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股票大盘

陈德霖:把握债券通机遇

时间:2017-07-06 18:10:07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在《汇思》撰文表示,债券通先行开通的“北向通”试行首几个交易日运作畅顺,金管局会继续密切留意运行情况,汲取经验去作出优化。

他还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三大的债券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内地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到67万亿元人民币,但海外投资者只占内地债券市场总量不足2%,未来大有增长空间。

他称,“债券通”的开通将大大提升投资者对跨境结算、托管及资产管理等需求,为香港创造更多高增值职位。同时他也相信日后愈来愈多国际投资者会利用香港平台进入内地资本市场。

以下为全文:

7月3日周一,是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后的首个交易日,宾客盈堂的香港交易所大堂,在新任特首和数百嘉宾、传媒朋友的见证下,我和专程来港的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三敲铜锣,债券通正式启动试行,标志着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步入新的里程。事后有同事问我:为什么那么用力敲锣?我给了一个简单的答案:“力不到,不为财”。

的确,由李克强总理今年3月宣布推出债券通,短短四个月便能启动真正交易和结算,实在有赖内地和香港多个有关部门和机构过去两年的努力。金管局作为港方的牵头机构,其间同事们经常穿梭两地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特别是即将开通的一段时间,几乎成了废寝忘餐的“空中飞人”。债券通成功试行,一众幕后英雄功不可没。

香港一直是内地金融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点,亦是连接内地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桥梁。2014年启动的”沪港通”、2016年启动的“深港通”,到周一启动的“债券通”,都是以香港为平台,连接内地与世界不同地区的投资者,今次范围由股市扩展到债市,再次突显香港“国内境外”的独特作用,以及香港作为国际投资者参与内地金融市场的金融中介功能。

要好好发挥这个中介功能,就要让资金在高效和安全的渠道内畅顺流动,背后需要有稳健妥当的金融基础设施“铺桥搭路”。建设金融基建不能一蹴即就,而是要有前瞻性,目光长远和能通盘考虑才可成功。债券通采用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entral Moneymarkets Unit,简称CMU)就是一个最新实例。CMU由金管局在1990年建立,多年来一直为投资者提供高效、安全和方便的债券结算服务,成员达200多家,包括本地及国际银行、信托公司和托管机构。

CMU方便可靠的往绩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信心的保证,债券通选用了CMU提供结算托管服务,对国际投资者来说,就如在熟悉的公路上,多建一条新路直通内地债市,既便捷,又可提供更大灵活性去管理相关债券投资。

事实上,内地债市沿用“一级托管”模式管理债券的登记和托管,有别于香港和大部分海外市场采用的“多级托管”(nominee holding)方式。透过CMU,国际投资者可以继续使用熟悉的方式结算和托管债券,而内地债市又毋需从基本上改变现有的机制,正好体现了香港作为金融中介枢纽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的独特价值。

债券通先行开通的“北向通”试行首几个交易日运作畅顺,我们会继续密切留意运行情况,汲取经验去作出优化。有人可能会问,到底可以吸引到几多资金?很多人当然希望大收旺场之效,但就如任何新建成的桥或路,早期总有一个观察、熟悉、适应的发展过程。从市场基建发展角度看,我更关注的是长远而言债券通是否能促进两地债市的发展并为两地带来实质的经济贡献,是否可以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我一向相信,只要桥和路都建好了,两地市场能互联互通,就不愁没有流量。债券通的开通将大大提升投资者对跨境结算、托管、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的需求,为香港创造更多高增值的职位。

中国是全球第三大的债券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内地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到67万亿元人民币,但海外投资者只占内地债券市场总量不足2%,未来大有增长空间。执笔之际,内地宣布将香港的人民币合资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从2,700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5,000亿元,这显示人民币国际化仍持续进行,加上债券通启动,相信日后愈来愈多国际投资者会利用香港平台进入内地资本市场,这将有利于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

  • 上一篇:一文看懂国内外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 下一篇: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解读:96家企业市盈率超60倍(附完整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