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港股挖掘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近因为盈警引发的“血案”似乎不少,先是超盈国际控股(02111)放量大跌16.55%,接着轮到了稻香控股(00573)。
7月17日傍晚,稻香控股发布公告称,由于行业不景气、员工成本增加、租金上涨及部分店面关闭,集团预计2017年上半年的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较2016年同期减少超过50%。
18日,公告发布后的次日,稻香控股就以1.83港元(如无标明,单位下同)跳空低开,盘中持续走低,领跌港股餐饮板块。截至15时55分,该股报1.76元,跌10.66%,创下今年以来新低,成交额1095.26万。
资料显示,成立于1991年的稻香控股是香港首家拥有食品加工及物流中心的中式饮食集团。该集团采用多元化品牌策略,旗下设有“稻香”、“稻坊”、“泰昌饼家”等十余个品牌。该集团于2007年登陆港股市场。
彼时,香港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本地生产总值正在以快速步伐增长。与此同时,内地赴港自由行的放开、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幕都促使访港的旅客人数增加,刺激消费,推动该地区整体的经济增长。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也与2005年增至约13820亿港元,为过去十年的新高。
餐饮业也成为当时香港经济环境复苏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这从稻香上市后前5年的业绩也可窥知一二。2008年至2012年,稻香的收入由24.44亿元增长至40.5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5%;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由1.89亿元增长至2.9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1%;每股收益由0.19元增长至0.29元。毛利率基本维持在15%-15.6%,纯利率基本维持在7%-8%。
受业绩推动,稻香的股价也在那几年一路攀高,至5.3元,较其招股价2.04港元(前复权),涨159.8%;较其上市以来最低价0.61元,涨4.3倍。
不过,2012年对稻香控股而言也是一个转折点。此后,该集团的收入虽然仍能保持增长,但增速大幅放缓――2012年至2016年,由40.56亿增长至42.8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仅为1.4%。并且自2013年起,该集团的归属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出现下滑,由2.99亿下滑至1.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16%。
该集团的盈利能力也在下滑。2012年至2016年,其毛利率由15.6%下滑至12.2%;纯利率由7.4%下滑至4.1%。另有WIND数据显示,同期,该集团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由20.38%下滑至10.07%,每股盈利由0.29元下滑至0.17元,尚不如2008年的水平。
据稻香控股在年报中的解释,收入增长放缓主要与经济环境不景气,消费低迷有关。而利润的下滑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受集团在内地扩张业务、开设新品牌、新店铺有关。
从稻香近几年店铺数量变化中可看出来,其正在陆续关闭香港市场业绩不佳的店铺,并将发展中心向内地倾移。2013年,该集团在香港及内地分别拥有80和30家食肆。截至2016年12月31日,稻香控股分别在香港及内地拥有67和46家食肆。此外,该集团在香港及内地还各有23家饼店(烘培店)。
的确,稻香似乎将大部分资金都砸在门店的扩张上。从其资产结构变化可看出,其近几年的固定资产占比及资产负债率均较上市初期有不小的增长。
但是在内地大举扩张的稻香似乎还未获得收获的果实。从近两年其内地的业务的表现来看,收益和利润均较不稳定――2015年,该集团内地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6.6%至16.2亿港元,但未计利息开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溢利同比下降13.8%至2.18亿港元。2016年,内地业务的收入同比下滑7%,未计利息开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溢利则同比增长。
与内地业务收入和利润表现一致,2016年,稻香控股的整体收入42.87亿元,较2015年同期减少5.7%,但其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却同比增长了3.8%。该集团的毛利率和纯利率也均较2015年有所增长。
稻香在其2016年年报中称,在实施严格成本控制措施下,毛利率有所上升,加上内地的税务改革政策,令内地业务获得显著改善。
事实上,不仅是2016年,从过去5年的销售成本、行政开支、销售开支来看,该集图的确一直是在节衣缩食。
眼下,2016年好不容易掉头向上的净利润势头,似乎难以保持――2017年上半年,该集团的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就同比下滑超过50%。有投资者感叹,稻香收入连续四年停滞,拼命压缩费用,勉强维持利润水平,“到2017年,扛不住了,利润直接崩了”。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港股挖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