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
这年头,想喝点进口啤酒,一不小心就买到中国产的百威和嘉士伯。
前几天斑马消费写了几十个被外资控制的中国啤酒品牌,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连“老二”青岛啤酒,也多年被外资占据第二大股东的位置。
2002年底到2009年初,青岛啤酒的二股东是百威的母公司;2009年初到现在,则是日本最大的啤酒企业朝日,同时它也位列世界前五。
外资轮番接力如此看好青岛啤酒,到底得到了什么?给青岛啤酒带来了什么?在这15年里,世界和中国的啤酒行业,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除了投资收益、共享渠道,外资更看重的,其实是对中国这个最大、最有潜力的啤酒市场的布局。
而外资巨头的加持,则让中国啤酒厂商们在管理、技术等方面,与世界一线接轨。
根据媒体报道,嘉士伯或将接手朝日持有的青岛啤酒股份。嘉士伯从不落空,而在中国颇为失落的朝日啤酒,或许也到了撤离的时候。
如果青岛啤酒真的迎来第三拨外资股东,或许又将重构中国啤酒市场的格局。
百威英博的15亿 6年变成65亿
青岛啤酒的前身日耳曼啤酒青岛公司成立于1903年,原来是德英合资的啤酒厂,后来成为青岛市国资委旗下企业。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青岛啤酒都是中国啤酒“老大”。1993年,青岛啤酒在港交所和上交所上市,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海外上市企业。
尽管最初由外国人创立,但青岛啤酒迎来第一位外籍董事,还要等到2003年。
2002年底,百威啤酒母公司安海斯-布希持有青岛啤酒4.5%的股份,并与青岛啤酒达成战略合作。
那个时候,世界啤酒行业的超级并购还未开始,安海斯-布希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厂商。
而在中国,作为啤酒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青岛啤酒的净利润刚刚在2001年突破亿元大关。
2002年,青岛啤酒销售啤酒298.7万千升,在中国市场占据12.5%的份额,当年营业收入为69.37亿元,净利润2.31亿元。
通过可转债转股逐年增持后,安海斯-布希持有的青岛啤酒股份于2005年达到最终的27%。
也是在这一年,安海斯-布希派驻青岛啤酒的董事 Stephen J. Burrows ,安海斯-布希CEO,有了中文名“伯乐思”,还成为青岛啤酒的副董事长。
后来英特布鲁和安海斯-布希合并成立百威英博,股份转到新公司旗下。
成为青岛啤酒二股东,百威英博付出了15亿元的代价,除此之外,青岛啤酒也着重提到,百威英博在管理和技术等方面提供了支持。
在“百威英博时期”的6年多里,青岛啤酒保持了高速且稳定的增长,百威英博也收获颇丰。
2009年,百威英博处置青岛啤酒27%的股份,交易对价约为9.02亿美元。斑马消费统计发现,2002-2008年度,百威英博在青岛啤酒的分红为3.46亿元。
6年时间,百威英博的15亿元变成了约65亿元(以2009年的汇率换算)。
当然,最重要的当然不是钱。这6年是百威英博布局中国市场的整合铺垫时期,有“老大”青岛啤酒的“协同”,其意义不言而喻。
起码后来我们看到,在各个战场,与百威英博血拼的,只剩华润雪花。
青岛朝日渠道互助
朝日啤酒接手百威英博成为青岛啤酒二股东,有着特殊的行业背景。
2000年左右,世界啤酒厂商排名前十分别是:安海斯-布希、英特布鲁、喜力、安贝夫、南非、米勒、嘉士伯、纽卡斯尔、朝日、麒麟。
几年之中,世界排名第12456的五大巨头,合并成了百威英博,这就自然涉及到“反垄断”。
另外,可能那时候百威英博就瞄准了南非米勒,放手青岛啤酒才是拿下南非米勒持有的华润雪花股份的前提条件。
2009年初,朝日啤酒拿下百威英博持有的青岛啤酒19.99%的股份,另外的股份,则转给了陈发树。
其实,青岛啤酒和朝日啤酒早有渊源。1994年,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朝日啤酒便和青岛啤酒合资成立了深圳青岛啤酒朝日有限公司。
相比于百威英博,朝日啤酒作为青岛啤酒二股东的这几年,更倾向于做一个战略投资者。
如果说“百威英博时期”,青岛啤酒还有些许“依靠”,那么随着青岛啤酒的壮大,到“朝日时期”,公司与二股东之间的关系,更加对等。
毕竟,青岛啤酒与朝日啤酒的互动,几乎都是在渠道上:朝日啤酒借助青岛啤酒的渠道销售,再帮青岛拓展一下东北亚的出口业务。
说到啤酒出口,青岛啤酒应该是中国最不遗余力“出海”的啤酒厂商,长期占据中国啤酒出口量的半壁江山。
不过,这些年青岛啤酒的出口重点区域有所变化。2003年,青岛啤酒的出口只限于北美、欧洲、东南亚和台湾市场;但近几年,青岛啤酒在日本畅销,这或许与朝日啤酒的“战略结盟”有关。
但是,在“朝日时期”的这几年,青岛啤酒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2013年,华润雪花开始超越青岛啤酒,成为中国啤酒“老大”,青岛啤酒退居“老二”。尽管,青岛啤酒的盈利能力仍然把华润雪花甩开几条街。
2014年-2016年,整个中国啤酒行业连续3年下滑,赚钱能力最强的青岛啤酒首当其冲,3年净利腰斩。
除了这些原因,朝日啤酒在中国市场进展受挫,可能也加快了退出青岛啤酒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