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股票大盘

业绩会实录|恒大健康(00708):不派息是为了后期发展 下半年将加强养生谷建设

时间:2017-08-22 20:59:38

上半年,恒大(03333)可谓“风头正盛”,屡登港股头条,而作为“恒”字辈的恒大健康(00708)近期也是如沐春风,2017年中期业绩实现大丰收。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6个月,恒大健康收益5.76亿港元,同比增长215%;该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8386.8万港元,同比增长6倍;每股盈利0.0097港元,不派息。

财报显示,期间健康管理分部取得4.61亿港元的营业额,当中包括养生空间收入4.57亿港元(2016年上半年:零)。健康管理分部收入增加乃由于期间记入养生空间收入,而该等项目于2016年上半年仍未开始运作。此外,溢利增加乃由于养生空间期间的收入增加所致。

具体而言,媒体分部,截至期内,媒体行业加快由网下走到网上的步伐,拖累传统印刷媒体行业持续低迷。综观整个媒体分部,数码业务的增长超过了传统发行业务。本集团为产品组合制定策略,以提高收益。除了加强现有品牌外,该公司借助完善的平台推出新产品格式及营销方案,为营销商和客户提供更多选择及新的促销角度,以应付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及新一代的消费习惯。

医疗服务分部,在国际医院方面,该公司与布莱根和妇女医院等世界顶级医疗机构,共同打造高端国际医院及分级医疗体系――布莱根和妇女医院。目前,医院已全面竣工,首批医务人员已经进驻医院,开始医院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业务演练和设备调试等试运营前筹备工作。

在小区健康管理方面,该公司将以高端国际医院为引领的分级医疗网络延伸至小区,并整合各地优质医疗资源,构建小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提供涵盖疾病诊断、轻微疾病治疗、转诊服务、疾病防控、康复监测与随访等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19服务,打造防、治、养相结合的一站式健康服务平台,并以医美及抗衰老服务为健康管理体系的补充,打造全新颐养生活体验。目前于中国九个省份设有十间小区健康管理中心。

全龄化健康服务“养生空间”业务方面,目前,该公司继首批三亚海棠湾恒大养生谷和海花岛澜湾恒大养生谷之后,西安恒大养生谷已经落地,并计划于年内推出,郑州恒大养生谷完成规划设计。至此,恒大养生谷已实现在全国南北并进的布局,将为全国范围内更多客户提供全新的颐养养生体验。

以下是智通财经APP整理的业绩会问答实录

问:公司未来的“大健康”发展模式会不会改变?

答:2017年上半年整体业绩有所上升,主要是受益于大健康产业领域中的各大板块的贡献。我们在2015年接手这家公司,运行2年,的确还属于摸索阶段,但正因有这2年的探索,我们步伐才逐步变得清晰。因此,上半年我们毛利达到了3亿元。

而如何探索,其实我们探索的大健康发展,包括了保险、会员制的管理与全方位的推进,并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其他展开了系列合作,同时也跟金融、旅游、互联网等跨界的企业展开了合作,因此,下半年的发展方向是不会改变。

问:2017年上半年,公司毛利增加了,为什么不派息?

答:我们在2015年才加入大健康这个队伍,整体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因此我们希望能将相关资源用到发展上,在考虑我们盈利水平的基础上,更好地倡导价值责任。

问:公司接下来还是否有出售媒体这款业务的打算?

答:可以看出来,原来的纸制媒体现在已经发展成了新媒体,这说明行业处于不断变化的,而发展至今,公司也一直在探索,对于未来的打算,我们会根据市场发展方向去调整。

问:养生谷给公司带来很多收入,公司是通过什么方式去吸引这些会员?

答:养生谷的模式涉及范围比较广,比如与保险合作,从预防、检测筛查,到医疗、康复,再到养老,这都是会员的一部分,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既有入住会员,也有医疗保健为主的会员,还有部分旅游会员。此盈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行业的固态,将金融、旅游、生活,医疗结合起来了,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

同时,在吸纳会员方面也比较丰富,既有我们自有会员,也有由保险公司推荐来的会员,同时还有跟三甲医院合作带来的一些会员,这也是我们大健康未来发展的方向。

问:公司未来对养生谷的规划是怎样的?

答:我们会在全国寻找一些优质的山水、风景地区开设养生谷,并由我们根据会员的身体条件去调动他在全中国的养生谷去调理、养生、养老。所以,下半年公司会继续在国内加强对这块的建设。

问:未来养生谷对公司而言,是属于重资产还是轻资产?若是重资产公司将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答:每个养生谷都会配套一家专科医院,针对不同的专科医院,其处于不同的位置,因此重资产还是轻资产,都需要重新估算,但总体而言,其建设属于重资产,经营模式属于轻资产。而资金来源因保险业和我们有密切的合作,因此,可以提供支持。

  • 上一篇:神奇公式选港股:年化25.82%回报 高位接货十年翻2倍
  • 下一篇:为什么分析师看空,而机构投资者却大举买进光伏?