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于上海金融新闻网,作者王菲。
近日,监管层正式下发《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册审核指引》(下称《指引》),对公募基金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作出更细致规定,包括公募基金额外申报材料、产品名称、投资比例、投研人员配备、信披和风险揭示等,都有详细要求。
要求愈加严格
根据《指引》,基金名字如带有“港股”等类似字样,应将80%以上(含)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港股;若80%以下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则基金名字不得带有“港股”等类似字样,且这类非“港股”基金股票资产中投资港股的比例不得超过50%。前海开源基金产品开发部副总监李凯表示,“今年"3.15"期间,投资者投诉部分名字带"港股"的公募基金,实际并未投资港股。为保护投资者权利,监管部门下发了新规。”
针对通过港股通机制布局港股的公募基金,《指引》要求:若基金名字里有“港股”字样,应配备不少于2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至少有1名为基金经理);其他名字不带“港股”字样的基金参与港股通交易,应配备不少于1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基金经理或者相关投研人员)。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博客,微博)指出,目前很多沪港深基金经理仅有A股投资经验,未来可能面临更严格的考核制度。
《指引》还规定,基金参与港股通交易的,基金管理人应在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中全面揭示投资港股的相关风险。尤其对于基金参与港股通交易,将港股投资的比例下限设为零的,应明确揭示基金可根据投资策略需要或不同配置地市场环境的变化,选择将或不将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
有助甄别“真假沪港通”
新规出台后,会对基金市场产生什么影响?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受港股上涨行情推动,港股通基金业绩表现突出,但部分伪“港股”基金业绩大幅下滑,新规有助投资者甄别“真假沪港通”。据统计,目前沪港深基金中,有两成左右港股持仓为零。如某安全战略沪港深基金,去年四季度亏5.35%,今年以来亏损近15%。从季报来看,这只基金在过去五个季度的重仓股中,从未出现港股。事实上,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相继开闸,基金公司纷纷发行可投资港股的产品。此前沪港深基金合同中,多数对投资范围定义是“投资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票的投资比例占基金资产的0―95%”,同类基金之间港股配置比例也各不相同,一季报显示,有的基金目前港股配置比例超过80%,有的则不足20%。
李凯表示,“《指引》关键字为"注册审核",从字面看,应是针对新注册的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港股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之前投资港股市场的老基金,由于合同有相关比例约定,因此不会涉及调整,但不排除未来监管要求该类基金通过变更注册满足新的比例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QDII额度“冻结”背景下,成立沪港深主题基金并借道“港股通”出海投资,成为不少基金公司弱市“吸金”的武器,去年共成立40只沪港深主题基金,今年初至今已成立22只,另有3只尚在发行期。
不过,由于新规对港股投资比例和人员配置都提出要求,不少基金业内人士认为,新规推高投资港股基金的发行“门槛”,部分公募未来发行沪港深产品的热情会减弱。
(编辑: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