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的仙股闪崩潮,让主营金融控股业务的隆成系浮出水面。
6月28日早间,隆成系母公司隆成金融(01225.HK)发布公告披露,在6月27日该公司出售了共计14.79亿股中国集成控股(01027.HK),平均每股价格为0.0169港元,出售股票总计得到金额为2496万港元,以现金收取。
隆成金融的公告称,该公司收购中国集成是出于投资目的,但中国集成控股的股价极为波动,因此决定出手全部该公司股份。
中国集成控股在6月27日收报0.016港元,暴跌94.29%,是当日港股市场跌幅最大的一只个股。
除了隆成金融,还有两家公司也在抛售中国集成控股。
一家是中国国家文化产业(00745.HK)。该公司在6月28日早间发布公告,披露已于6月27日出售总计16.25亿股中国集成控股的股份,平均售价为每股0.021港元,不计交易成本可筹得资金3485万港元。
另一家则是QPL INT’L。QPL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在6月27日深夜发布公告,披露在6月27日通过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在公开市场出手了7240万股中国集成控股的股份。
不仅如此,QPL还出售了8080万股汉华专业服务(08193.HK),以及2000万股美捷汇控股(01389.HK),而这两只股票在6月27日分别暴跌了93.40%和81.19%。
这样一来,这三家公司所抛售的中国集成控股的股票总规模达到31.764亿股。
这看似独立的三家公司,所发布的公告口径完全一致,都说出售原因是中国集成控股股价波动太大。
可见的是,无论是出手抛售的这三家公司,还是遭遇出货暴跌的中国集成控股、汉华专业服务和美捷汇控股,背后都有“隆成系”的身影。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香港交易所中央结算系统后发现,在6月27日的13只跌幅超过50%的港股中,每只股票的投资者持仓名单上,都有隆成金融的全资子公司贝格隆证券的身影,而且名下所持的股份比例均位居前列。
而根据早前港股市场的独立股评人David Webb所发布的一份50只风险较高的股份名单,这些“隆成系”的股票大多互相之间存在交叉持股的现象,股权关系混乱。
有香港市场人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有可能是因为某一只“隆成系”的股票遭遇洗仓式抛售,加上“隆成系”交叉持股现象严重,这才引发了火烧连船般的惨象。
在股价遭遇“腰斩”的这13家公司中,有10家是主板公司,3家是创业板上市公司。
附:13家公司暴跌港股梳理
1,中国集成控股(1027.HK):集团主要从事制造及销售POE雨伞及尼龙雨伞。
中国集成控股第一大股东为Jicheng Investment Limited,持股74.48%。自中国集成控股上市以来股价始终低于1港元/股,此前历史最高价也只有0.66港元/股。
中国集成控股最新公布的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全年业绩,期内公司收益按年减少8.2%至6.04亿元人民币,股东应占溢利减少约75%至612.4万元人民币,每股基本盈利0.01分。
2,汉华专业服务(8193.HK):集团为主要于香港及内地上市公司及私人公司以及个人投资者提供综合专业服务,其服务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资产评估、资产顾问服务,以及企业服务及咨询。公司第一大股东为Laberie Holdings Limited,持股28.82%。
6月27日,汉华专业服务公布截至2017年3月31日止年度业绩,报告期内集团实现收益约为6301.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4.4%;公司拥有人应 年度亏损约为1.24亿港元,而去年同期公司拥有人应 年度亏损约为347.3万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2.56港仙。
就股价表现情况来看,汉华专业服务一直位于低价仙股行列,上市以来盘中最高价超过1港元/股的情况仅寥寥数次,而自6月12日以来,该股股价表现有了新的突破,收盘价多次超过1港元/股。
3,联旺集团(8217.HK):集团为知名土木工程分包商。集团在作为分包商提供土木工程服务方面有逾16年经验,具备调配资源的灵活性以满足客户需求。
联旺集团第一大股东为联旺投资有限公司,持股75%。据联旺集团公布最新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实现收益约7.35亿港元,同比增加133.34%;毛利约5798.8万港元,同比增加125.3%。
当日为联旺集团自2016年4月12日上市以来首次跌破1港元/股的标准线。
4,美捷汇控股(1389.HK):公司是香港各类优质葡萄酒及烈酒产品的零售商,并为贴身专业的葡萄酒服务供应商。公司在销售葡萄酒及烈酒产品方面拥有约五年营运经验。
公司第一大股东为Silver Tycoon Limited,持股比例为36.39%。据美捷汇控股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预期截至2017年3月31日年度业绩同比将由盈转亏。有关亏损主要由于采购存货所支付贸易按金的减值亏损而产生亏损所致。
该股股价自2015年11月以来股价已长期脱离“仙股”之列,股价长期位于1港元/股上方,此后股价经历大幅波动,于2017年5月16再度出现变化,股价创下近期新低0.98元/股。
5,汇隆控股(8021.HK):公司为一间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从事提供建筑及建造工程棚架及装修及服务、管理合约服务、及其他服务之业务,以及借贷业务。
公司第一大股东为翱腾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4.64%。
今年3月,汇隆控股发布截至2017年1月31日止9个月业绩,实现营业额约1.24亿港元,同比增加约11%;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1728.9万港元,同比增加约7%;基本每股亏损0.135港仙,不派息。
汇隆控股近年股价长期低于1港元/股,2015年6月25日曾创下今年来新高1.38元/股。
6,上谕集团(1633.HK):公司在香港及澳门提供地基工程服务。公司自1970年起在香港承接地基工程方面积逾46年经验。
上谕集团第一大股东为Creative Elite Global Limited,持股比例为72.29%。
就股价表现来看,上谕集团自上市以来,除首个交易日外,股价均未低于1港元/股,直到遭遇“627”暴跌才跻身仙股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2月30日即港股201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谕集团股价大涨近40%,一度位居港股涨幅榜首位,盘中最高涨55%,这也是上谕集团近几个交易月来创下的最大涨幅。彼时就有市场人士提出质疑,认为上谕集团的业绩难以支撑如此大的股价波动,
7,隽泰控股(0630.HK):是一家于百慕大注册成立之有限公司,及其已发行股份于1996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公司透过其附属公司主要从事制造及销售医疗设备产品;制造及销售塑胶模具产品及制造;提供楼宇建造、楼宇维修及改善工程、项目管理、装修及装饰工程方面之建造服务;提供放贷;及证券投资。
隽泰控股第一大股东为德龙华南有限公司,占比比例仅0.01%。
隽泰控股上市以来也一度有过辉煌表现,1997年股价一度达到92.17元/股的历史最高价,但近年来该股股价表现并不理想,自2014年中旬以来,股价长期低于1港元/股。
8,中国钱包(0802.HK):属于资讯科技类软件开发行业。该公司提供生物识别及RFID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2016年11月21日起股价低于1港元。
就业绩情况来看,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5459.7万港元,净亏损2.57亿港元,公司自2010年下半年起到现在仅2015年有非业务盈利外,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第一大股东为:The Offshore Group Holding Limited(实际控制人为:陈振聪)。
9,首都创投(2324.HK):属金融业投资及资产管理行业。该公司通过投资于香港和内地上市及非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增值以及赚取利息及股息收益获得收益。
第一大股东为擎天证券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7.74%。该股历史最高价为0.248港元。
据首都创投(02324)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于2017年5月31日,公司每股未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0.5242港元。
10,中国置业投资(0736.HK):属房地产投资行业。该公司主要经营物业投资、教育支援服务及放债服务。目前第一大股东为:樊亨富,直接持股比例为8.65%。
中国置业投资周二晚间公布,集团截至2017年3月31日止年度之未经审核综合亏损净额将较集团于2016年同期之未经审核综合亏损净额出现大幅减少。
公告称,预期亏损净额大幅减少主要由于集团于中国的投资物业之公允值增加;因集团放债业务而增加之收入;及于本年度收购之金融服务业务所产生之收入。
11,QPL INT’L(0243.HK):公司是一家为全球的半导体工业企业提供引线框产品的跨国公司。其总部位于香港,生产业务位于内地,销售分处遍及美国及亚太地区。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欧盛世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8.03%。 据公司年报显示,公司2016年营业额为43769万港元,净利润为-917.2万港元。该股股价自2006年2月15日起股价持续位于1港元下方。
12,财讯传媒(0205.HK):集团主要业务为从事在中国提供广告代理服务,并拥有中国多间领导媒体的独家广告经营权。集团广告收入的三个最大来源继续为房地产、汽车及资讯工程行业。
据财讯传媒发布2016年业绩显示,2016年度实现收入约2.68亿港元,同比减少6.6%;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520万港元,同比减少92.4%;每股亏损0.24港仙,不派息。
13,中国投融资(1226.HK):公司为一家投资公司,主要投资于大中华地区之上市及非上市公司。公司之首要投资目标为透过投资组合赚取中长期(一般超过一年)资本增值、股息及利息收益,而投资组合包括于大中华地区成立或经营重大业务之企业所发行之股本、股本证券及债务证券。中国投融资第一大股东为中欧盛世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97%。公司自2015年中旬以来,股价长期低于1港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