技支撑,智能投顾便是如此。
另外,在海外的模型是把被动投资根据投资风险偏好做资产配置,这个配置可以是全球的配置,实现向前走,做专业投资。美国的股票、全球的股票、债券、房地产、大宗商品,完全是通过ETF实现的投资解决方案。随着独立的智能投顾发展出来,很多传统机构纷纷进入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就变得非常大。智能投顾的发展、管理的潜力,大家有不同的预测,现在大概有几百亿的管理规模,这个数在不断地变化,有人说在2015年有几万亿的资产在智能投顾。这个可能是去年的数据,没有完全更新,就是几万人的规模,这个数据拿在中国是没法比的。
智能投顾的未来。我的基本观点是至少按照美国现在的商业模式,现在的做法,智能投顾的模式是已经被认可了,智能投顾是被广泛应用的。但是如果你做智能投顾的公司,像wealthfront,他们的未来是很有挑战的。
刚才讲了美国的发展,中国的智能投顾也开始出现,中国肯定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投顾的市场。我们有3亿的中产阶级,有8亿的互联网用户,90%是用的移动互联网,所以市场很大。
我的基本观点就是,如果你做智能投顾,如果只是cheaper,我会怀疑这条护城河是否够宽。所谓智能投顾挑战传统的金融机构,传统的金融机构假如睡醒了,有很多钱还雇了很多的PHD里做,我觉得我们独立的机构跟他们会有挑战,比如量身打造你是什么样的风险偏好。我作为一个传统机构,有很多的客户跟我在这里做了很多年的投资,我对他可能更加了解,怎么做投资策略,智能投顾的策略都很基础。
同时,什么是可持续的?金融科技的生态在以前并没有,像腾讯、阿里、京东这样的新的商业模式,因为通过它的交易,自然产生一些数据,而这些数据是传统金融机构没有的,而金融科技的出现使得一些以前不适合做金融的机构也开始适合了。什么人来做金融科技,什么人来做智能投顾,我个人觉得,传统的银行如果经理人足够聪明、足够创新,能够意识到这个方向的话,他是有自然的优势,因为他有客户,有品牌,有资源。或者是通过我原有的商业模式,就能接触到一系列的用户,这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智能投顾的模式肯定是存在的。
它对一个收入不是很高,或者钱不是很多的人,满足他投资的需求,这是相对好的解决方案。从商业模式上说,能最低费用地获客,那么有大规模客户群,就势必有优势。但是我们作为金融科技的公司怎么竞争?我觉得几个方面:一个就是策略,传统的基础策略要改变,要给它更丰富的策略,有更高的收益,更高的选择性的策略,这是一个方向;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客户体验,怎么能够让对方投资,有更好的体验。
看美国智能投顾发展了什么,他的机构投资已经被充分服务了,公募基金、对冲基金、高净值的客户,后面有长尾的智能投顾的市场。在中国,我觉得大头还没被服务好,就是中国最大的钱――保险、银行、养老金等资金。另外一个长尾也是很长的,但是我们做这个长尾怎么做出独特?如何做出更好的服务,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这是中国的智能投顾应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