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股票大盘

水泥价格飙升:产能未去,只是轮流上桌吃饭

时间:2017-07-06 07:21:38

本文选自“面包财经"。

经历去产能后,部分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如钢铁、煤炭等盈利能力明显上升。同为产能严重过剩的水泥行业,盈利水平也在飙升,不过这与其说是去产能的功效,还不如说是在限窑限产措施下“轮流上桌”吃饭的效果。

因水泥价格上涨等原因,2017年西部水泥(02233)扭亏为盈。据统计,当前水泥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近三成,包括海螺水泥(600585,股吧)(00914) 、华润水泥(01313)在内的多家水泥企业利润均出现大幅上涨。但值得关注的是,水泥行业的产能并未下降,甚至出现上升;水泥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各地一刀切的停窑限产措施。

与此同时,在环保等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水泥行业正不断整合,目前中国前十大水泥企业的熟料产能集中度已达到57%。

水泥价格大涨三成,行业利润集体飙升

西部水泥近日发布盈利预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由于水泥售价上涨,其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30%,实现盈利。2016年上半年,西部水泥亏损1.13亿。

据Wind数据,2017年6月30日中国水泥价格指数为107.88,与上年同期相比大涨31.28%。事实上,目前中国水泥价格指数已创下近三年来的新高。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Wind数据绘制的中国水泥价格指数走势:

水泥价格的大幅上涨,让此前一直处于低迷期的水泥行业出现生机。华润水泥2017年一季度净利润为6.04亿港元,同比暴增90倍。中国最大的单一品牌水泥供应商―海螺水泥,一季度净利润为21.53亿,同比大涨86.41%。

不只是在港股上市的水泥企业业绩大幅好转。在A股上市的13家水泥企业,今年一季度总营收为237.34亿,同比上涨36.60%;净利润为21.06亿,同比大增4.44倍,半年报行业整体报喜,几乎已无悬念。

去产能成效几何?新疆近七成水泥产能过剩

水泥价格的大幅上涨,并没促使水泥产量出现快速上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水泥产量为8.91亿吨,与上年同期相比仅微幅增长0.7%,而在2016年同期,水泥价格处于低位之际,水泥产量同比增速却高达3.7%。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绘制的中国水泥产量累计增速走势:

水泥产量未大幅增长,并不意味着产能已经用尽。事实上,当下中国水泥产能仍处于严重过剩。据中国水泥网统计,当前中国水泥行业整体产能在35亿吨,2016年水泥整体产量在24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七成。海螺水泥总经理吴斌在第三届中国水泥上市公司年会上称,2016年水泥产能利用率在70%以下,产能富余程度高达35%,局部地区产能富余程度更是超过50%,其中新疆达到68%,居全国之首。

事实上,中国水泥行业去产能并不是近一两年才有的政策。2008年,政策面就曾严厉去产能,宣布不再给新批文,且在9月底前尚未开工的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受此影响,水泥企业反而纷纷赶在截至日前加快产能建设速度。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研报称,2012年之后水泥新增产能出现下滑,但明显不达预期,每年数据出炉总是引起业内人士惊叹还是有如此多产能投产。水泥产能的熟料利用率也一路走低,由2011年的80.6%下降到2016年的68.1%。

在2016年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水泥产能仍在增长。据中国水泥网统计,截至2016年底,水泥实际年熟料产能超过20亿吨,累计产能同比增长1%。

停窑保价:憎多粥少,轮流吃饭

水泥产能的严重过剩,使得水泥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2016年3月初,中国水泥价格指数创下自2011年有统计记录以来的历史低位,水泥行业陷入整体性亏损。2016年一季度,在A股上市的13家水泥企业,有10家陷入亏损,亏损企业数量占比超过75%。

在去产能失效、水泥供应仍持续过剩的情况下,部分省份开始推行错峰生产。早在2014年全国首次水泥错峰生产在新疆开展,2015年有所扩大,2016年国务院办公室34号文件明确要求推行错峰生产,标志着错峰生产已经由企业、行业行为,上升到国家产业政策。

2016年10月,工信部和环保部发出错峰生产通知。包括北京、河北等15个北方省份,一些省份的水泥企业停产甚至超过100天。据统计,2016年冬季北方15省区市共有475家水泥企业参与错峰生产,占企业总数的92.4%,有701条熟料生产线实施了停窑,占熟料生产线总数的92.6%,北方15省区市共减少熟料产量2.37亿吨。

公开的信息显示,目前已有21省公布了2017年水泥停产计划。河北、山西、湖南、四川等省近期发布了夏季错峰停窑限产方案。四川错峰限产方案公布后,当地不少水泥企业纷纷宣布涨价。媒体报道,9家四川水泥企业宣布涨价50元/吨,自今年6月底起实施。国信证券(002736,股吧)研报称,政府有形之手显示了它的影响力,水泥行业有近3500家企业,价格战此起彼伏,一刀切的错峰政策令水泥企业停下了产能竞赛;2017年全国平均库容比整体维持在60%左右,远低于2015年和2016年70%的水平。

海螺水泥总经理吴斌称,错峰生产通过限产起到了保价作用,但在需求下行期,积极的作用会逐步减弱,一刀切的错峰生产反而不利于淘汰落后产能。

水泥行业不断重组,集中度迅速攀升

虽然,水泥行业产能仍在增加;不过,不断加大的环保、政策等压力,仍在促使水泥行业内部进行整合。

今年1月初,国务院发布通知,要求到2020年水泥熟料综合能耗目标值降到105千克标准煤/吨。6月中旬,中国水泥协会发布《水泥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在2020年前,严禁新建、新增产能项目,加快压减和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优势企业兼并与收购企业,水泥熟料去产能目标为4亿吨。

企业层面的资本整合此起彼伏。2016年至今,中国建材集团和中材集团合并、金隅集团和冀东集团重组、华新水泥(600801,股吧)整合拉法基瑞安水泥资产等一系列重组事件。行业重组,使水泥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前十大水泥企业的熟料产能集中度已提升至56.53%,而在2013年时,这一数字不到51%。

行业不断重组,使得部分区域水泥市场出现好转。以冀东、金隅重组后的京津冀市场为例,2014年4月,两大水泥企业提出重组,重组完成后,冀东水泥(000401,股吧)产能由1.25亿吨上升至1.7亿吨,增加近三分之一,熟料产能更是增加45%,其水泥产能在京津冀地区的市场占有率由14.6%提升到32.2%。

国信证券研报称,2016年下半年,京津冀区域市场明显出现好转,区域水泥价格领跑全国,重组效应显现。事实上,西部水泥在财报中就曾称,供应面分散是阻碍了水泥行业盈利增长重要原因。

水泥行业一刀切的停窑限产,暂时起到了保价作用;这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不得已的选择。但水泥这种充分竞争的行业,或许交给市场是最好的选择。(编辑:姜禹)

  • 上一篇:姜超:出口改善,谁最受益?
  • 下一篇:光伏行业:产业链已完善,降本提效是不变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